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伟华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脂肪
  • 3篇酒精
  • 3篇酒精性
  • 3篇非酒精性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脂肪性
  • 2篇脂肪性肝炎
  • 2篇食管
  • 2篇曲张
  • 2篇纤维化
  • 2篇螺杆菌
  • 2篇耐药
  • 2篇内镜
  • 2篇静脉
  • 2篇静脉曲张
  • 2篇酒精性脂肪性...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机构

  • 9篇湖州市中心医...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9篇朱伟华
  • 6篇刘江
  • 5篇李伟平
  • 4篇董权
  • 4篇何卫美
  • 3篇吴巍
  • 3篇蔡旭华
  • 3篇蒋海根
  • 3篇左飞
  • 2篇刘春燕
  • 2篇施杰民
  • 2篇张军
  • 1篇顾栋桦
  • 1篇李丽琴
  • 1篇顾掌生
  • 1篇钟婧
  • 1篇丁建
  • 1篇邹伟华
  • 1篇张宝阳
  • 1篇唐涛

传媒

  • 3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西罗莫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平衡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西罗莫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平衡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实验组、空白组,各10只。用高脂饮食制备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实验组灌胃高脂饲料+西罗莫司1 mg·kg^(-1)·d^(-1),连续2周,空白组始终予基础饲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IL)-10、IL-17水平。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结果血清指标:空白组的TC、TG分别为(1.75±0.16),(0.84±0.05)mmol·L^(-1),空白组的ALT、AST(95.54±16.85),(38.9±11.87)U·L^(-1),空白组的IL-10、IL-17分别为(40.21±20.17),(6.23±1.02)pg·mL^(-1);模型组的TC、TG分别为(6.34±1.77),(1.29±0.13)mmol·L^(-1),模型组的ALT、AST分别为(355.38±24.33),(197.45±18.69)U·L^(-1),模型组的IL-10、IL-17分别为(73.26±45.34),(27.63±2.35)pg·mL^(-1)。肝指标:空白组的肝TC、TG分别为(0.82±0.05)(0.78±0.04)mmol·L^(-1);模型组的肝TC、TG水平分别为(1.26±0.15),(1.89±0.23)mmol·L^(-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上述指标:血清中,TC、TG分别为(4.65±1.63),(0.86±0.07)mmol·L^(-1),ALT、AST分别为(175.4±15.74),(85.25±12.26)U·L^(-1),IL-10、IL-17分别为(56.48±24.94),(11.04±1.62)pg·mL^(-1);肝中,TC、TG水平分别为(0.94±0.14),(1.21±0.15)mmol·L^(-1),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Treg/Th17比例为1.06±0.32,较空白组的3.12±0.65明显下降;实验组Treg/Th17比例为2.75±0.58,较模型组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中,存在Treg/Th17失衡,西罗莫司可通过调节Treg/Th17的平衡而缓解NAFLD的炎症反应。
蔡旭华朱伟华李伟平
关键词:西罗莫司非酒精性脂肪肝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
Treg/Th17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Treg/Th17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影响,以期为寻找NASH的新治疗靶点提供参考。方法将20只4~6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对照组小鼠予普通饮食饲养10周。模型组小鼠予高脂饮食饲养10周,建立小鼠NASH模型。10周后处死两组小鼠留取外周血与肝组织。观察并比较模型组与对照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清TG、ALT、AST水平,外周血Treg/Th17比例及肝组织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具备NASH的HE染色和Ma s s on染色特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评分、肝纤维化评分均高于与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TG、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促炎因子NF-κB、IL-6、IL-17水平均升高(均P<0.05),而抗炎因子IL-10水平下降(P<0.05)。结论 Tre g/Th17失衡会引起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的失衡,促进小鼠NASH与肝纤维化的形成。
李伟平吴巍何卫美吴国栋朱伟华左飞周尾梅刘江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炎症纤维化
浙江湖州地区2013-2014年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浙江省湖州地区幽门螺杆菌(HP)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谱。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湖州市中心医院住院及门诊6356例胃镜检查患者的胃黏膜标本,进行HP分离培养,采用平板掺入法检测分离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
刘江张军董权何卫美左飞朱伟华董梁
文献传递
胃窦胃体联合培养和荧光定量PCR应用于幽门螺杆菌检测的优劣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了解胃窦胃体联合培养和荧光定量PCR(qPCR)法在临床幽门螺杆菌(Hp)诊断和耐药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接受胃镜检查的384例患者胃窦胃体黏膜组织,进行Hp分离培养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并提取患者胃窦处样本的DNA,采用qPCR法进行Hp核酸检测及其对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耐药性的检测。结果胃窦胃体联合培养Hp阳性检出率(147例,38.28%),与qPCR对Hp阳性检出率(164例,42.71%)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qPCR对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耐药菌的检出率(56.10%和57.93%)均高于联合培养(42.18%和36.73%)(χ2=6.009和13.950,P均<0.05)。qPCR与胃窦胃体联合培养对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检出不一致率为43.48%,对敏感菌检出的不一致率为36.11%;对克拉霉素耐药菌检出不一致率为52.63%,对敏感菌检出的不一致率为30.43%。结论临床采用胃窦胃体联合培养的方法将极大地提高Hp的检出率;胃窦单部位qPCR在临床Hp感染的诊断中有一定优越性。qPCR和分离培养法对于Hp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耐药菌的检出率的不一致性高,Hp耐药性检测仍应以分离培养方法为准。
张小磊张军钮萍萍蒋海根蔡旭华董梁丁建唐涛朱伟华刘春燕左飞施杰民钟婧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耐药
低氧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的构建
2014年
目的构建低氧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方法 5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低氧组、高脂组、低氧高脂组4组,分别给予正常饮食、腹腔内注射亚硝酸钠、高脂饮食、腹腔内注射亚硝酸钠+高脂饮食。检测4组大鼠生化指标(ALT、AST、AKP、TG)、透明质酸(HA)、动脉高铁血红蛋白及氧分压,并行肝组织HE与Masson染色及NASH评分。结果低氧高脂组大鼠的ALT、AST、AKP、TG、HA明显升高,NASH评分明显增加,肝组织可见明显的脂肪变性、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结论高脂饮食大鼠诱导单纯脂肪肝基础上给予腹腔注射亚硝酸钠能够建立低氧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
刘江吴巍何卫美朱伟华刘春燕董权邹伟华李伟平
关键词:低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
非恶性肿瘤疾病伴血清CA19-9升高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非恶性肿瘤疾病伴血清CA19-9升高原因分析,为血清CA19-9升高患者提供合适的临床指导意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消化科门诊及住院血清CA19-9升高患者随访1年并统计分析。结果女性多见于男性,血清CA19-9升高相关良性疾病多见于肝胆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部分血清CA19-9升高患者可无异常疾病表现。结论血清CA19-9升高患者需考虑到合并有相关良性疾病可能。
蔡旭华朱伟华
关键词:血清CA19-9肿瘤标志物良性疾病
金属夹在食管胃曲张静脉出血内镜治疗困难病例即时止血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使用金属夹治疗食管胃曲张静脉出血内镜治疗困难病例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3例食管胃曲张静脉出血内镜治疗困难病例经金属夹止血处理后,即时止血成功率100%,近期无再出血,对下一步治疗无影响。表明金属夹在食管胃曲张静脉出血内镜治疗困难病例即时止血中具有积极作用。
朱伟华蒋海根刘江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金属夹
内镜下曲张静脉精准断流术与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比较内镜下精准食管胃静脉曲张断流术(ESVD)与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术(EI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GOV)1型伴(或不伴)GOV2型的疗效。方法选取湖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采用ESVD治疗的肝硬化GOV患者25例,采用EIS治疗的肝硬化GOV患者2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GOV即时止血率(72 h以内)、近期止血率(72 h^6周)、远期止血率(6周~6个月)、GOV好转率(6个月及以上)和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期GOV止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GOV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ESVD组死亡2例(8.0%)、EIS组死亡5例(17.2%)。结论ESVD较EIS治疗肝硬化GOV1型伴(或不伴)GOV2型出血有更高的GOV好转率。
蒋海根魏姣姣施杰民李伟平张宝阳董权朱伟华刘江
关键词:食管胃静脉曲张
合并缺氧NASH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其内质网应激变化
刘江吴巍李伟平顾掌生陈晓平顾栋桦李丽琴杨红霞董权何卫美朱伟华董梁
项目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优化制备了合并缺氧的NASH大鼠动物模型,从肝组织学、生化指标、缺氧相关指标验证了该模型。并以这个模型研究了合并缺氧的肝纤维化进展的机制。 结果表明,新生血管生成促进了该模型的肝脏纤维化进程,内质网...
关键词:
关键词:肝纤维化新生血管生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