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艳峰

作品数:32 被引量:58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夏季
  • 8篇环流
  • 7篇降水
  • 6篇热带
  • 5篇气候
  • 5篇气相互作用
  • 5篇夏季降水
  • 5篇季风
  • 5篇副热带
  • 4篇海气
  • 4篇厄尔尼诺
  • 3篇冬季气温
  • 3篇振荡
  • 3篇年代际
  • 3篇年代际变化
  • 3篇气温
  • 3篇海气相互作用
  • 3篇海温
  • 3篇副热带高压
  • 2篇东亚冬季风

机构

  • 20篇中国气象局国...
  • 11篇中国气象科学...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唐山市气象局

作者

  • 32篇朱艳峰
  • 7篇陈隆勋
  • 4篇李威
  • 4篇孙照渤
  • 4篇谭桂容
  • 3篇孙林海
  • 3篇高辉
  • 3篇张培群
  • 2篇高歌
  • 2篇何金海
  • 2篇宇如聪
  • 2篇柳艳香
  • 2篇陈德亮
  • 2篇赵振国
  • 2篇刘绿柳
  • 2篇陈丽娟
  • 2篇丁裕国
  • 2篇廖要明
  • 2篇贾小龙
  • 2篇张博

传媒

  • 6篇气象
  • 4篇大气科学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气象学报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30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级极端高温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制及应用被引量:15
2008年
目前,国家级旬、月极端高温预测的业务工作尚未展开,国家级极端高温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制为中国高温预测业务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该系统以百分位相对阈值和35°C、38°C绝对阈值作为高温阈值指标,应用月动力预测模式、动力预测与统计降尺度相结合、物理统计相似三种不同的方法,预测未来1~40天的旬、月极端高温发生概率及高温日数,定期滚动发布预测产品。并以相关系数为衡量指标,应用交叉检验方法对三种方法的预测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高相关区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在进行高温预测时,应综合各方法高相关区的预测结果给出综合预测意见。对2007年7月极端高温预测个例分析表明三种方法均有一定的预测技巧。
刘绿柳孙林海廖要明朱艳峰邹旭恺王有民颜京辉
关键词:统计降尺度
热带海气系统准四年振荡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气候异常变化的关系
该文在引进CSVD(复奇异值分解)的基础上,对海气耦合作用的准四年循环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海温场和高度场、风场及中国的降水场和气温场在准四年周期上耦合的演变图象,然后对赤道太平洋西风异常的来源、亚澳季风在海气耦合作用的准...
朱艳峰
关键词:热带海气系统气候异常
川西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与大尺度环流的联系被引量:64
2003年
分析了 1 0 6°E以西的四川西部地区 1 95 1~ 2 0 0 0年夏季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联系 ,通过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 1 )川西地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与华北地区的变化特征比较一致。川西地区的涝年与中高纬 5 0 0hPa的乌拉尔山高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低压槽以及亚洲东部的高脊的两脊一槽环流型密切相关 ,在这种环流型下有利于川西地区降水偏多。 ( 2 )川西地区盛夏降水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 ,2 0世纪5 0年代至 60年代初 ,为川西多雨时期 ,干旱发生的次数相对较少且弱 ,1 961年以后降水有减少的趋势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降水明显偏少。 ( 3) 2 0世纪 5 0年代与 90年代 ,中高纬环流形势有显著的不同 ,5 0年代中高纬两脊一槽型偏强 ,90年代则偏弱 ,这是川西地区5 0年代明显多雨和 90年代少雨的主要原因。 ( 4 )高原前期的热源偏弱时 ,7、 8月川西地区的降水偏多。
朱艳峰宇如聪
关键词: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尺度环流
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陈德亮高歌刘安麟陈峪刘绿柳许红梅朱艳峰廖要明李星敏邓凤东张海东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黄河天然径流量仅占全国总径流的2﹪,在七大江河中排第四位。具有年内分布不均,夏秋季丰、冬春季枯的特点,年际变化也较大,常常出现丰枯年份交替或连丰连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迅...
关键词: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资源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空间模态及其与东亚环流异常的关系被引量:10
2009年
运用英国气象局全球海温和NCEP/NCAR再分析逐月资料,分析了1979年以来北太平洋夏季海温异常的主要模态,并探讨了海温异常的空间分布与东亚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太平洋夏季海温主要存在两种模态,当太平洋热带地区西高东低(西低东高),西太平洋到黑潮区海温偏高(低),东南太平洋的海温偏低(高)时,东亚贝加尔湖南侧地区为显著的正(负)高度异常。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环流异常与北太平洋西部海温异常引起的辐合辐散有关,北太平洋西部近大陆海域海温异常偏暖(冷),对应上空为异常的上升(下沉)运动,因质量的连续性使贝加尔湖南侧地区低层辐散(辐合)异常,有利于该地区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的加强(减弱)。
谭桂容孙照渤闵锦忠朱艳峰
关键词: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东亚大气环流海气相互作用
东亚副热带季风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季风的相互作用
自1960s高由禧等在中国季风划分中划分出"副热带季风"以来,不少中国学者进一步对副热带季风的存在、成因、降水影响以及与东亚季风环流系统中热带季风相互作用作了大量研究,得到了许多新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争议。本文对此问题作...
陈隆勋朱艳峰金启华张博申乐琳彭玉萍
文献传递
融合特性层观测资料推算探空站海拔高度的方法被引量:4
2011年
探空站的海拔高度信息对于探空资料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准确的台站信息也是资料正确使用的保障。测站海拔高度信息不随台站观测资料上传全球通信系统,各种来源的台站高度信息都可能存在错误。为了核准测站的海拔高度信息,本文提出了融合特性层观测资料推算探空站海拔高度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推算精度,并能克服不同天气气候条件对推算测站海拔高度准确性的影响。利用2008年中国110个探空站观测资料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特性层记录的利用明显提高了推算测站海拔高度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探空站,不用特性层记录推算的测站高度在某些月份与真实高度相差高达20~40 m,而融合了特性层记录后最大误差不超过11 m。通过对推算测站海拔高度时间序列的分析,可以准确检测出测站高度发生变化的时间和幅度。
阮新朱艳峰鞠晓慧
关键词:青藏高原
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与西北太平洋海温关系的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被引量:11
2007年
运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英国气象局的海温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60站月降水量资料,对江淮夏季降水及其前期冬季环流和海温场进行分析,并利用NCAR CCM3模式进行海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前期环流在亚洲中高纬地区有明显的异常,这种环流异常与北太平洋西北部的海温异常有关,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低)是江淮夏季降水偏多(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当前期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时,后期夏季从乌拉尔山到鄂霍次克海附近为高度正距平,亚洲中纬度为弱的负距平,这时亚洲中高纬度多阻塞高压活动,中纬度多低槽活动,有利于冷暖空气在江淮地区交汇,江淮流域降水偏多;反之,江淮流域降水偏少。
谭桂容孙照渤朱艳峰
1880—2006年中国夏季雨带类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被引量:21
2008年
利用1880—2006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及1951—2006年中国160个站夏季降水量和北半球大气环流资料,在夏季降水分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夏季雨型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分析了夏季各类雨型所对应的北半球500hPa环流场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东部季风区和西部区存在着20~40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趋势,东北区则表现为明显的15a左右的年代际变化特点;东部季风区四类雨型东亚大气环流差异显著,西部区二类雨型和东北区二类雨型欧亚大气环流的配置基本都相反。
赵振国朱艳峰柳艳香许力孙林海李想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环流特征
基于前春对流层温度和北大西洋涛动的中国夏季降水统计预测模型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在分析中国夏季降水典型模态与前期春季对流层中上层温度主要分布类型、北大西洋涛动(简称NAO)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前春对流层温度和NAO的中国夏季降水统计预测模型,并对利用该模型预报的2004~2009年中国160站夏季降水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大范围夏季降水多寡主要与5月NAO变化有关,"南多(少)北少(多)型"降水异常分布主要与5月NAO异常以及前春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上空对流层温度的冷异常有关。NAO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既包括年际尺度的,也包括年代际尺度的,而对流层温度异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代际尺度上。这两个因子通过影响夏季大气环流和季风水汽输送,从而影响中国夏季降水的趋势分布。基于这样的联系,本工作以中国夏季降水量原始场EOF分解前3个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为预测对象,以前期春季平均的对流层中上层温度距平REOF分解前4个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以及逐月NAO指数序列作为预报因子,并结合降水序列本身、对流层温度、NAO指数的多时间尺度分量建立了我国夏季降水的统计预测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2004~2009年预报降水与观测降水之间的6年平均距平相关系数达到0.335,表明该预报方案对我国夏季降水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
冯蕾魏凤英朱艳峰
关键词:北大西洋涛动中国夏季降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