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庆 作品数:64 被引量:973 H指数:15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Ⅱ/Ⅲ期及补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 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汇总Ⅱ/Ⅲ期和补充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料,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个试验共入组受试者276例,其中Ⅱ期试验入组63例,Ⅲ期试验入组154例,补充临床试验入组59例;其后剔除5例、脱落41例,共有230例纳入符合方案(pre-protocol,PP)数据集;所有患者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患有实体肿瘤。Ⅱ期临床试验和补充临床试验为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Ⅲ期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按是否参加随机交叉对照分为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部分和非随机交叉自身对照部分。将接受rh-TPO用药的试验周期定义为用药周期,未用rh-TPO的周期定义为空白对照周期,试验期间的化疗方案和剂量均维持不变。将所有临床试验数据合并并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意向性治疗人群(intention-to-treat,ITT)数据集及PP数据集均显示出非常显著的一致性变化(以ITT集数据为例)。与对照周期相比,rh-TPO治疗可显著减轻化疗对PLT损伤的程度[化疗后PLT下降的最低值:(63.02±46.48)×109vs(49.47±31.41)×109个/L,P=0.002],缩短损伤和恢复时间[恢复至75×109个/L以上需要的天数:(11.18±9.71)vs(17.8±10.46)d,P=0.000],大幅提高血小板恢复水平[末次随访时PLT检测值:(211.21±119.20)×109vs(138.13±71.54)×109个/L,P=0.000;化疗后PLT最高值:(262.78±162.60)×109vs(149.36±73.26)×109个/L,P=0.000;末次随访时PLT与基线的差值:(79.64±118.06)×109vs(-8.92±102.50)×109个/L,P=0.000]。rh-TPO还可降低PLT输注患者的比例(12.21%vs 19.85%,P=0.017),减少PLT输注例次(0.22±0.72)vs(0.37±0.90)次,P=0.010)和输注量[(1.66±6.09)vs(2.77±7.08)U,P=0.009];补充试验中,PLT输注患者比例减少更为显著(13.79%vs 33.93%,P=0.0082)。用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变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 吴全睿 赵永强 储大同 徐兵河 廖美琳 姜丽岩 徐建民 王华英 李进 侯梅 周清华 张力建 张树才 夏忠军 姜文奇 吕跃 翟明 孟凡义 王东星 王健民 陈正堂 关华军 王庆余 陈协群 刘基巍 张阳 宋善俊 刘文励 于世英 徐建明 宋恕平 徐健 李丽庆 张梅 孙红 江滨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实体肿瘤 化疗 血小板减少症 多中心临床试验 紫杉醇脂质体与传统紫杉醇治疗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8 2003年 目的 比较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与传统紫杉醇注射液 (紫烷素 )治疗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别。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紫杉醇脂质体每次剂量 135mg/m2 ;对照组给紫烷素每次剂量 135mg/m2 。两组均联合阿霉素或顺铂治疗 ,每 3周重复 1次 ,为 1周期 ,共 2周期。结果 入组 12 9例患者中 ,有 12 8例可供评价不良反应 ,12 6例可供评价疗效。试验组 6 3例 ,完全缓解率 1.6 % ,部分缓解率 33.3% ,总有效率34.9% ;对照组 6 3例 ,完全缓解率 6 .3% ,部分缓解率 2 2 .2 % ,总有效率 2 8.6 %。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在血液学毒性方面 ,两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在聚氧乙基代蓖麻油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媒所产生的相关毒性方面 ,试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阿霉素或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良好 ,与紫烷素疗效相当 ,但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紫烷素。 陈强 张其忠 刘健 李丽庆 赵文华 王雅杰 周清华 李璐关键词:乳腺癌 非小细胞肺癌 紫杉醇脂质体 疗效 GP与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DDP)(GP方案)与紫杉醇联合DDP(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79例患者随机分为GP组和TP组,GP组:吉西他滨1 000 mg/m2,30 min,d1、d8。DDP总量90 mg/m2,分为d2~d6。TP组:紫杉醇135 mg/m2,d1;DDP总量90 mg/m2分为d2~d6。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GP组有效率(RR)为41.0%,中位生存期(MST)10.9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4.5个月;TP组RR为42.5%,MST10.5个月,TTP 4.3个月;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GP组不良反应以血小板降低为主,TP组以乏力和外周神经毒性为主,均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或紫杉醇联合DDP治疗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临床疗效,二者疗效和生存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有所不同但都可以耐受,应根据患者特点,尽可能选择个体化治疗。 陈鹏 熊海林 李丽庆 张爱莲 李凯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吉西他滨 联合化疗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放化疗治疗实体瘤的研究 被引量:1 2003年 建立系统、规范的实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放化疗技术体系;研究及评价国人乳腺癌、恶性淋巴瘤、卵巢癌等实体瘤的疗效及毒性. 郝希山 佟仲生 任秀宝 邵莹 崔秀珍 任宝柱 李慧 王华庆 李丽庆关键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大剂量 化疗 实体瘤 恶性淋巴瘤 卵巢癌 拓扑替康治疗小细胞肺癌和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2001年 目的 评价国产拓扑替康 (TPT)单药治疗小细胞肺癌及复发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患者 141例。TPT 1 2mg·(m2 ) -1·d-1,静脉滴注 30min ,1次 /d连用 5d ,2 1d为 1周期。可评价疗效者 118例 ,其中小细胞肺癌 89例 ,复发卵巢癌 2 9例。 141例患者和 2 86个周期可评价毒副作用。结果 在可评价疗效的 118例中 ,完全缓解 (CR) 5例 ,部分缓解 (PR) 35例 ,有效率 (RR)33 8%。其中小细胞肺癌CR 3例 ,PR 2 6例 ,RR 32 6 % ,初治与复治的RR分别为 5 0 0 %和 15 6 % ;复发卵巢癌CR 2例 ,PR 9例 ,RR 37 9%。在可评价毒副作用的 141例和 2 86个周期中 ,主要的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 ,III、IV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6 1例 (43 2 % )和 81个周期 (2 8 3% )。III、IV度血小板减少18例 (12 7% )和 2 1个周期 (7 3% )。非血液学毒性一般较轻 ,可耐受。结论 TPT是治疗小细胞肺癌和复发卵巢癌有效的药物 ,对一些常规化疗方案失败的病例仍有效 ,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是骨髓抑制。国产TPT治疗小细胞肺癌和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和毒性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似。 冯奉仪 何晓慧 石远凯 李丽庆 王华庆 佟仲生 张其忠 陈强 黄苹 张茂宏 孔北华 黎莉 张阳 佟知拥 朱允中 史鹤龄关键词:药物疗法 拓扑替康 小细胞肺癌 卵巢癌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的建立及实施效果 被引量:4 2005年 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问题很多。如何抓住其内在的规律,遵循国际公认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ClinicalPractice,简称GCP),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获得高水平的临床试验结果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年来通过构建研究机构、制定管理条例、规范工作流程和标准化操作规程、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强化科技人员的业务培训等,促进了药品临床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学术地位不断提升,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实践证明该管理体系行之有效,有推广意义。 赵文华 阎昭 王瑛 李丽庆 郝希山关键词:药物临床试验 CLINICAL PRACTICE 计算机信息系统 管理条例 41例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治疗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探讨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的预后,以及治疗对该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1例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患者均进行了较积极的治疗及长期随访,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39.4个月。导致生存期缩短的主要原因是就诊时临床分期已达Ⅲ、Ⅳ期(P<0.01);具有B症状(P<0.05);骨髓及结外受累(P<0.01)。综合治疗的无瘤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高于单纯化疗(P<0.05),但二者生存期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对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不应过于积极治疗,应静观其变化,适时给予必要的干预,治疗主要目的应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许晓军 许晓军 李丽庆关键词:淋巴瘤 预后 病例分析 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新进展 被引量:4 2000年 李凯 李丽庆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药物治疗 实体肿瘤MDR1多药抗药基因表达RT-PCR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98年 多药耐药性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采用RT-PCR核酸扩增技术检测了18例实体肿瘤,16例恶性胸腹水肿瘤细胞多药抗药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了表达水平与化疗药物治疗反应的关系。34例中MDR1不表达(—)3例,低表达12例,中度表达10例和高表达9例。CR3例MDR1表达均为(+)和(-),并初步观察到,肿瘤组织中MDR1中、高表达临床无效(NR)的占88.9%(16/18例);MDR1不或低表达临床反应CR/PR的81.1%(13/16);MDR1阴性临床CR的2例,PR的1例。本组病例中有8例无化疗史,其中2例检测示中度表达(++),临床治疗无效,为原发耐药。2例NR的MDR1表达为(+)。结果提示,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MDR1的mRNA表达水平,对临床预测化疗反应及判断预后可能有所裨益。 毛慧生 冯玉梅 苏明秀 崔秀珍 李丽庆 卢虹 郝希山关键词:多药耐药基因 肿瘤 MRNA PCR 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浆中环磷酰胺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4例用环磷酰胺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体内的血浆药物浓度,并依据AIC差别程序按静推二室开放模型拟合后进行非线性迭代回归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CTX在体内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分布,经过24h左右药物几乎全部被消除;主要参数为:t3/2α13.79±11.90min,t1/2β339.73±204.27min,CL1.453×10^2ml/min,AUC(9. 周力 李丽庆 刘瑞林 安秀梅关键词:环磷酰胺 淋巴瘤 药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