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君霞

作品数:3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PET/C
  • 16篇PET/CT
  • 12篇显像
  • 11篇18F-FD...
  • 10篇肿瘤
  • 6篇正电子
  • 6篇正电子发射
  • 6篇PET-CT
  • 6篇PET/CT...
  • 5篇正电子发射断...
  • 5篇脱氧
  • 5篇脱氧葡萄糖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5篇X线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4篇血管
  • 4篇乳腺
  • 4篇体层摄影

机构

  • 27篇福建省立医院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35篇李君霞
  • 33篇林美福
  • 32篇陈国宝
  • 29篇陈彩龙
  • 20篇陈文新
  • 16篇周硕
  • 16篇何品玉
  • 10篇王雪梅
  • 9篇林晓晶
  • 9篇林羽
  • 6篇戴红峰
  • 5篇李松
  • 5篇周庆伟
  • 2篇曹登敏
  • 1篇朱庆国
  • 1篇王恩成
  • 1篇叶小萍
  • 1篇叶烈夫

传媒

  • 5篇福建医药杂志
  • 3篇包头医学院学...
  • 3篇首届全国分子...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引进与咨询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创伤与急诊电...
  • 1篇首届全国肿瘤...
  • 1篇第三届全国核...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2篇2006
  • 1篇200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 PET/CT在肝细胞癌治疗后不明原因AFP升高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肝细胞癌治疗后AFP升高而常规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细胞癌行外科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或射频消融(RFA)术治疗后AFP升高而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的17例患者的18F-FDGPET/CT图像,并和组织学、影像学及临床随访对比,临床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结果:17例患者中12例确诊肝细胞癌复发,6例病灶位于肝内,3例病灶位于肝外,3例肝内外均发现病灶。肝外病灶为淋巴结转移3例,骨转移1例,双肺及左腹直肌转移1例,双肺及右膈肌脚转移1例。18F-FDGPET/CT诊断肝内复发7例,肝外转移6例。18F-FDGPET/CT诊断肝细胞癌治疗后复发真阳性10例,假阴性3例,真阴性4例,假阳性0例,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100%、82%、100%、57%。结论:对肝细胞癌治疗后AFP升高而常规检查正常患者,18F-FDGPET/CT对发现其肝内复发及肝外转移有重要临床价值。
周硕林美福陈文新何品玉陈彩龙陈国宝李君霞
关键词:甲胎蛋白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PET-C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附7例报告)
2007年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在检测乳腺癌及其转移以及乳腺癌疗效评价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例经18F-FDG PET-CT检查确诊、资料完整的乳腺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一例同时做11C-MET PET-CT检查)。结果3例治疗前检查病例乳腺共发现6个病灶,其中2例伴有转移;1例化疗后复查病灶代谢明显减低;3例术后复查,其中2例发现全身多处转移。结论PET-CT在乳腺癌的诊断、分期及疗效观察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林美福何品玉陈彩龙王雪梅陈国宝李君霞林羽
关键词:PET-CT^18F-FDG乳腺癌
18F-FDG与11C-MET联合PET/CT显像诊断颅脑感染一例
患者,男性,69岁。左侧肢体无力1年,近三月加重,在外院行颈动脉支架,病情未缓解,近一周出现喝水呛咳,意识时清醒时模糊,一天前突发性昏迷伴四肢抽搐一次,注射镇静药后恢复。不伴恶心、呕吐等。外院头颅CT检查:提示颅脑多发占...
王雪梅林美福何品玉陈彩龙李松戴红峰陈国宝李君霞林晓晶
文献传递
PET-CT在恶性淋巴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恶性淋巴瘤中的定性、分期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病例资料:2005年10月-2006年3月经18F-FDG PET-CT检查恶性淋巴瘤患者4例,均经病理证实,男3例...
陈彩龙林美福王雪梅何品玉陈国宝李君霞林晓晶
文献传递
^(18)F-FDGPET/CT在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的临床价值。方法26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18F-FD GPET/CT显像,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乳腺癌20例(其中7例为乳癌术后随访),乳腺良性病变6例;18F-FDG PET/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19/20)、100%(6/6),诊断准确率为96.15%。结论18F-FDG PET/CT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乳腺癌分期及疗效观察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林美福周庆伟何品玉陈文新陈国宝林羽李君霞
^(18)F-FDG PET/CT显像在棕色脂肪组织和乳腺癌关系研究中的价值
2019年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显像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和乳腺癌之间关系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5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乳腺癌组,对照组选取同期入院的非乳腺癌的癌症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于同日、同温下行^(18)F-FDG PET/CT检查。观察未绝经、绝经患者的活性BAT发生情况。观察乳腺癌组和对照组有活性BAT发生率,棕色脂肪分布,比较组间不同部位有活性棕色脂肪组织SUVmax值差异。结果未绝经及绝经患者中,乳腺癌组及对照组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绝经患者,乳腺癌组BAT摄取^(18)F-FDG阳性率为42.1%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而绝经患者,乳腺癌组及对照组BAT摄取^(18)F-FDG阳性率为分别为9.7%、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在乳腺癌组及对照组,BAT摄取^(18)F-FDG阳性率分别为22.0%(11/50),6.0%(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6,P=0.021),BAT摄取^(18)F-FDG阳性者发生乳腺癌风险增加(OR=4.4,P=0.03),95%CI(1.2,16.9)。乳腺癌组及对照组摄取^(18)F-FDG BAT部位及SUVmax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是检测患者激活BAT的有效手段,激活BAT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性激素水平对乳腺癌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周硕林美福陈文新陈国宝曹登敏陈彩龙李君霞
关键词:棕色脂肪X线计算机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影像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总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luorine-18 flu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18)F-FDG PET/CT)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经骨穿、淋巴结活检病理及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7例CLL/SLL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结果,分析其CT及PET影像特征。结果:7例患者均见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呈弥漫性密集分布、密度均比较均匀,无明显坏死、融合、血管包绕征象;PET大部分淋巴结未见明显放射性异常浓聚,部分轻度放射性异常浓聚;脾脏、骨骼及骨髓代谢均未见明显增高。结论:^(18)F-FDG PET/CT表现为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弥漫密集分布、密度均匀、代谢可无增高或轻度增高,脾脏、骨髓及结外脏器较少累及,应考虑到CLL/SLL可能。
陈彩龙林美福陈文新周硕李君霞陈国宝
关键词:影像分析
淋巴瘤胃部浸润的18F-FDG PET/CT诊断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32例淋巴瘤胃部浸润患者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结果,探讨淋巴瘤胃部浸润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在淋巴瘤胃部浸润诊断、分期、再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8年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被病理确诊为淋巴瘤胃部浸润并行18F-FDG PET/CT检查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4~83岁;3例患者胃淋巴瘤术后化疗前行PET/CT检查;另29例患者中8例患者治疗后行PET/CT检查评价疗效。釆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病理: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1例:B细胞淋巴瘤2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例,滤泡型B细胞淋巴瘤1例,套细胞淋巴瘤2例,Burkitt淋巴瘤1例,MALT淋巴瘤6例)。T细胞淋巴瘤2例,NK/T细胞淋巴瘤1例。(2)除3例胃部淋巴瘤术后患者外,29例中胃部病灶累及部位情况:全胃12例,胃体部4例、胃窦部7例,胃体+窦部4例,胃底+体部2例。(3)胃壁增厚厚度及SUVmax情况:0.9~3.2 cm,平均(1.71±0.66)cm,SUVmax 3.1~38.0,平均(13.83±9.06)。(4)无胃外其他部位淋巴瘤浸润11例;合并胃外其他部位淋巴瘤浸润21例:腹腔淋巴结浸润5例,回盲部肠管浸润2例,腹腔淋巴结及骨骼浸润1例,全身淋巴结多发浸润1例,全身淋巴结及多脏器浸润10例,腹膜浸润1例,甲状腺浸润1例。(5)胃外淋巴瘤浸润病灶SUVmax2.1~35.8,平均(12.30±8.98)。(6)3例胃淋巴瘤术后患者,2例未发现其他部位淋巴瘤浸润,1例发现其他部位淋巴瘤浸润。(7)8例化疗后复查,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例。结论 淋巴瘤胃部浸润病灶部位放射性摄取较高,胃外脏器累及率高,18F-FDG PET/CT显像在淋巴瘤胃部浸润的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彩龙林美福陈文新周硕曹登敏陈国宝李君霞
PET-C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2005年10月-2006 年3月PET-CT显像的乳腺癌患者7例,均经病理证实。女6例,男1例,年龄25-77 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3例为治疗前检查,3...
何品玉林美福王雪梅陈彩龙陈国宝李君霞林羽
文献传递
不明原因急诊腹痛患者中非霍奇金淋巴瘤肠道浸润的18F-氟代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影像学表现
2019年
目的分析总结不明原因急诊腹痛患者中非霍奇金淋巴瘤肠道浸润的18F-氟代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影像学特征及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8年5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肠道浸润并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1例不明原因急诊腹痛患者影像资料,分析总结其病灶部位、大小、放射性分布等影像特征。结果21例患者中病灶均清晰全面显示,敏感性达100%,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4例,T细胞淋巴瘤6例,惰性淋巴瘤1。影像特征如下:①部位分布中小肠单发病灶8例,多发病灶3例;结肠单发2例,多发1例,回盲部单发2例,回盲部合并小肠3例;结肠合并小肠多发2例。②肠壁增厚厚度为0.8~11.2cm(平均2.23cm),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4.2~43.7(平均13.79);肠腔扩张表现3例。③无合并肠管外其他部位淋巴瘤浸润4例;肠管外其他部位淋巴瘤浸润17例,其中全身淋巴结多发浸润5例,全身淋巴结及皮下浸润2例,全身淋巴结、肝脏、脾脏及骨骼浸润2例,腹腔淋巴结浸润3例,肺部及甲状腺浸润1例,全身淋巴结及骨骼浸润1例,肝脏1例,胃1例,腹腔淋巴结及脾脏浸润1例。④4例肠道淋巴瘤术后患者,检查后均发现其他部位淋巴瘤浸润。⑤5例复查患者,病灶及代谢基本消失4例,复发1例。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肠道浸润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肠壁增厚及明显放射性异常浓聚,部分表现为特异性瘤样扩张,在此类不明原因急诊腹痛患者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陈彩龙林美福陈文新周硕曹登敏陈国宝李君霞
关键词:肠道淋巴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