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孝聪

作品数:37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历史地理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15篇地图
  • 9篇古地图
  • 9篇城市
  • 4篇历史时期
  • 3篇地理研究
  • 3篇建筑
  • 3篇城市建设
  • 2篇大运河
  • 2篇都城
  • 2篇舆图
  • 2篇文化
  • 2篇历史地理
  • 2篇京城
  • 2篇景观
  • 2篇古代地图
  • 2篇古代都城
  • 2篇古都
  • 2篇北京城市建设
  • 2篇城市地图
  • 2篇城市历史

机构

  • 30篇北京大学
  • 6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青年报

作者

  • 34篇李孝聪
  • 1篇刘啸
  • 1篇刘新光

传媒

  • 2篇三门峡职业技...
  • 2篇北大史学
  • 2篇运河学研究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文史知识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史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思想战线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北京规划建设
  • 1篇河洛史志
  • 1篇中国名城
  • 1篇中国出版史研...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百年建筑
  • 1篇都市文化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5
  • 1篇199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元九-十二世纪华北平原(黄海亚区)交通和城市地理的研究
李孝聪
民国时期北京城市宗教信仰的空间叙述
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制度与形态的转型,对北京城市宗教信仰空间结构的影响是最为直接,也最为迅速。本文首先评述若干种民国时期北京城市宗教信仰空间的社会调查资料,介绍这些资料的缘起、过程、内容与收藏单位;然后利用传世北京文献史料...
李孝聪
文献传递
黄淮运的河工舆图及其科学价值被引量:17
2008年
本文在研究了中国水利舆图的源流,以及收藏于国外重要图书馆传世水利舆图的基础上,以黄河、运河河工图为例,阐述了以水利为主题的中国传统舆图所具有的系统性、传承性和应用性。指出它们不仅描绘出历代治理河渠水利工程的空间形态,体现了历代政权的水政管理制度,而且还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时期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信息,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和艺术鉴赏价值。
李孝聪
读邹振环著《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一书所想被引量:1
2001年
近来,几部介绍晚清时期西方人在中国文化教育活动的专著,特别是评述与地理学有关的西人书籍在中国境内译写、传播与影响的著作陆续问世,如:邹振环著《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4月)、郭双林著《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李孝聪
关键词:美国传教士文化教育活动基督新教世界地图
古地图上的“博南古道”
首先要祝贺这次论坛的顺利召开,另外感谢主办方邀请笔者来作一个发言,看到台下坐着这么多老师和这么多的学生,当老师的从心理感到很欣慰,因为不仅是给领导讲,更给老师和学生们讲.笔者一般是考察在先,看了再说,而今天什么都没看就开...
李孝聪
关键词:古地图历史考证
数字信息化时代如何推进古都名城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我国领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传承绵延不绝,迄未中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陆续兴起了200多座都城和2000多座各类城市。这些古代都城与城市,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还是展示我国悠远绵长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的瑰宝;同时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还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的大大小小的中心城市,其中不少还被评为各类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历史时期的都城与城市所在的市镇,除拥有一般行政中心或经济都会所需具备的条件外,它们所拥有的含量丰富、价值连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宝贵财富。多年来,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历史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建筑学以及其他的相关学科如古文献学、古建筑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均承担起了相应的任务,并形成了古都学、名城学等新兴学科。这是中国古都名城研究走向繁荣的可喜现象。本刊所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也是历史时期众多古都名城之一,理应为中国古都名城研究贡献绵薄之力。考虑及此,本刊特自2006年起开设《古都名城研究》专栏,并将它作为本刊的重点和特色栏目,以促进中国古都名城研究为己任,以探索中国古都名城发展规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倾心打造,为国内外研究中国古都名城的学者提供一个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古都名城研究,繁荣学术,促进交流,为保护和发展古都名城城市遗产,促进古都名城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作为本栏目的首期,本刊特地邀请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先生组织一组笔谈。笔谈的主题为“中国古都名城研究的新走向”,邀请部分专家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对中国古都名城研究的新动态和趋向,正
李孝聪
关键词:古代都城数字信息化
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研究的几点看法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当前中国古代城市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一,各学科对城市起源和城市概念的界定,因着眼点不同而解释不一,不必寻求一致;其二,从历代区域中心城市入手,阐明城市体系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其三,加强历史城市地域结构和文化分异的比较研究,将是多学科方法的引入和开展中、外城市比较研究的一条途径。
李孝聪
关键词:城市地域城市体系学科方法
外国绘制近代中国城市地图集成研究引论被引量:5
2017年
外国绘制近代中国城市地图是研究、解读中国近代城市社会和地域文化的、直观的第一手资料,亦可成为复原历史时期城市形态的重要参考。首先从学理上界定近代中国城市地图的内涵并就其研究意义进行总括与发凡,然后梳理19世纪以来外国人在中国城市租地建设的时序与空间分布,进而举例介绍19世纪以来外国绘制中国城市地图的初步整理,最后探讨外国绘制中国城市地图课题如何开展研究。
李孝聪
古地图上的城市——兼谈城市历史地理研究
2023年
通过中国传统形象画法的地图和大比例尺实测地图的实例比较,谈古旧地图怎样展现城市,又如何用古旧地图研究城市历史地理。传统形象画法的古地图通过城市等级显示区域内城市的组群关系,为我们结合文字资料探究各级城市所处的山川地理环境,城市如何选址,城市形制及其之间如何配置和关联,提供了空间化的便利条件。实测地图体现城市的发展进程,显示城市已建成和未建地段的比较,在此以近代水陆交通沿线城市或开埠城市为例,结合实测地图进行阐析,以理解城市内部功能结构的地域分异。由于中国一些地方城市存在着被江河分隔而又用桥渡维系着的“双城”现象,这里通过分析传统形象画法的城市地图和近代实测城市地图,指出“双城”实际上是政治性治所城市与商手工业市镇,虽然二者地域功能不同,却共同组成了一个城市整合体。
李孝聪
关键词:城市古地图双城记
中外古地图与海上丝绸之路被引量:6
2019年
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海上交通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地图对地理要素反映的直观性,因此与文本相比,能更为清晰地展现联系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其演变,甚至贸易往来。不仅如此,这些古地图还清晰地反映了古人对海上岛屿的认识的形成过程,由此可以证明中国对黄岩岛和西沙群岛所拥有的主权有着明确历史依据。
李孝聪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古代地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