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敏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水资源约束下内蒙古农牧交错带耕地适度集约利用研究——以乌兰察布市为例被引量:6
- 2017年
- 定量测度资源强约束区耕地适度集约利用程度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构建了耕地适度集约利用理论框架,运用乌兰察布市194户普通农户及45户种植大户的调研数据及区域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耕地适度集约是指在区域资源约束条件下,边际成本等于边际产出时的集约边际。2)仅考虑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适度投入为7584.99m3/hm^2,单位耕地面积物质适度投入为5394.5元/hm^2,家庭适度经营规模为10.95hm^2。3)在水资源约束下,单位耕地面积水资源适度投入为3980.03m3/hm^2,单位耕地面积物质投入为3897.64元/hm^2,家庭适度经营规模为22.84hm^2,目前种植大户已经过度集约利用,水浇地普通农户水资源及物质投入最接近适度值。在耕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可以适度扩展水浇地普通农户的经营规模,而控制种植大户的发展速度及规模。
- 蔡璐佳安萍莉刘应成汪芳甜李学敏黄鑫鑫
- 关键词:水资源耕地
-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普通农户与种植大户耕地集约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乌兰察布市为例被引量:5
- 2017年
- 为研究规模化经营耕地集约度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运用熵值法及计量估计模型,以马铃薯为例,分析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普通农户与种植大户的耕地集约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种植大户在耕地的投入水平、产出水平都显著高于普通农户,但在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上显著低于普通农户,总体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是后者的4.84倍。影响种植大户耕地集约度的生计因素主要有户主年龄(负相关)及家庭贷款金额(正相关)。影响普通农户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年收入(正相关)、家庭畜牧业收入(负相关)、家庭贷款金额(正相关)。
- 蔡璐佳安萍莉汪芳甜刘应成李学敏黄鑫鑫
- 关键词:耕地普通农户种植大户影响因素
- 近30年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标准耕作制度变化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标准耕作制度作为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是衡量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2—2013年调研的农户数据、1980—2010年作物播种面积与农业气象数据,从种植结构变化、标准耕作制度类型的空间变化研究了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标准耕作制度的变化规律,并从气候与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了变化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阴山北麓小麦种植面积比例从1980年40.00%下降至2010年的11.48%;莜麦种植面积比例从1980年30%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13%左右;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比重逐渐上升至2010年的47.32%。1980—1990年,阴山南麓小麦种植面积比例逐年增加至1990年21.70%,杂粮种植面积比例稳定在35%左右,同期玉米与马铃薯种植比例较小;1990—2010年,麦类作物种植面积比例逐年下降,2010年小麦种植比例仅为8.55%,杂粮种植面积所剩无几,同期玉米与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标准耕作制度的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阴山南北麓标准耕作制度由小麦、杂粮、小麦与杂粮类型变化为马铃薯、玉米、马铃薯与玉米、小麦与马铃薯类型。气候变化与经济效益共同影响着标准耕作制度的变化,气候暖干化及经济效益低导致麦类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小,经济效益明显是马铃薯与玉米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 汪芳甜安萍莉刘毅李胜李学敏
-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气候暖干化
- 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研究——以东北粮食主产区为例被引量:9
- 2015年
- 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发展了农户自主发展能力概念,提出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应分意愿、行为和业绩3个层次研究,并建立了包括信息获取能力、风险应对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4个层面的指标模型。并选取东北粮食主产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户信息获取能力仅为中等偏下水平,信息获取渠道窄、获取手段落后是导致农户信息获取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农户面对干旱等灾害的风险应对能力偏低,表现在抗灾程度不高,灾后产量稳定性较低;农户的资源利用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但还需提高农户资源利用的意愿,提高资源经营潜力。总的来看,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偏低,劳动力不足和老龄化严重以及知识水平低是限制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而限制了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提高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应该从提高农户整体素能和提高耕地生产效率两方面出发。
- 黄鑫鑫安萍莉蔡璐佳汪芳甜李胜李学敏
- 关键词:东北粮食主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