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双
- 作品数:10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KIT远端激酶区功能丢失突变小鼠肠壁微细结构和Cajal间质细胞的实验研究
- 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CCs),是存在于胃肠道的一类特殊的间质细胞,作为胃肠自主节律性运动的起搏细胞在胃肠蠕动运动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根据形态和部位,将ICCs分为4种亚型:分布于肌间神经丛周围的肌间神经丛周围IC...
- 李小双
- 关键词:CAJAL间质细胞
- 一种新型结直肠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抗原鉴定及生物学作用研究
- 李小双田衍平常港赵冬芝张立新周德山
- PDGF及其受体PDGFR在成年豚鼠胃肠道的分布与作用研究
- 产芳晓孙海梅李小双张国权周德山
- 白藜芦醇诱导皮肤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 赵冬芝尚宏伟吴波李小双周德山
- 全层铺片技术研究消化道神经丛和Cajal间质细胞被引量:1
- 2013年
- 消化管的肠神经系统[1]及Cajal间质细胞[2]在调节胃肠的舒缩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能直观地全面地观察到这些细胞在肌间或者肌内的整体构象和形态变化,对于更好地理解消化管壁的结构以及它们与胃肠运动相关疾病的关系,都有很好的作用。使用全层铺片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可以达到这个要求[3-4]。利用全层铺片可以很好地补充冰冻切片或石蜡切片在实验观察中的不足。
- 张国权孙海梅夏白娟李小双康倩江涛
- 关键词:CAJAL间质细胞全层神经丛消化道免疫组织化学胃肠运动
- 酪氨酸激酶受体KIT在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的表达及其功能
- 2013年
-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KIT在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检测c-kit基因及KIT蛋白在野生型C57BL/6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野生型C57BL/6小鼠以及乙基亚硝酸钠(ENU)诱变的c-kit基因点突变纯合子小鼠(Wadsm/m)结肠黏膜上皮KIT阳性细胞的部位;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30 mg/kg)观察对比野生型以及Wadsm/m小鼠结肠黏膜上皮BrdU掺入情况及动态变化,分析KIT在结肠黏膜上皮更新过程的作用。结果 RT-PCR检测结果表明,在野生型小鼠结肠黏膜组织表达c-kit基因,Western blotting证明在肠黏膜组织存在KIT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显示,KIT阳性细胞位于结肠黏膜上皮,主要位于肠腺隐窝基底部,但是Wadsm/m小鼠KIT阳性细胞数以及KIT蛋白表达量较野生型小鼠明显减少;BrdU掺入实验发现,Wadsm/m小鼠远端结肠黏膜上皮BrdU摄入和更新速度较野生型小鼠明显减慢。结论结肠黏膜上皮表达KIT蛋白与结肠黏膜上皮的更新密切相关。
- 康倩薛红孙海梅李小双张国权梁元晶周德山
- 关键词:KIT结肠黏膜小鼠
- 白藜芦醇诱导人皮肤癌细胞系凋亡的可能信号通路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诱导人皮肤癌细胞系(A431细胞)凋亡的可能信号分子,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培养的A431细胞分为:对照组(A组)、Res(B组)、Res加SP600125(C组)以及单纯SP600125组(D组)。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及相差显微镜观察等方法检测细胞形态和caspase-3、BAX、BCL-2、JNK以及P-JNK蛋白分布和含量。结果 Res处理后,A431细胞出现较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特征,同时可见BAX/BCL-2比值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磷酸化(P-JNK蛋白)明显增加,且集聚在细胞核(由225 463±672增至289 469±3 729,P<0.05);经SP600125预处理后,上述改变明显减少(降至248 198±4 367,P<0.05),A431细胞的生长状态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Res可能首先使JNK蛋白磷酸化,进入细胞核,发挥抑制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进而引起细胞凋亡。
- 赵冬芝李小双孙海梅张国权闫继红周德山
- 关键词:白藜芦醇P-JNKJNKCASPASE-3
- KIT在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 目的 证明酪氨酸激酶受体(KIT)在小鼠胃肠黏膜上皮的表达,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RT-PCR等技术检测KIT在野生型C57BL/6小鼠,以及乙基亚硝酸钠(ENU)诱变的c-ki...
- 康倩薛红孙海梅李小双张国权梁元晶周德山
- 关键词:KIT结肠黏膜BRDU
- 白藜芦醇对UVA辐射HaCaT细胞中Nrf2-Keap1-ARE途径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刘永孙海梅产芳晓李小双周德山
- 关键词:HACAT细胞白藜芦醇UVA臭氧层破坏CO2排放
- 白藜芦醇对UVA辐射HaCaT细胞中Nrf2-Keapl-ARE途径的影响
- 环境污染、CO排放增加等因素造成臭氧层破坏,导致UV辐射增加,引起表皮细胞损伤,皮肤老化和皮肤癌的发生。研究表明:臭氧每减少10%。皮肤癌发病率增加26%。因此,寻找防治氧化损伤的天然物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
- 刘永孙海梅产芳晓李小双周德山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