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成
- 作品数:19 被引量:52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精神疾病的系统化护理
- 2004年
- 尤红王彦彬李少成
-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精神疾病评定量表病情进展医护
- 嗜酒者互诫协会的精神康复理念与程序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介绍戒除酒瘾的有效方法-嗜酒者互诫协会的精神康复理念与程序。方法:利用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资料,人工检索1999-01/2005-12与嗜酒者互诫协会的精神康复理念与程序相关的书刊和文献。检索词为“嗜酒者互诫协会,酒依赖,康复”。结果:嗜酒者互诫协会的“12个步骤”与“12个传统”是互诫协会会员康复及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根据会员们反复尝试后的体会以及协会活动经验总结出来的。“12个步骤”是一套精神原则,是互诫协会戒酒方案的核心,它包括一些理念和活动内容,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予以实践,并获得幸福和精彩生活。“12个传统”是嗜酒者互诫协会活动的原则,是嗜酒者互诫协会坚持本会团结并与社会交往的方式。遵照“12个步骤”和“12个传统”,并真正付诸行动,嗜酒者将会发生踌躇→沉思→准备→行动→保持的变化阶段。个体逐渐转变观念,建立起新的价值体系,从对客体依赖转为自我独立。并渐渐开始帮助他人。这种变化逐渐融合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每个酒依赖者摒弃酒瘾,重获健康。结论:嗜酒者互诫协会通过“12个步骤”与“12个传统”等精神康复程序,可以帮助嗜酒者戒除酒瘾。
- 李少成
- 关键词:康复
- 诈病者、精神分裂症暴力违法及无违法者MMPI测试分析
- 目的:探讨诈病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违法者以及无违法者 MMPI 特征。方法:比较20例司法鉴定诊断为诈病者与精神分裂症暴力违法者(被控故意杀人和伤害,40例)以及普通精神分裂症患者 (无违法者,40例)的 MMPI 量...
- 李少成王学义王小敏姚绍敏罗金菊
- 文献传递
- 男性精神分裂症暴力违法者脑电图临床特点对照研究木
- 目的:研究暴力违法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图特征。方法:采用脑电记录仪对400例司法鉴定涉嫌暴力违法精神分裂症患者和进行描记,并将结果与非暴力违法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暴力组脑电图异常频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李少成梁福安闻会英王会芹张少军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脑电图
- 文献传递
- 诈病者与精神分裂症暴力违法及精神分裂症无违法者MMPI测试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诈病者与精神分裂症暴力违法者以及普通精神分裂症无违法者的MMPI特征;分析诈病者与其他两者之间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定(MMPI)特征性区别。方法:比较司法鉴定诊断为诈病者(20例)与精神分裂症暴力违法者(被控故意杀人和伤害,40例)以及普通精神分裂症患者(无违法者,40例)的MMPI量表分。结果:与暴力违法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比较,诈病组MMPI测试的L,F,Hs,D,Hy,Pd,Pa,Pt,Sc,Si量表分明显高,Ma分值明显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与无违法普通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比较,精神分裂症暴力违法组Hs,D,Hy,Pa,Si量表分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诈病组L,F,Hs,D,Hy,Pd,Pa,Pt,Sc,Ma,Si量表分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结论:诈病者倾向于过分夸大躯体和精神痛苦以及心理变态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违法的危险因素可能包括:心理及躯体痛苦、消极沮丧、情绪化、敏感多疑、不安全感。
- 李少成王学义王小敏姚绍敏罗金菊
- 关键词:诈病精神分裂症MMPI
- 行为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60例观察
- 2006年
- 目的观察行为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行为训练,对照组单纯进行药物治疗。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其治疗效果,在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分别评定一次。结果训练后8,12周时阴性症状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行为训练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尤红李少成刘春梅牛素英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
- 血清皮质醇、醛固酮水平在伪装精神病司法鉴定中的作用研究
- 伪装精神疾病(Psychotic malingering)又称诈病(simulation),是指为了逃避外界不利于个人的处境,摆脱某种责任或获得某种个人利益,故意模拟或夸大精神疾病或精神损伤程度的行为。所以诈病包括两种情...
- 李少成谭莉杨金花王学义张征尤红贾芳宋美王小敏姚绍敏罗金菊
- 关键词:皮质醇醛固酮司法鉴定司法精神医学
- 文献传递
- 脉络裂囊肿所致精神障碍一例
- 2007年
- 患者 男,28岁。8年前无明显诱因慢性起病,表现为少言寡语,被动懒散,脾气暴躁,打骂家人,行为紊乱,睡眠差,曾先后两次住当地精神病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同时口服利培酮和抗抑郁药治疗,利培酮12mg/d,好转出院后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无原因多次出现冲动自伤、自杀行为,自感身体虚弱,眼睛疼痛怕见光,任何情况下坚持戴墨镜;30d前无明显原因欲跳楼自杀,声称自己快要死了,并以头撞墙,遂就诊于我院。门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未定型,于2006年6月26日收住院。患者足月顺产,适龄入学,学习成绩差,经常逃学,自幼性格内向,腼腆,朋友较少,喜欢独自听音乐、看电视、逛街,对自身不适感较为关注。精神检查:接触被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松散,情感不稳定,与外界环境不协调,行为紊乱怪异。住院期间多次出现突发性冲动自伤、自杀行为(如咬舌、撞头等),对此自述脑子乱,控制不住。易激惹,情绪极不稳定,变化异常迅速。行为怪异、做作,生活懒散。血生化、血尿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
- 李少成
- 关键词:致精神障碍脉络裂甲状腺功能检查囊肿抗抑郁药治疗注意力不集中
- 男性精神分裂症暴力违法者脑电图临床特点对照研究
- 2009年
- 目的:研究暴力违法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图特征。方法:采用脑电记录仪对400例司法鉴定涉嫌暴力违法精神分裂症患者和进行描记,并将结果与非暴力违法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暴力组脑电图异常频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暴力组癫痫样放电征在左侧、右侧与双侧的表达频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癫痫样放电征左侧大脑半球表达频度显著高于右侧(P<0.01);暴力组癫痫样放电征涉及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频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癫痫样放电征多在颞叶、额叶表达;暴力组癫痫样放电征总体表达频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违法行为可能与大脑损害及大脑癫痫样放电征有关,大脑异常放电冲动刺激可能是导致患者暴力违法的重要因素。
- 李少成梁福安闻会英王会芹张少军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脑电图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性功能的影响及康复策略
- 2006年
- 李少成
- 关键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性功能障碍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