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
-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mad2,Smad4,Smad7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Smad2,4,7蛋白在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Smad2,4,7蛋白的表达.结果:Smad2,4,7蛋白在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Smad2,7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加,而Smad4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减少.结论:Smad蛋白参与肿瘤的恶性进程,其中Smad2蛋白高表达、Smad4缺失和Smad7负调控不全是其重要表现.
- 李志刚金太欣肖新波周绍海
- 关键词:SMAD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结肠癌
- 胃癌单枚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接受胃癌D 2根治术病人单枚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武汉市第一医院及浠水县人民医院连续2258例胃癌术后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计算单枚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并对单枚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258例原发性胃癌病例中,纳入507例无淋巴结转移病例及123例单枚淋巴结转移病例,单枚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45%。单枚淋巴结转移病例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在肿瘤大小、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pT分期、脉管癌栓和淋巴结检查数目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Lauren组织类型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0.013)、脉管癌栓(P<0.001)、AJCC-pT分期(P<0.001)和淋巴结检查数目(≥30枚,P=0.002)与胃癌单枚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P=0.002)、pT分期(P<0.001)和淋巴结检查数目(≥30枚,P=0.027)是胃癌单枚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脉管癌栓阳性及pT_(2-4)期胃癌有单枚淋巴结转移风险,送检淋巴结数目≥30枚可以提高单枚淋巴结阳性率,获得更准确的N分期。
- 孟庆彬李明黄洋李栋梁吴文良冯燕卢昕李志刚邵永胜
-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淋巴结切除术淋巴结转移
- 进展期胃癌No.12淋巴结转移规律对手术范围的指导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 No.12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为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切除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进展期胃癌217例,记录每例病人的淋巴结总数,计算总体淋巴结转移率及 No.12a,12p 和 No.12b 淋巴结转移率,并分析No.12p 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17例手术标本共检出淋巴结9490枚(16~107枚),平均(43.73±14.05)枚/例。217例中164例有淋巴结转移,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为75.58%,其中61例(28.11%)有 No.12淋巴结转移。61例 No.12淋巴结转移病例中,50例(23.04%)发现 No.12a 淋巴结转移,26例(11.98%)发现 No.12p 淋巴结转移,仅 1例(0.46%)发现 No.12b 淋巴结转移。No.12p 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有肿瘤部位、肿瘤侵犯深度、No.5及 No.12a 淋巴结转移。结论进展期胃癌的 No.12淋巴结转移有明显规律,有助于指导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切除范围。
- 李志刚孟庆彬邵永胜金太欣冯燕邹积骏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切除术
-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与结直肠癌被引量:3
- 2007年
-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类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发育和凋亡等多种生命活动,笔者综述了近年来有关TGF-β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该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各组成部分,包括配体、受体及Smads蛋白等的异常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特征的关系。
- 李志刚周绍海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传导
- 进展期胃下部癌第12p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 2015年
- 目前D2根治术被认为是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但是对胃下部癌手术中是否需要清扫第12p组淋巴结仍未达成共识[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进展期胃下部癌第12p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探讨胃下部癌D2根治术清扫第12p组淋巴结的必要性.
- 金太欣邵永胜孟庆彬肖新波冯燕李志刚
-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胃下部癌D2根治术标准术式手术中
- RNAi技术体外诱导人胆管癌细胞凋亡及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
- 卢昕肖新波张红芬龚昭金太欣吴彪李志刚李晓辉黄洋瞿紫薇施敏
- 目的:探讨靶向survivin的siRNA对人胆管癌细胞体外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信号传导通路中相关信号分子的变化。方法:合成具有互补序列的能够编码短发卡RNA的双链寡核苷酸,与pSilence2.1载体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
- 关键词:
- 关键词:胆管癌细胞基因表达分子机制
- 川芎嗪治疗急性胰腺炎作用机制的研究
- 金太欣张家衡吴彪周绍海卢昕辛玲芳李志刚夏振雄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川芎嗪(TMP)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效果和机理,并观察TMP在临床上治疗AP的效果。研究中药川芎嗪对急性胰腺炎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动物实验中采用十二指肠胆胰管...
- 关键词:
- 关键词:川芎嗪急性胰腺炎
- 腹茧症的腹腔镜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AC)是一种罕见的腹部疾病,Foo等于1978年首先报道并命名,其特点是部分或全部小肠被一层致密、灰自色、质韧硬厚的纤维膜包裹,形似蚕茧,可引起腹痛、腹部包块和肠梗阻等症状。2002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本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术中发现并治疗腹茧症患者共11例,现报道如下。
- 金太欣李志刚肖新波
- 关键词:腹茧症腹腔镜
- 改良式Kugel补片在股疝嵌顿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Modified Kugel(改良Kugel)疝修补装置在股疝嵌顿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MK修补装置,治疗26例股疝嵌顿患者,暴露腹股沟管后切开腹股沟韧带,松解嵌顿的股疝。暴露股管及游离腹膜前间隙后使用下层补片在腹膜外封闭股管入口及整个耻骨肌孔。上层补片覆盖并保护整个腹股沟管后壁。结果无术后死亡病例,手术时间60~90min;术后3天可以正常活动;平均住院天数8.5d;术后1例患者切口感染,经局部引流及换药处理后好转,未取出补片。全部患者术后随访6~36月,未见复发。结论MK疝修补装置在保护腹股沟区和股区有明显优势,术后不适感很少,活动很少受限。由于形成双重保护机制,术后复发率较低。
- 李志刚黄莉周绍海肖新波
- 关键词:股疝嵌顿疝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