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恒

作品数:20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肾病
  • 4篇肾脏
  • 3篇移植肾
  • 3篇肾小球
  • 3篇慢性移植肾
  • 3篇激素
  • 2篇蛋白尿
  • 2篇肉芽肿
  • 2篇肉芽肿形成
  • 2篇肾病患者
  • 2篇肾功能
  • 2篇肾移植
  • 2篇肾脏病
  • 2篇术后
  • 2篇术后并发
  • 2篇糖皮质
  • 2篇糖皮质激素
  • 2篇皮质激素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辨证

机构

  • 20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20篇李恒
  • 18篇陈江华
  • 6篇贺学林
  • 6篇李夏玉
  • 5篇程军
  • 3篇田炯
  • 3篇王慧萍
  • 2篇黄洪锋
  • 2篇韩飞
  • 2篇何强
  • 2篇张萍
  • 2篇毕艳
  • 2篇姜虹
  • 2篇吴建永
  • 2篇李一文
  • 1篇李群
  • 1篇王仁定
  • 1篇欧阳凌霞
  • 1篇陈燕燕
  • 1篇吕蓉

传媒

  • 5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浙江医学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蛋白丢失性肠病为首发表现的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我们报道1例罕见的以蛋白丢失性肠病(protein—losing enteropathy,PLE)为首发表现的男性SLE病例。
李恒陈江华
关键词: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蛋白丢失性肠病首发表现SLE
化瘀解毒方联合大剂量百令胶囊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临床观察
<正>目的观察中药化瘀解毒方(主要由三棱、丹参、川芎、丹皮、土茯苓、大黄、积雪草等组成)联合大剂量百令胶囊(3克,3次每天)对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的临床作用...
贺学林程军李夏玉田炯李恒黄洪锋陈江华
文献传递
内皮细胞在肾小球选择性滤过及蛋白尿形成中的作用
2006年
李恒胡伟新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屏障内皮细胞
庆大霉素封管预防透析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和肝素混合液封管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菌血症中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本中心2004年11月至2005年3月新置Cuff—tunneled导管的43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庆大霉素(4g/L).肝素(45g/L)混合液和肝素液(对照组45g/L)封管,比较两组透析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微炎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试验组(23例)导管平均使用日为114.13±34.39(31—200)d;对照组(20例)为(127.40±32.85)(40~196)d,累积导管使用日分别为2625d及2548d。对照组发生2例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试验组无1例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清庆大霉素谷浓度和峰浓度2周时分别为(0.23±0.12)mg/L和(0.53±0.29)mg/L,12周时为(0.26±0.15)mg/L和(0.67±0.32)mg/L,2周和12周的谷浓度和峰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着透析时间延长血CRP和IL-6呈降低趋势,试验组16周和基线时的CRP比较有显著性下降(P〈0.05),而对照组两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残肾功能在随访期间均有下降,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周时庆大霉紊耐药的大肠埃希菌检验阳性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3.6%及2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便培养均未发现其他耐药菌株或真菌。结论庆大霉素4g/L-肝素45g/L的混合液是一种安全、方便、有良好抗凝效果的封管液,对透析导管相关性菌血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欧阳凌霞张萍何强袁静黄洪锋李恒吕蓉陈江华
关键词:肾透析导管菌血症庆大霉素
肾小球疾病治疗关键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
陈江华刘必成李恒李夏玉韩飞马坤岭程军杨毅吕林莉田炯吴建永姜虹王仁定王苏娅任萍萍
中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已高达10.8%,严重威胁公众健康。肾小球疾病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疗效不理想。该项目经过14年研究,建立了以他克莫司为主要药物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方案,创新了狼疮性肾炎等重症免疫性肾炎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关键词:肾脏病糖皮质激素
肾脏病免疫抑制治疗的时代变迁
2022年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具有维持内环境稳定、调控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分泌肾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活性维生素D3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各国人群中肾脏病的患病率普遍很高,2012年发表于Lancet的研究表明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已高达10.8%。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多发,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肾脏病及其所致的尿毒症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造成沉重医疗负担的重大慢性疾病。
李恒陈江华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活性维生素D3免疫抑制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酸碱平衡
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Banff病理分级关系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移植肾Banff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按临床及病理诊断标准选择CAN患者8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并按Banff 07诊断及分级标准对患者移植肾组织病理学进行Banff分级评定。结果:随着中医主证由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演变,Banff病理逐渐加重。肺肾气虚证以Banff病理Ⅰ-Ⅱ级为主;气阴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各有63.0%及57.1%的为Banff病理Ⅱ级,脾肾阳虚证64.3%的患者为Banff病理Ⅲ级。78.6%(66例)CAN患者兼血瘀证,Banff病理Ⅰ、Ⅱ、Ⅲ级患者中兼血瘀证分别为50%、82.9%、86.2%。85.7%(72例)CAN患者兼湿阻证,Banff病理Ⅱ级患者56.1%兼湿热,Banff病理Ⅲ级患者62.1%兼湿浊。结论:CAN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Banff病理分级严重程度相关。
李夏玉贺学林李恒程军范永升陈江华
关键词:慢性移植肾肾病中医证型
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组织中尾加压素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糖尿病肾病肾脏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肾穿刺病理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42例,根据Tervaet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球病理分型分为病变较轻组(糖尿病肾病Ⅰ期、Ⅱ期,A组)20例和病变较重组(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B组)22例;选择泌尿外科行肾脏手术的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C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组织中UⅡ、TGF-β1的表达,并对该两项指标间以及与患者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UⅡ在肾小球、肾小管的表达与TGF-β1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_(肾小球)=0.950,r_(肾小管)=0.963,均P<0.01),UⅡ和TGF-β1在B组表达水平最高,C组表达水平最低,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Ⅱ和TGF-β1与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KatafuChi的半定量慢性化积分、总积分均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UⅡ、TGF-β1在肾小球、肾小管的表达与eGFR、半定量积分相关性最强。结论 UⅡ及TGF-β1在糖尿病肾病肾脏组织中存在高表达,并随着病变的加重表达增加,提示两者可能在糖尿病肾病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刘苑苹李恒包蓓艳陈江华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糖尿病肾病
骨髓瘤管型肾病合并晶体及间质异物肉芽肿形成
<正>病例报道患者,男性,61岁,退休职工,因'咽痛、发热1周,尿量减少5天'入院。患者入院前一周开始咽痛、咳嗽,体温达38.0℃,伴恶心、呕吐及尿量减少,每日约100-500mL,SCr:456mmol/L,来院。入院...
李恒王慧萍毕艳陈江华
文献传递
后肾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后肾间充质干细胞(MMSC)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IJ6J雄鼠分为正常组(n=5)和实验组(n=30)。正常组作为术前对照,实验组进行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处理,根据股静脉注射物不同,再分为两个亚组:缺血再灌注组(注射生理盐水,10ml/kg)和细胞治疗组(注射含5×10^5个MMSC的生理盐水,10ml/kg)。实验组术后12、24、72h和正常组各取5只小鼠全血和肾脏,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分析。肾组织病理染色结果和肾小管Paller评分,评估MMSC的作用。采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肾组织的微小RNA.26a(miR.26a)水平,观察miR-26a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1)缺血再灌注组和细胞治疗组术后12、24、72h的SCr均高于正常组,且术后24h的SCr均高于术后12、7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24、72h缺血再灌注组和细胞治疗组间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缺血再灌注组和细胞治疗组术后12、24、72h的肾小管Paller氏评分均高于正常组,且24h评分〉72h评分〉12h评分(均P〈0.05);在术后24h,细胞治疗组的Paller氏评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57.2±6.3)比(70.8±14.8)分](P〈0.05);与正常组和细胞治疗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术后24h可见明显的蛋白管型,肾小管萎缩、肿胀。(3)缺血再灌注组和细胞治疗组术后12、24h的肾组织miR-26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组(均P〈0.05);在术后24、72h,细胞治疗组肾组织miR-26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416±0.139、1.152±O.239,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0.244±0.067、0.855±0.038,均P〈0.05),且肾组织miR·26a的相对表达量与SCr呈负相关(r=-0.5,P〈0.05)。结论MMSC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伴随着肾组织miR-26a表达量的增加。
应美珂陈芷珉王宇成冯时林川陈非飞周芹赵杰王慧萍李恒林伟强姜虹陈江华
关键词:肾移植再灌注损伤间质干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