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恒

作品数:5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2篇血栓
  • 2篇静脉血
  • 2篇静脉血栓
  • 2篇聚体
  • 2篇骨转换
  • 2篇骨转换指标
  • 2篇二聚体
  • 2篇D-二聚体
  • 1篇型胶原
  • 1篇血栓栓塞
  • 1篇血栓形成
  • 1篇栓塞
  • 1篇体质指数
  • 1篇前肽
  • 1篇维生素D
  • 1篇静脉
  • 1篇静脉血栓栓塞

机构

  • 5篇天津医院

作者

  • 5篇李恒
  • 5篇王毅
  • 5篇张凯
  • 3篇陆金红
  • 3篇赵曙光
  • 2篇黄津
  • 1篇刘克臻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体质指数、骨转换指标与骨密度和骨折的相关性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POP)患者骨转换指标、体质指标与骨密度(BMD)和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8例48-74岁POP妇女,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L_(1-4)(正位)、股骨颈及髋部BMD,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采集空腹血后测定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结果 1年龄与CTX、ALP、身高和BMI存在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2、0.334、-0.229和0.325。2年龄与腰椎、股骨颈及髋部BMD间均存在负相关,r分别为-0.280、-0.364和-0.390。3校正年龄因素影响后,PINP与股骨颈和髋部BMD间存在负相关,r分别为-0.434和-0.304;ALP与股骨颈BMD存在负相关,r为-0.209。4脆性骨折组腰椎BMD、体重和BMI较无骨折组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5脆性股骨颈骨折组PINP和ALP均显著高于无骨折组、脆性非股骨颈骨折组。结论年龄是影响BMI、BMD和骨转换指标的重要因素,骨转换指标和BMD间存在负相关。肥胖、腰椎BMD降低及PINP和ALP等骨转换指标的升高都可增加POP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
李恒赵曙光刘克臻陆金红王毅张凯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密度骨转换指标骨折
D二聚体测定在静脉血栓栓塞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临床常见的血栓性疾病,其中最主要的是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因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高而倍受国内外医者之重视。D二聚体(D-dimer,D-D)是经凝血酶及因子X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后产生的终末产物,是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的理想分子标志物之一。
李恒张凯黄津王毅
关键词:D-二聚体静脉血栓栓塞
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性疾病,骨组织重建失衡,最终导致骨强度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升高〔1,2〕。骨质疏松性骨折会导致患者致死率的升高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其中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引起的最严重后果,高达50%的患者会遗留长期的不可恢复的行动障碍〔3~6〕。最近的一项分析表明,在老年人中,髋部骨折后的3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率会提高5%~8%〔7〕。
李恒张凯王毅
关键词:维生素D骨质疏松骨折
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部位骨折的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与深静脉栓塞发生率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血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8月因骨折至我院骨科入院治疗的患者479例,根据不同骨折部位将其分为以下6组:胫腓骨骨折、股骨骨折、足骨骨折、上肢骨骨折、脊柱骨折和多发骨折。患者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静脉血测定血清D-二聚体浓度。以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有无DVT的发生。结果:不同部位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显著差异(F=12.90,P<0.01),由高到低依次为多发伤、股骨、胫腓骨、脊柱、足骨和上肢骨。479例患者中发生DVT 45例,发生率为9.4%。其中胫腓骨骨折组9例(7.8%,9/115);股骨骨折组28例(17.0%,28/165);足骨骨折组1例(1.4%,1/71);多发骨折组4例(9.3%,4/43);上肢骨骨折组1例(2.4%,1/42);脊柱骨折组2例(4.7%,2/43),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D-二聚体水平与DVT发生率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886,P=0.019)。结论:骨折部位及损伤程度与D-二聚体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且D-二聚体浓度和DVT的发生率有很强的相关性。对于DVT发生率较高部位骨折的患者,在D-二聚体水平升高时,应高度警惕DVT的出现,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防止DVT的形成。
李恒张凯黄津陆金红赵曙光王毅
关键词:创伤骨折D-二聚体静脉血栓形成
骨转换指标测定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诊疗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骨转换指标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变化,探讨骨转换指标测定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0例绝经后妇女为受试对象,包括58例骨质疏松患者,21例正常对照者和11例骨量减低者,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骨转换指标。结果正常对照组与骨质疏松组相比PINP(血清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OC(骨钙素)和Sclerostin均有显著性差异,并与骨密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单项指标中OC具有最佳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8.7%和72.4%;OC和PINP联合检测具有最佳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76.5%和88.2%);OC、PINP和Sclerostin联合检测具有最佳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81.8%和69.2%)。结论骨代谢指标可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多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检测性能。
李恒赵曙光陆金红王毅张凯
关键词:骨转换指标骨钙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