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慧

作品数:30 被引量:24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基因
  • 7篇育种
  • 5篇基因组
  • 4篇性状
  • 4篇全基因组
  • 4篇计算机
  • 3篇生物信息
  • 3篇生物信息学
  • 3篇生物信息学技...
  • 3篇小麦
  • 3篇基因定位
  • 2篇信息处理
  • 2篇玉米
  • 2篇噪声
  • 2篇植物
  • 2篇植物育种
  • 2篇生育
  • 2篇生育时期
  • 2篇生育周期
  • 2篇数据处理

机构

  • 30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藏自治区农...
  • 1篇国际玉米小麦...
  • 1篇连云港市农业...
  • 1篇周口市农业科...
  • 1篇阿里巴巴达摩...

作者

  • 30篇李慧慧
  • 7篇王建康
  • 4篇张鲁燕
  • 3篇邱丽娟
  • 2篇尹长斌
  • 2篇李静
  • 1篇阎俊
  • 1篇黎裕
  • 1篇李立会
  • 1篇张学才
  • 1篇李新海
  • 1篇王庆钰
  • 1篇肖永贵
  • 1篇郭刚刚
  • 1篇马有志
  • 1篇万建民
  • 1篇其美旺姆
  • 1篇马岩松
  • 1篇何中虎
  • 1篇杨波

传媒

  • 5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植物学报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5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自然群体自交系农艺性状的多环境全基因组预测初探
2024年
多环境田间测试是选育高产稳产品种的重要途径,但因其成本高逐渐成为植物育种的瓶颈问题。将稀疏测试与全基因组预测方法相结合可实现对未测表型的预测,进而减少田间测试的工作量和成本。利用244份玉米(Zeamays)自然群体自交系在两年(2022年和2023年)两点(北京顺义和黑龙江密山)4个环境下,针对散粉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6个代表性农艺性状开展研究,比较了4种模型(Single、Across、M×E和R-norm)、2种训练群体组成方案(CV1和CV2)以及3种训练集抽样比例(0.5、0.7和0.9)对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6个农艺性状的平均预测精度分别为0.67、0.58、0.50、0.33、0.33和0.48;Single模型、Across模型、M×E模型和R-norm模型的平均预测精度分别为0.36、0.52、0.53和0.53;其中CV1各模型在不同性状中的预测精度范围在0.19–0.65之间,CV2预测精度范围在0.47–0.89之间;不同抽样比例比较显示,不同模型中训练集比例的提升对6个性状的预测精度提升有限,最大提升幅度仅为0.05。综上表明,在进行多环境预测时,利用CV2训练群体组成方案并在预测模型中纳入多个环境下的表型数据可提升预测精度。
李园范开建安泰李聪蒋俊霞牛皓曾伟伟衡燕芳李虎付俊杰李慧慧黎亮
关键词:玉米
小麦骨干亲本遗传效应和利用的基础研究
利用小麦90K SNP 芯片并结合关联分析,对碧码4 号等1950~2010 年不同时期育种利用的37 个骨干亲本进行了分析,发现骨干亲本不等同于大面积主栽品种,而且具有一些共同的遗传规律:随着育种水平的提高,骨干亲本主...
常利芳李慧慧李立会
连粳9号机插每穴不同基本苗数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14年
为了研究不同基本苗数机插对连粳9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共设5个不同基本苗机插处理,分别为A(每穴3苗)、B(每穴4苗)、C(每穴5苗)、D(每穴6苗)、E(每穴7苗)。结果表明,在B处理条件下,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最高,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是总颖花量高;连粳9号机插高产结构是有足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并保持正常的结实率与粒重。综上所得,连粳9号机插每穴最适基本苗数为4苗。
张产端樊继伟杨波李慧慧
关键词:机插秧苗数高产栽培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多维环境大数据的遗传分析方法
本申请涉及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多维环境大数据的遗传分析方法,该方法由处理器执行,包括获取目标作物样本,获得第一样本集;筛选预设样本,获得预设样本数据集;对预设...
李慧慧何坤辉
基于深度学习的全基因组预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数据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深度学习的全基因组预测方法。首先,获取全基因组数据,并对获取的全基因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数据稀疏性处理以及生物信息学特征提取;然后,基于稀疏性处理后的全基因组数据及生物信息学特...
李慧慧王轲麟
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的遗传解析和抗条锈病基因定位被引量:47
2011年
【目的】利用高密度分子标记解析了周8425B衍生品种的遗传结构,并鉴定其携带的抗条锈病基因。【方法】利用921个DArT(Diversity Arrays Technology)标记和83个SSR标记分析周8425B及其50份衍生品种(系)间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区段传递,并利用关联分析定位抗条锈病基因。【结果】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平均为67.6%,聚类分析结果与品种系谱来源基本一致。周8425B对其衍生一代、二代和三代的平均遗传贡献率分别为67.7%、63.6%和58.8%,在A、B和D基因组间遗传贡献率分别为68.7%、62.0%和59.4%。周8425B对其衍生品种的21条染色体贡献率变幅为44.9%—70.9%,其中,对4A染色体贡献率最低,为44.8%,对1D染色体贡献率最高,达79.0%。利用DArT和SSR标记与成株期抗条锈鉴定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发现4个条锈病抗性位点(P<0.01),其中2个条锈病抗性位点QYr.caas-2BL和QYr.caas-7BL与已报道的抗条锈病基因Yr7和YrZH84在相同染色体区段,另一个抗性位点QYr.caas-1BL与抗叶锈基因LrZH84位置相同,推测该位点与LrZH84紧密连锁或者一因多效。在3A染色体长臂末端发现一个条锈病抗性位点QYr.caas-3AL,与标记wPt-0398关联,可能是一个新基因,能解释22.9%的表型变异。【结论】骨干亲本对衍生后代在基因组和染色体水平上的贡献率主要与重要基因遗传传递有关,衍生品种携带的4个抗条锈病基因均来自骨干亲本周8425B,这些抗性基因及其它优异基因将在黄淮冬麦区南片品种遗传改良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肖永贵殷贵鸿李慧慧夏先春阎俊郑天存吉万全何中虎
关键词:普通小麦骨干亲本抗条锈病基因
一种基因预测过程中数据分析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因预测过程中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进行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和数据归一化;使用卡方检验方法和基于随机森林的特征重要性进行特征选择;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和GBDT算法分别训练基因预测模型;采用加权平均...
李慧慧王轲麟
热带爆裂玉米遗传特征分析
大约 9000 年前玉米起源于墨西哥或南美洲,南美洲爆裂玉米地方品种是据记载最古老的玉米,其基因组序列含有玉米最丰富最全面的基因组变异,是系统全面研究玉米基因组和驯化历程的不可或缺的研究材料。目前对热带爆裂玉米基因组和遗...
李静王建康李慧慧
关键词:基因组驯化
中稻1号不同基本苗机插对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13年
为了研究不同基本苗机插对中稻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共设6个不同基本苗机插处理,分别为A(每穴2苗)、B(每穴3苗)、C(每穴4苗)、D(每穴5苗)、E(每穴6苗)、F(每穴7苗)。结果表明,在D处理条件下,中稻1号的有效穗、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最高,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穗数及每穗粒数的增加;中稻1号不同基本苗机插12d后(6月30日)初始分蘖,至7月25日,处理C、D、E、F分蘖达高峰期,处理A、B分蘖高峰期晚5d。相同机插时间下,适龄移栽的中稻1号D、E、F处理在移栽至拔节阶段的群体生长速率均高于A和B处理。拔节(7月20)至抽穗阶段(8月15)的E和F处理群体生长下降速率均高于D处理。中稻1号每穴不同基本苗机插10叶前发生分蘖均能成穗,分蘖时间跨度小,成穗质量相对较好,结实率高。另外,D处理的成穗数最高,达到358.68万穗/hm2,成穗数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D>E>F>C>B>A。综上所得,中稻1号机插最适每穴基本苗数为5苗。
张产端王宝祥李慧慧史咏梅时立亮仇从宇张守华杨波徐大勇
关键词:机插
西藏青稞冬春性鉴定及抽穗期多样性与稳定性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为提高青稞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并筛选优异杂交亲本,分别在西藏林芝和拉萨两地的春播和秋播环境下对1605份青稞种质资源进行冬春性鉴定和抽穗期多样性分析。设拉萨春播2个播期,即正常春播I和晚10 d春播II,以2个播期的抽穗期变化作为冬春性区别依据。结果表明,96.2%的西藏青稞地方品种为春性,在西藏3个生态区均有分布,冬性品种仅有3.8%,且主要分布在以林芝为主的藏东南生态区;抽穗期的Shannon-Wiener’s多样性分析表明,春播条件下抽穗期多样性高于秋播,拉萨春播条件下抽穗期多样性最高,林芝春播次之,林芝秋播最低;在相同环境下,地方品种的多样性高于育成品种;在环境稳定性分析中,368份春性地方品种和21份育成品种在不同环境中抽穗期较为稳定,其中康青3号在两地所有参试品种中抽穗期稳定性最高。本研究为全面理解西藏青稞资源的冬春性、抽穗期多样性和环境稳定性提供了参考,为广适应性青稞品种培育筛选出环境稳定性佳的亲本材料。
伦珠朗杰李慧慧郭刚刚其美旺姆其美旺姆唐亚伟高丽云达瓦顿珠唐亚伟
关键词:青稞生长习性抽穗期多样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