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斌

作品数:29 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郴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脑出血
  • 9篇高血压
  • 9篇高血压脑出血
  • 9篇出血
  • 8篇手术
  • 6篇外科
  • 6篇外科手术
  • 5篇脑室
  • 5篇胶质
  • 4篇脑损伤
  • 4篇胶质瘤
  • 3篇蛋白
  • 3篇血压
  • 3篇引流
  • 3篇术后
  • 3篇肿瘤
  • 3篇疗效
  • 3篇颅内
  • 3篇脑损伤后
  • 2篇血肿

机构

  • 22篇郴州市第一人...
  • 8篇广东医学院第...
  • 2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湛江市第二人...

作者

  • 29篇李斌
  • 8篇钟晖东
  • 7篇谢竹青
  • 7篇熊波
  • 6篇唐国强
  • 4篇陈春阳
  • 4篇彭璞
  • 4篇李其杰
  • 4篇张云强
  • 3篇周朝阳
  • 2篇龙东兵
  • 1篇黄凌鲲
  • 1篇陈大勇
  • 1篇蔡良真
  • 1篇黄杰
  • 1篇孙振宇
  • 1篇陈昶春
  • 1篇曾宾
  • 1篇林小清
  • 1篇关俊文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信息与电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当代医师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衡阳医学院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两种治疗方法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1997年
熊波李斌陈春阳陈继华刘秋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脑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特性与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功能上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的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广泛分布。在CNS中,小胶质细胞被活化后能发挥免疫应答作用,参与并促进神经系统中多种疾病及应急损伤的发生、发展。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后具有了吞噬作用,能杀伤病原微生物,清除变性的细胞碎片,分泌生长因子,起着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但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同时能分泌多种炎症细胞因子、一氧化氮、蛋白酶等,在损伤组织中也同时能促进炎症的发展,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因此,适当地促进或抑制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有着重要意义。
孙振宇李斌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
持续颅内压监测与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持续性颅内压监测(ICPM)技术是临床上积极治疗颅内高压的有效方法,是降低颅内高压患者死亡率及改善预后的有利手段,本文就结合近年来相关颅内压监测临床使用进展,对有创性颅内压监测临床优缺点给予评论。
孟令虎李斌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颅内压增高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被引量:9
2023年
目的构建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后再出血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评估及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的4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50例)和未再出血组(40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列线图模型,并使用ROC曲线及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再出血组收缩压>200 mmHg比例(1 mmHg=0.133 kPa)、舒张压>120 mmHg比例、入院时脑出血血肿量≥60 ml比例、入院前GCS评分3~8分比例、发病至入院时间、首次血肿清除率均明显高于无再出血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200 mmHg、舒张压>120 mmHg、脑出血血肿量≥60 ml、发病至入院时间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与一致性(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6.443,P=0.598)。DCA表明模型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临床适用性。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后再出血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一致性及临床适用性。
韩春阳刘宇冯亮李文刚谢竹青李斌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数据挖掘平台设计
2024年
数据库技术提供数据存储、查询等功能,数据挖掘技术则利用算法从数据中提取模式。基于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数据挖掘平台设计与实现,旨在融合两个领域的优点,开发出能够高效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集的应用平台。文章介绍了基于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数据挖掘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过程,探讨了计算机数据挖掘平台的具体设计,旨在提供高效可靠易用的数据挖掘平台。
李斌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
控制性减压术在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控制性减压术在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8年03月至2020年6月,30例额叶脑挫裂伤手术中使用控制性减压术,将其设为治疗组,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30例额叶脑挫裂伤行常规血肿清除术,将其设为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术中发生脑膨出8例(26.7%),迟发性血肿4例(13.3%),均少于对照组13例(43.3%)及7例(2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2.8±0.9)h,显著少于对照组(4.3±1.1)h(P<0.05)。治疗组发生术后并发症7例(23.3%),显示少于对照组13例(43.3%)(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预后良好16例(53.3%),显著高于对照组10例(33.3%)(P<0.05)。结论在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治疗中采取控制性减压术,可平稳降低颅内压,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满意。
唐国强陈加贝李栋周朝阳李斌方松
关键词:颅内压额叶脑挫裂伤
CD133和骨桥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CD133和骨桥蛋白(OPN)在胶质瘤组织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胶质瘤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胶质瘤组织和16例正常脑组织中CD133和OPN表达水平.结果 CD133在胶质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3.64%,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阳性表达率(12.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在胶质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8.18%,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的阳性表达率(6.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33及OPN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P<0.05).结论 CD133及OPN的过度表达均反映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
钟晖东李其杰李斌黄杰
关键词:胶质瘤CD133骨桥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
右美托嘧定和睡眠-清醒-睡眠技术在脑功能区肿瘤唤醒麻醉的临床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定(DEX)与睡眠-清醒-睡眠技术在脑功能区肿瘤唤醒麻醉的临床比较。方法前瞻性纳入40例脑功能区肿瘤病人,按数字表随机分为右美托嘧定麻醉组(DEX组)、睡眠-清醒-睡眠麻醉组(AAA组),每组20例。记录病人入手术室平静后(T_0)、开颅时(T_1)、唤醒前(T_2)、唤醒后5 min (T_3)、再次深度麻醉后15 min (T_4) 5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以及T_0、T_3、T_4时血糖、乳酸值、皮质醇、IL-6。并记录清醒期间呛咳、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统计住院天数。结果相比较T_1,两组MAP在T3时均显著升高(P <0.05);相比较DEX组,AAA组在T_3时MAP显著增高(P <0.05)。两组T_2、T_3时心率均显著高于T_1时(P <0.05);DEX组T_1~T_4时心率均低于AAA组(P <0.05)。两组T_3、T_4时血糖、乳酸值、皮质醇、IL-6含量较T_0时显著升高(P <0.05)。与DEX组比较,AAA组在T_3、T_4时血糖、乳酸值、皮质醇、IL-6显著升高(P <0.05)。与AAA组比较,DEX组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显著降低(P <0.05)。结论 DEX麻醉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应激反应更小、唤醒期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同时能够减少住院天数。
邓惠尹黄凌鲲曾宾李斌谢竹青
关键词:唤醒麻醉
经眶上-眉弓锁孔入路夹闭巨大前交通动脉瘤39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回顾总结经眶上-眉弓锁孔入路开颅手术夹闭巨大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经眶上-眉弓锁孔入路治疗的39例巨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介绍手术方法和术中操作技巧。结果 39例巨大前交通动脉瘤完全成功夹闭36例,另外有3例因术后合并脑血管痉挛、脑肿胀予以再次手术行去骨瓣减压术;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眶上神经损伤1例、嗅神经损伤3例、面神经额支损伤2例以及皮下积液3例,治疗后症状均缓解。出院时给予患者GOS预后评分:其中预后良好34例;轻残2例;中残1例;重残2例。其中有3例患者失联,无预后资料;另外36例患者出院3~6个月后复查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夹闭良好。结论眶上-眉弓锁孔入路夹闭巨大前交通破裂动脉瘤安全有效和美观。
张云强涂丽君李斌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大脑前动脉神经外科手术
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69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9例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中行气管插管62例,插管后转行气管切开58例,发生呼吸衰竭35例,24例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病死率为34.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颅底骨折并脑脊液口鼻漏、酒醉后脑外伤、头面部损伤者易致吸入性肺炎,对于此类患者应加强防治。早期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道冲洗、控制感染对吸入性肺炎的治疗和预防有一定效果;机控呼吸和早期大剂量激素的应用对防治呼吸衰竭有一定疗效。
李剑波李斌彭璞钟晖东熊波谢竹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