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 作品数:13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从《二年律令》看汉初职官行政职守和行为准则
- 2007年
- 为了对西汉初期政府吏治制度建设具体内容作深入了解,通过对1983年湖北荆州张家山出土的汉简《二年律令》采用文献解析与梳理的方法进行研究,认为:西汉初年政府将人民生命财产保障、公文信息的真实性、官吏渎职行为、职官荐举人才、收取地方税收、居民户籍管理、禁止私人铸币等都纳入了法律调整的范围,并对职官履行公务的行为准则亦作出法律规定。
- 刘欢李海波
- 关键词:《二年律令》西汉初年职官
- 早期章太炎保守思想探析
- 2010年
- 早期章太炎在其风光的激进表面背后,有着被人所忽视的保守的一面。早期国家政体构想中的"尊清"保君思想,经济改良思想中所保留的中国式农耕经济禁地,早期思想中就已经具有的贯穿一生的文化保守倾向,以及早期革命实践中保守影子的回归等,体现了他早期的保守思想因素。从保守角度审视早期的章太炎,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他复杂思想的全貌,也可以理解他思想多变的原因。
- 赵万峰李海波
- 关键词:章太炎保守思想
- “心”、“意”、“识”略诠被引量:1
- 2007年
- "心"、"意"、"识"三者在佛教的概念和范畴中十分重要。它们既是佛教法相的核心名词,又是深入佛教法相的重要关口,对之进行贯通古今、综合教内教外观点进行诠释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以《说文解字》为主探究文字本义,说明佛教传统中赋予三者的内含是在同其本义相符基础上的引申;其次以玄奘法师所译论典说明传统佛教对三者的理解;最后以"体"、"相"、"用"分析三者,通过建立第九识而对三者进行新的定位。
- 李海波
- 吴忠市滨河村镇银行组织结构优化研究
-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村镇银行作为银行业中的弱势群体,因受规模限制、结算手段限制、业务限制、区域限制、市场定位限制,在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缺乏竞争条件与竞争优势,因此村镇银行要在软环境上弥...
- 李海波
- 文献传递
- 佛教信仰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评李利安《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
- 2011年
- 佛教信仰研究历来是学术界的一个非常薄弱的领域。由于信仰是佛教文化的本质所在,是解释佛教文化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深层因素,所以信仰研究的薄弱已经成为中国佛教学术研究的瓶颈。近年来很多学者都在呼吁重视对信仰型佛教展开研究,但深入系统地研究成果一直处于稀缺状态。尤其是观音信仰的研究,在中国学术界一直未见像样的成果。
- 李海波
- 关键词:观音信仰佛教信仰中国学术界渊源佛教文化
- 基于数据驱动的宁夏地区回族与汉族人脸局部器官的异同分析与研究
- 人脸识别技术近几年发展迅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安全等带来极大的便利。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伴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不和谐因素也随之出现。为了促进各民族的和谐统一,对各民族人脸的民族特征及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
- 李海波
- 关键词:人脸识别数据驱动支持向量机主动形状模型
- 文献传递
- 唐代文殊信仰兴盛的政治背景被引量:4
- 2004年
- 文殊信仰在唐代达到顶峰与王权推动有直接关系。从政治角度入手探析其在唐代兴盛的原因。首先,唐初开放性的宗教政策促进了佛教的发展,为其兴盛奠定先机;其次,皇室对文殊道场的推崇在全国范围内强化了文殊信仰的传播和深入;再次,武则天的支持使文殊信仰盛行全国;最后,具护国护王性质的密教文殊信仰顺应"安史之乱"之后的政治需求,获得代宗朝的全力支持而达到信仰顶峰。
- 李海波
- 关键词:唐代佛教文殊信仰密宗政治背景
- 唐代文殊信仰研究
- 菩萨信仰是佛教庞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特色,也是把握大乘宗旨的关键。文殊信仰是一种典型的菩萨信仰,历史上一度得到政权的支持而十分流行,特别是唐代的文殊信仰曾盛极一时,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十分遗憾的...
- 李海波
- 文献传递
- 存在的际遇与临终关怀的意义——简论佛教对“身心统一”的启示
- 临终关怀是当代社会新兴的医疗模式和福利模式。佛教以人生为核心命题,以解脱生死为终极归宿,在个体生命关怀方面形成了一套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这些理论与实践在认知死亡过程、实施临终关怀的目标、临终关怀的核心理念,以及重视...
- 李海波
- 关键词:佛教临终关怀
- 文献传递
- 死亡学视野中的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
- 李海波
- 关键词:佛教死亡观儒家道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