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椎体
  • 2篇腰椎
  • 2篇椎体后凸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经皮椎体后凸...
  • 2篇后凸
  • 2篇后凸成形
  • 2篇后凸成形术
  • 2篇脊柱
  • 2篇脊柱骨
  • 2篇脊柱骨折
  • 2篇骨折
  • 2篇成形术
  • 1篇单节段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压缩
  • 1篇胸腰椎压缩骨...
  • 1篇胸椎
  • 1篇压缩骨折

机构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作者

  • 6篇李海波
  • 5篇徐南伟
  • 2篇汤雪明
  • 2篇蒋巍
  • 2篇张云坤
  • 2篇翁益平
  • 2篇农鲁明
  • 2篇周栋
  • 1篇蒋羽清
  • 1篇蒋西嘉
  • 1篇丁寅
  • 1篇许长鹏
  • 1篇牛文利
  • 1篇赵书杰
  • 1篇张强

传媒

  • 1篇山西职工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球囊在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球囊在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对58例共64个椎体骨折患者,应用球囊扩张系统进行经皮穿刺、塌陷椎体扩张后注入骨水泥.随访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4个椎体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120 min,骨水泥注入量每个椎体3.0~7.0 mL,骨水泥返流入椎旁静脉3个椎体,无椎管内漏及椎间隙漏等并发症,均无临床症状.随访5~21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缓解,VAS术前平均为(7.5±0.7)分,术后d1为(3.6±0.4)分,d7为(2.7±0.5)分,术后1个月为(2.5±0.5)分.手术前后VAS差异显著( P 〈0.05).[结论]球囊扩张应用于胸腰椎压缩骨折(PKP)能达到消除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蒋巍汤雪明徐南伟李海波
过伸复位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lO月对23例共23个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随访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3例患者23个椎体经过伸复位结合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5±45)min,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4.9±1.9)ml。所有患者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随访(7.5±6.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缓解,术前患者的VAS评分为(7.5±0.7)分,术后第1天降至(3.4±0.4)分,术后第7天降至(2.7±0.5)分,术后1个月降至(2.3±0.5)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复位应用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能达到消除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蒋巍汤雪明徐南伟李海波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过伸复位椎体后凸成形术
人参皂苷Rg1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的极化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是否可以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选取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80只,应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中度损伤模型。本实验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人参皂苷Rg1干...
李海波
文献传递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与开放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背景: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中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目的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S-TLIF)与开放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Ope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MIS-TLIF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患者28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照射时间、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与同期行Open-TLIF手术的28例患者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并根据ODI评分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变节段、术前ODI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组手术时间和术中X线透射时间长于Open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Open组(P<0.05)。术后3、6、12、18个月,两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MIS组术后出现1例假体移位融合不良。结论:与开放TLIF相比,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势。
蒋羽清牛文利农鲁明赵书杰丁寅张强李海波周栋徐南伟
脊椎管内神经鞘瘤27例手术治疗体会
2016年
目的:探讨后入路椎板切除手术治疗脊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7例脊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其中神经根与肿瘤无法分离而一并切除者5例;17例行全椎板切除或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切除者采用脊柱动态椎弓根螺钉固定或椎板回植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复查X线片观察脊柱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情况,根据个体情况复查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手术时间2.5~8 h,平均4.2 h;术中出血量420~1500 m L,平均760 m L。26例患者肿瘤获完全切除,1例因瘤组织侵犯前方骶血管丛行部分切除。所有病例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1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脊液漏。术后随访6~75个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改善,1例见肿瘤残留,无病例复发。采用脊柱内固定的病例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内固定稳定,未见椎体失稳。结论:后入路椎板切除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疗效满意;对脊柱稳定性破坏较多者术中需使用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
李海波翁益平农鲁明周栋张云坤徐南伟许长鹏
关键词:椎管内神经鞘瘤后路手术椎板切除临床疗效
RMAST微创通道辅助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腰腿痛常见的病因之一,早期多采用保守治疗,当保守治疗失败,就应考虑手术。传统的手术治疗包括椎板切除、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减压等。本科采用微创通道辅助下髓核摘除术治疗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报告如下。
李海波翁益平蒋西嘉张云坤徐南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