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国梁

作品数:12 被引量:23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滑坡
  • 5篇地震
  • 3篇地质
  • 3篇地质灾害
  • 3篇石流
  • 3篇泥石
  • 3篇泥石流
  • 2篇地震滑坡
  • 2篇信息量模型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青藏高原东缘
  • 2篇基于GIS
  • 2篇发育
  • 2篇发育特征
  • 2篇GIS
  • 1篇地质灾害发育
  • 1篇地质灾害易发...
  • 1篇地质灾害易发...
  • 1篇东南
  • 1篇预警

机构

  • 10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国土资源部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铁二院工程...
  • 1篇四川省川建勘...

作者

  • 12篇杜国梁
  • 9篇郭长宝
  • 8篇张永双
  • 6篇杨志华
  • 5篇姚鑫
  • 3篇吴瑞安
  • 3篇高金川
  • 1篇王珂
  • 1篇杨志华
  • 1篇王献礼
  • 1篇杜宇本
  • 1篇周能娟
  • 1篇胡新丽
  • 1篇李瑞冬

传媒

  • 3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岩土力学
  • 1篇灾害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年份

  • 5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研究被引量:67
2016年
活动断裂的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最强烈的青藏高原东缘为例,阐述了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1)活动断裂对地形地貌和岩体结构的影响;(2)断裂剧烈活动(地震)诱发地质灾害;(3)断裂蠕滑作用对斜坡应力场和稳定性的影响;(4)断裂活动是地质灾害链的源头,为地质灾害提供物源。上述表现形式及灾害成因机理和分布规律是活动构造区地质灾害防治中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根据青藏高原东缘典型地质灾害案例研究提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成灾机理是未来地质灾害研究方向,将为活动构造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张永双郭长宝姚鑫杨志华吴瑞安杜国梁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震滑坡青藏高原东缘
都江堰市五里坡高位滑坡-碎屑流成因机制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2013年7月10日发生的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兴镇三溪村五里坡滑坡-碎屑流,属于典型的降雨型高位斜向层状岩质滑坡-碎屑流灾害。在前人研究成果梳理和进一步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五里坡滑坡-碎屑流的成因及演化模式,并对五里坡高位滑坡在降雨作用下的后缘裂隙扩展判据和滑坡启动判据进行了定量计算。研究表明,五里坡滑坡的演化模式为后缘拉张裂隙形成→降雨作用下裂缝开始扩展→动、静水压力联合作用下斜坡沿泥质软弱层滑动→后缘拉裂槽形成→"7·10"强降雨诱发滑坡复活→滑体前缘临空崩落、加速→崩滑体沿沟谷铲刮、运移→堆积停止。从力学角度推导了前期降雨作用下滑体后缘裂缝自动扩展的最小深度、滑坡失稳的临界水头高度和临界降雨强度的计算公式,得出充满水的后缘裂缝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开始自行扩展的临界深度为11.3 m;后缘裂隙贯通至滑带后,当五里坡斜坡体在后缘裂缝水头高度达到9.8 m时滑坡处于启动的临界状态。
杜国梁张永双姚鑫郭长宝杨志华
关键词:降雨启动判据
龙门山地区震后泥石流灾害区域预警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5·12汶川地震造成大量松散堆积物,导致震后触发泥石流的极端降雨量比震前显著降低.在龙门山地区震后泥石流发育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震后触发泥石流灾害的区域降雨阈值及其地域差异性,震后触发泥石流的72小时雨量分布特征为:映秀-汶川一带为75~100mm,茂县-北川一带以100—160mm为主,上述区域外围及平武-青川一带为160~200mm;在龙门山前的雁门-茶坝、龙门山后山的禹里-平武之间为200mm以上.综合考虑地震地质、地形地貌和降雨等因素,建立了地震扰动区泥石流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加权信息量模型完成了龙门山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然后采用年最大72小时降雨量为主要触发因素,开展了震后5年的泥石流危险性预测评价及区域预警研究,提出泥石流的区域危险性是动态变化的,高危险区主要随降雨量和松散堆积物空间分布而变化,为震后泥石流灾害气象预警和防范等提供了依据.
张永双姚鑫郭长宝李凌婧杨志华杜国梁
关键词:泥石流
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藏东南地区滑坡易发性评价被引量:28
2016年
藏东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形和地质构造都极为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发育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藏东南地区滑坡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滑坡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滑坡多发育于较坚硬—较软弱层状砂板岩、粉砂岩、泥岩、页岩岩组,较硬层状砂岩、灰岩岩组,松散堆积物岩组内,以及地形坡度大于45°,高程2 500~4 000 m区域内;滑坡发育密度受断裂影响大,随着断裂密度的增大,其与河流、道路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综合选取地层岩性、坡度、坡向、地面高程、断裂密度、河流和公路7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基于GIS的加权信息量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并将研究区划分为极高易发、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和不易发等五个等级,通过成功率曲线(AUC)方法检验,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中,极高易发区主要沿嘉黎断裂、怒江断裂和澜沧江断裂等区域大型活动断裂带和主干河流两侧分布;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主干河流两侧极高易发区边界向两侧扩展的区域;中易发区主要位于大江、大河及深切峡谷的支流两岸,及断裂密度相对较大的区域;低易发区主要在水系发育程度较低、断裂密度较小的区域分布;不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断裂不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微弱的高山地带以及地形相对平缓的区域。此评价结果对藏东南地区滑坡发育特征和重大滑坡灾害防治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杜国梁张永双吕文明张广泽周成灿郭长宝
关键词:藏东南GIS滑坡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被引量:16
2013年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当前国内外地质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也是泥石流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将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熵值法相结合,选取了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最大相对高差、主沟纵坡降、泥石流最大冲出量、松散物储量、植被覆盖率、24h最大降雨量8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岷县的8条泥石流沟进行了危险度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该方法在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杜国梁高金川李瑞冬
关键词: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熵值法
基于GIS的白龙江流域甘肃段滑坡易发性评价被引量:30
2016年
在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区滑坡发育与地层岩性、坡度、坡向、高程、断裂、植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白龙江流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完成了滑坡易发性分区评价,将研究区滑坡按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极低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59%,主要分布在断裂带、白龙江两侧以及软弱岩土体分布的区域;中易发区占27.85%;主要分布在白龙江支流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一定范围内;低易发区占33.09%,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植被覆盖度较高、基本上无断裂带通过的区域;其余区域为极低易发区,占25.46%。对比分析显示评价结果与实际滑坡发育情况吻合,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内滑坡灾害发育的总体特征。
杜国梁张永双高金川孙於春郭长宝
关键词:滑坡GIS层次分析法白龙江流域
汶川地震区崩滑堆积体强度现场直剪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以汶川震区漩口一带地震诱发的松散堆积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碎石土原状样和重塑样的现场直剪对比试验,探讨不同法向应力、不同粒度组成和不同含水率等条件下碎石土的剪切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地质成因和岩土体结构相似、粒度组成不同且级配不良的碎石土的剪切强度特性具有相似性;原状样剪切强度明显高于相同干密度和含水率的重塑样;级配良好的碎石土应变硬化程度略高于级配不良的碎石土,当粒径大于5 mm的粗颗粒含量大于42.9%时,随粗颗粒含量增加,碎石土的内摩擦角增加,而粘聚力则先减小后增大;抗剪强度指标与含水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随着含水率增高,碎石土抗剪强度降低,其中粘聚力较内摩擦角下降更明显。综合前人研究和本次试验结果,建议汶川震区类似结构组分碎石土天然状态下的剪切强度指标c值取15±3 k Pa,φ值取30°±2°。
吴瑞安张永双王献礼姚鑫杨志华杜国梁
关键词:汶川地震剪切强度斜坡稳定性
基于Newmark模型的尼泊尔M_s8.1级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被引量:14
2017年
在研究分析地震灾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和典型地区滑坡的基础上,采用Newmark斜坡累积位移模型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s8.1级地震诱发的滑坡危险性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快速评估,通过典型地区的滑坡遥感解译结果验证表明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初步反映了尼泊尔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分布的基本特征。然后考虑降雨作用对震后滑坡危险性的影响,对地震叠加降雨诱发滑坡危险性分布进行了快速预测。研究结果对地震应急救灾中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杨志华张永双郭长宝杜国梁
关键词:滑坡危险性
基于GIS和组合赋权的岷县板达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被引量:15
2014年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当前国内外地质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随着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理论的不断完善和GIS技术的引入,使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以流域范围为评价单元,对部分流域单元的影响因子实际值进行了提取,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组合计算了各影响因子的权重,最后建立了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对岷县板达沟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评价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证明了该法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杜国梁高金川胡新丽
关键词:泥石流GIS技术组合赋权
川西巴塘茶树山滑坡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被引量:15
2017年
川西巴塘茶树山滑坡位于金沙江断裂带和巴塘断裂带的交汇处,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大型滑坡频发。茶树山滑坡为一古滑坡堆积体复活形成的滑坡。该滑坡自2001年7月首次出现滑动变形之后以蠕滑变形为主,不断的变形作用促使滑坡变形速度加快,滑坡体上出现了各种滑动形迹,于2006年1月7日发生大规模滑动。该滑坡目前仍处于不稳定状态,滑坡体变形破坏迹象较为明显,有进一步发生变形破坏的可能。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茶树山滑坡滑带土进行了大型直剪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滑带土抗剪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含水率增大滑带土强度有明显减小的趋势。综合野外调查、物探钻探以及试验分析认为茶树山滑坡的形成机理为:受断裂构造作用,岩体结构面密集发育,岩体破碎程度高,岩土体力学性质差;上部透水层和下部隔水层的二元结构为滑坡体的富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强降雨作用使滑坡稳定性处于临界状态,渠水入渗和冻融作用直接诱发滑坡的发生。采用FLAC^(3D)对目前茶树山滑坡的稳定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强降雨条件下滑坡体出现明显的变形迹象,滑移面即将贯通,可能再次发生大的滑动。从滑坡形成机理角度考虑,加强排水、避免渠水再次入渗可以有效地控制坡体稳定性。
任三绍郭长宝张永双周能娟杜国梁
关键词:数值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