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1989年三年试验结果,生育期低位渍水(根际及真叶以下茎)条件下,大豆出现叶片增长受阻变小,色渐变黄;根系渐变褐、腐烂;营养生长期渍水,植株变矮变弱;花荚期渍水造成大量落花落荚;鼓粒期渍水致使百粒重严重下降等灾害性效应,从而大量减产。但是,不同品种大豆还可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耐涝性较好的品种大豆,经一定时间渍水,浸于水中的茎增粗,增粗部分结构呈海棉状,并发生大量不定根,其生长势很旺盛,发达的不定根,在渍水环境中代替根系而起作用,因此叶片逐渐复绿色,但耐性差的品种,不定根发生能力很弱,适应不了渍水环境而造成全株死亡或严重减产甚至绝产。渍水大豆的产量与其水渍茎增粗的比值及不定根容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 r 分别为0.877^(**)和0.881^(**)。也就是说,渍水环境中茎的增粗及不定根的发生生长能力,可做为选择耐涝大豆的形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