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智琴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渍水
  • 3篇大豆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种子
  • 1篇子叶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结构
  • 1篇耐涝性
  • 1篇抗性
  • 1篇超微
  • 1篇MAX

机构

  • 3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3篇杜智琴
  • 2篇李学湛
  • 2篇徐永华

传媒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1992
  • 2篇199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豆(G.max L.)种子耐渍水性与其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被引量:1
1990年
以渍水造成大豆萌动种子的缺氧环境条件下,观察种子活力对渍水的反应与其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的关系,种子外渗液的电导率与其细胞“膜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在渍水环境中所能维持的活力状态,与子叶亚细胞结构受损程度趋势相一致,其细胞质膜受损与种子外渗液电导率的增加为同步。随着渍水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子叶细胞质壁分离越加严重,细胞器及质膜受损加剧,外渗液的电导率加高;萌动种子耐清水能力品种间存在差异。耐性大豆,在清水条件下保持活力的时间长而强。渍水敏感品种进入萌动期早,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比耐性强的品种出现的早,但在继续清水条件下快速失去活力,质壁分离,细胞质及细胞器膜的受损出现的也早,显现了对缺氧环境的敏感性。表明大豆萌动种子的耐渍水性有其细胞学的依据。
宋英淑李学湛杜智琴徐永华尹达龙
关键词:大豆种子子叶
低位渍水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其耐涝性的研究被引量:4
1990年
1987~1989年三年试验结果,生育期低位渍水(根际及真叶以下茎)条件下,大豆出现叶片增长受阻变小,色渐变黄;根系渐变褐、腐烂;营养生长期渍水,植株变矮变弱;花荚期渍水造成大量落花落荚;鼓粒期渍水致使百粒重严重下降等灾害性效应,从而大量减产。但是,不同品种大豆还可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耐涝性较好的品种大豆,经一定时间渍水,浸于水中的茎增粗,增粗部分结构呈海棉状,并发生大量不定根,其生长势很旺盛,发达的不定根,在渍水环境中代替根系而起作用,因此叶片逐渐复绿色,但耐性差的品种,不定根发生能力很弱,适应不了渍水环境而造成全株死亡或严重减产甚至绝产。渍水大豆的产量与其水渍茎增粗的比值及不定根容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 r 分别为0.877^(**)和0.881^(**)。也就是说,渍水环境中茎的增粗及不定根的发生生长能力,可做为选择耐涝大豆的形态指标。
宋英淑杜智琴徐永华尹达龙
关键词:大豆渍水生长发育耐涝性
渍水对不同抗性大豆细胞结构的影响
1992年
本文研究了渍水条件下“宝交83~5029”(下简称“宝交”)和“克8118”(下简称“克”)大豆品种叶、茎、根细胞结构变化。随着渍水胁迫强度的增加,“宝交”叶片由黄转绿,叶绿体,线粒体,过氧物酶体数量增加,饱满、活性增强。根、茎维管束增生大量薄壁细胞。而“克”与其相反,叶绿体被硕大的淀粉粒胀破。
李学湛宋英淑杜智琴许永华朱光新杨冰岩崔瑛郭福环
关键词:大豆渍水细胞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