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加顺
- 作品数:12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大连市友谊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耳尖放血配合针刺治疗麦粒肿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06年
- 林楠杨加顺崔绍彧陈羽
- 关键词:疗效观察耳尖放血麦粒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抗生素使用疏风清热
- 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230例体会被引量:5
- 2009年
- 王瑾杨加顺
- 关键词:刺血疗法
- 针刺配合耳压治疗贝尔面瘫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耳压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方法:将40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进行疗效对比,且应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评价两组治疗前后面肌瘫痪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耳压对贝尔面瘫患者的面肌运动改善明显,疗效显著。
- 杨加顺
- 关键词:穴位按压
- 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夹脊电针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夹脊电针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减重组、电针组及结合组,应用ASIA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判定临床疗效。结果结合组治疗后ASIA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减重组及电针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夹脊电针通过维持患者正常的肌张力、改善肌肉收缩的顺应性来提高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杨加顺刘淼李冬艳邹娜高潇
- 关键词:减重步行训练夹脊电针胸腰段脊髓损伤
- 针刺药物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观察针刺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特殊类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中的针刺疗效。方法 :将 4 2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组 2 1例和针刺药物组 2 1例进行对照观察 ,单纯药物组静滴金纳多注射液进行治疗 ,针刺药物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长谷川痴呆评定表评分以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来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 ,智能和疗效均有明显改善(P <0 0 1) ,同时在两组之间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结论 :针刺药物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组。
- 孙远征杨加顺寇吉友罗守滨
- 关键词:药物治疗脑白质病针灸疗法脑动脉硬化血液流变学
- 电围针结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电围针结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电围针结合叩刺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各21例进行疗效对比,且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治疗后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以后,治疗组有效率95.2%,对照组有效率61.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电围针结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是有效的疗法之一。
- 杨加顺孙远征孟庆辉王瑾
- 关键词:带状疱疹梅花针疗法
- 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研究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100例脑梗死上肢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组(治疗组)和巴氯芬组(对照组),各50例。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法和Fugl 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及FM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后的上肢痉挛状态,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巴氯芬。
- 杨加顺孙茹王绚王虹张居婵高潇
-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痉挛状态
- 加味牵正散配合隔姜灸治疗风寒型面瘫45例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配合隔姜灸治疗风寒型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味牵正散方(白附子、僵蚕、全蝎、白芷、防风、川芎、细辛等)配合隔姜灸疗法治疗风寒型面瘫45例。结果:治愈35例,占77.8%;好转8例,占17.8%。总有效率为95.6%。结论:加味牵正散配合隔姜灸对风寒型面瘫患者的改善明显,疗效显著。
- 杨加顺
- 关键词:风寒型面瘫中医药疗法隔姜灸牵正散
- 针药合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针药合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 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组治疗前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测定疗效.
结果...
- 李书霖孙远征杨加顺
-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针灸疗法药物疗法针药合治
- 文献传递
- 电芒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观察电芒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电芒针组,各50例。常规针刺组针刺患侧肩髃、极泉、手三里、尺泽、内关、合谷;电芒针组应用电芒针透刺肩髃与臂臑、手三里与外关,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采用简式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三角肌表面肌电均方根(RMS)比值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WMFT评分、FMA评分及三角肌表面肌电RMS比值均优于治疗前(P<0.01,P<0.05);电芒针组治疗后WMFT评分、FMA评分及三角肌表面肌电RMS比值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电芒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 杨加顺高潇孙茹王绚王虹张居婵孙海舒
- 关键词:中风针刺疗法上肢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