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变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子束
  • 2篇原子
  • 2篇原子碰撞
  • 1篇单晶
  • 1篇低速
  • 1篇电荷态
  • 1篇电离
  • 1篇电子俘获
  • 1篇入射
  • 1篇石英管
  • 1篇数据获取
  • 1篇数据获取系统
  • 1篇探测器
  • 1篇碰撞
  • 1篇平行板
  • 1篇强流
  • 1篇强流电子束
  • 1篇自组织
  • 1篇氙离子
  • 1篇位置灵敏探测...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近...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7篇杨变
  • 6篇于得洋
  • 6篇蔡晓红
  • 5篇王伟
  • 4篇张明武
  • 4篇武晔虹
  • 3篇陈婧
  • 3篇薛迎利
  • 2篇阮芳芳
  • 2篇刘俊亮
  • 2篇邵曹杰
  • 2篇宋张勇
  • 1篇卢荣春
  • 1篇徐秋梅
  • 1篇杨治虎
  • 1篇徐治国
  • 1篇朱小娜
  • 1篇佘乾顺
  • 1篇李鑫

传媒

  • 3篇原子核物理评...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95MeV/u全裸氙离子与氪、氙原子碰撞的电子俘获
电子俘获过程有辐射电子俘获(REC)和非辐射电子俘获(NRC)两种相互竞争的机制[1].REC是指靶电子直接跃迁至离子束缚态,同时发出一个光子带走多余的能量和动量以满足守恒定律.NRC是指靶电子转移至离子束缚态的同时,将...
杨变于得洋蔡晓红邵曹杰薛迎利王伟张明武刘俊亮宋张勇卢荣春阮芳芳武晔虹
关键词:离子-原子碰撞
基于HIRFL-CSR的高速高电荷态重离子与原子碰撞X射线谱学实验设计与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依据非相对论偶极近似、相对论程函近似、ECPSSR理论及平面波玻恩近似方法,计算了30~500 MeV/u的Ar^(18+)、Kr^(36+)和Xe^(54+)离子与Ar、Kr和Xe原子碰撞过程中辐射电子俘获、非辐射电子俘获及内壳电离截面。在此基础上,结合光子探测器的能量分辨以及炮弹离子跃迁谱线的多普勒效应等因素,针对HIRFLCSR实验环内靶装置上的X射线谱学实验,生成了各碰撞体系、能量和若干观测角度上的预期X射线谱。这些预期谱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和优化碰撞体系、离子能量、观测角度、探测器类型、X射线窗及吸收片等实验条件,避免较弱的目标反应道被其他强反应道乃至其逃逸峰所掩盖或干扰,保证实验精度,提高束流利用效率。
杨变于得洋
低速^(84)Kr^(15+,17+)离子轰击GaAs单晶
2014年
用345 keV的Kr15+和340 keV的Kr17+离子以45fi角入射n型GaAs单晶(100)面,测量了表面形貌的变化和发射的375—500 nm Ga I和Kr II的特征光谱线.Krq+(q=15,17)离子轰击后表面形貌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入射离子的电荷态q.离子沉积到靶表面的能量引起Ga原子激发,其辐射光谱为Ga I 403.2 nm和Ga I 417.0 nm.入射离子中性化过程中俘获GaAs导带电子形成高激发态原子,通过级联退激填充3p,4d等空穴,P壳层电子跃迁发射谱线为Kr II 410.0 nm,Kr II 430.4 nm,Kr II 434.0 nm和Kr II 486.0 nm,Kr II486.0 nm为较强谱线.实验结果表明,入射离子与GaAs单晶相互作用发射的可见光产额与入射离子的电荷态密切相关,较高电荷态Kr17+离子入射产生的光辐射产额大约为Kr15+离子的两倍.
杨变杨治虎徐秋梅郭义盼武晔虹宋张勇蔡晓红
关键词:表面形貌高激发态
高电荷态离子与表面相互作用的溅射离子能谱
溅射研究始于1853年阴极溅射的发现[1].目前,溅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能(0.01~100 keV)离子诱发中性粒子、X射线以及电子的产额和能谱上,主要由撞击碰撞和线性级联碰撞引起[1,2].现有的理论模型不能解释实验结...
杨变阮芳芳于得洋王伟陈婧武晔虹张明武蔡晓红
刻槽绝缘平行板对电子束的导向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不同材质的刻槽绝缘平行板,包括高纯度石英玻璃、聚四氟乙烯(Teflon)、酚醛树脂(电木)和聚甲醛板(赛钢板),并在15 p A/mm^2~14.3 n A/mm^2范围内改变入射流强,利用1 500 e V电子束入射上述绝缘平行板,实验研究了上述平行板对电子束的导向行为。实验发现,上述电子束通过上述平行板时存在明显的导向现象,其导向行为与束流流强和绝缘材质无关。据此,可排除绝缘平行板内表面沉积电荷自组织充放电过程中,以绝缘材料的面电阻和体电阻对地泄放的线性形式放电过程。
张明武薛迎利李鑫刘俊亮于得洋杨变王伟郭义盼黎晓晓杨丽萍习薇朱小娜张月昭邵曹杰蔡晓红
关键词:电子束
强流电子束入射弯曲宏观石英管的导向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了强流(~129 nA)、高能(1 500~1 900 eV)电子束在大角度(9°)弯曲宏观石英管中的导向效应。实验分别测量了入射流强及能量对出射电子角分布值(FWHM)和传输效率的影响。实验观察到出射电子角分布FWHM随着入射电子流强和入射电子能量增加变化均不明显;发现电子传输效率随入射流强增加而增加,但随入射能量增加而减小,这与高电荷态离子导向中离子传输效率随入射能量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相反。分析发现,与高电荷态离子导向机制不同,电子束导向并非是由电子在石英管内壁的自组织充电过程引起的,而是入射电子与管内壁弹性和非弹性散射碰撞共同作用的结果。
张明武王伟薛迎利于得洋陈婧武晔虹杨变蔡晓红
关键词:电子束角分布
一维位置灵敏法拉第筒的数据获取系统被引量:2
2010年
简要介绍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320 kV高压ECR实验平台原子分子物理终端上使用的一维位置灵敏法拉第筒的数据获取系统。该系统硬件由64通道电流/电压转换放大器和PCI-6224数据采集卡构成,并通过编写LabVIEW程序,实现数据的准确、同步、实时与高速采集。经验证,该获取系统简单易用,可靠性高,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王伟于得洋佘乾顺徐治国陈婧杨变蔡晓红
关键词:位置灵敏探测器数据获取LABVIEW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