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癌CT灌注成像表现及其生物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胰腺癌CT灌注值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正常胰腺42例,胰腺癌患者18例,行多层螺旋胰腺CT灌注检查,采用螺旋CT自带软件绘制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ROI强化峰值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流容积(BV)、灌注起始时间(TTS)、达峰时间(TTP)、渗透性、patlak血流容积(pBV)的平均值。选择20例(胰腺癌组11例,慢性胰腺炎9例)切取与CT灌注靶层面相同的组织层面切片,行CD34、VGEF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CT灌注成像表现与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组的BF、BV、pBV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胰腺癌组的渗透性高于正常胰腺组(P<0.01);两组间的灌注起始时间和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例慢性胰腺炎的MVD为(13.8±9.6),11例胰腺癌的MVD为(30.5±1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在胰腺癌呈强阳性表达者8例,弱阳性表达者3例,在慢性胰腺炎中呈强阳性表达者1例,弱阳性表达者8例,VEGF的表达阳性率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癌患者MVD(中位数40.2)与BF(中位数26.9)、TTS(中位数14.8)和TTP(中位数145.3)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0.63和0.45,P均<0.05),VGEF(中位数为4.3)表达与BV(中位数18.2)呈负相关(r=-0.39,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MVD、VEGF与CT灌注值相关,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肿瘤微循环情况。
- 程祝忠许国辉黄娟阳宁静杨宇洁曹英何韧席晓秋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注胰腺肿瘤
- 未见明显肿块及钙化的乳腺癌X线表现分析
- 2006年
- 目的:总结分析无明显肿块及钙化的乳腺癌钼靶X线片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而钼靶X线片未见明显肿块及钙化病例的X线片、病史资料、B超检查等。结果:26例病例临床均触及肿块或结节,乳腺分型25例为散在纤维腺体型(少量腺体型)和不均质型(多量腺体型),病灶与腺体无明显分界。24例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例为浸润性小叶癌。结论:乳腺钼靶X线片未见明显肿块及钙化,而临床触及肿块或结节的病例,应结合B超及体检仔细分析X线片,并与对侧比较,能明显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 曹英席晓秋冯斌杨宇洁程祝忠阳宁静
-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X线摄影术钙化B超检查
- 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
- 2014年
- 目的探讨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特征,并确定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与肺结核鉴别诊断的一些有益表现。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5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CT结果与粟粒性肺结核、支气管结核进行对比。结果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包括磨玻璃样变、实变、结节、小叶中心结节、周边分布、空气支气管征和肺下叶为主。根据主要特征,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可以分为:磨玻璃样变为主、实变为主和多发结节为主的三种类型。大多数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为这些表现的混合。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与肺结核差别不大,但结节分布的主要区域和磨玻璃样变的区域是不同的,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结节多位于小叶中心,实变为主的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和支气管结核的差异主要在于是否存在远离实变的磨玻璃样变和肺下叶分布。结论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不是特定的,但实变和结节的混合、中心小叶结节的共存、边缘区域的磨玻璃样变及肺下叶分布优势应是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 肖燕杨宇洁
- 关键词: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CT检查
- 多层螺旋CT在腭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腭部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腭部肿瘤的CT表现,其中良性肿瘤11例,恶性肿瘤14例,均行多平面重组(MPR)技术作冠状面、矢状面重组,多方位、多窗位观察分析病变。结果11例腭部良性肿瘤表现为卵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轻中度均匀强化,边界清楚,4例伴有邻近骨质压迫吸收;14例腭部恶性肿瘤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9例伴有邻近骨质不规则破坏、邻近结构受侵,6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1例伴有双肺转移。结论CT增强结合MPR图像处理技术可对腭部肿瘤作出准确定位诊断,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以及恶性肿瘤侵犯范围的判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 程祝忠肖燕杨宇洁曹英何韧席晓秋许国辉黄娟
- 关键词: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多平面重组
- 20例肺炎性假瘤的影像诊断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通过对 2 0例肺炎性假瘤的影象表现的分析 ,总结误诊原因。方法 :对 2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患者的X线胸片及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假瘤多为单发 ,偶见多发 ,<3cm病灶密度均匀 ,边缘清楚 ,3cm以上病灶边缘不规则 ,密度不均匀。可有分叶征及炎症浸润影 ,粗长毛刺 ,邻近胸膜增厚粘连 ,靠近肺门侧见引流支气管等。X线胸片误诊 10例 (5 0 % ) ,CT扫描 7例 ,误诊 4例 (5 7% )。结论 :肺炎性假瘤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 ,充分认识与炎症相关的征象 ,并重视呼吸道感染病史 ,提高诊断正确率 。
- 席晓秋杨宇洁冯斌
- 关键词:肺炎性假瘤误诊影像学诊断
- 经盆腔动脉灌注化疗在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盆腔动脉灌注化疗在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治疗中的最佳时机及其价值。方法 :对 35例晚期、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的宫颈癌患者 ,行盆腔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疗效和毒性均按世界卫生组织 (WTO)制定标准判定。结果 :临床有效率为 19例 (5 4 0 % ) ,其平均生存期 95 0个月。介入治疗前经过其化治疗但病情未控或复发的 2 2例 ,有效缓解 1例 (4 5 % ) ,部分缓解 7例 (31 7% ) ,其平均生存期为 18 9个月 ,中位生存期仅为 14 0个月。结论 :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尽可能在手术及放射治疗同时进行盆腔动脉灌注化疗 ,以提高疗效 ,延长生存期。
- 程祝忠杨宇洁李燎原席晓秋许国辉冯斌
- 关键词:晚期宫颈癌复发性宫颈癌介入治疗
- 多体素H^1-磁共振波谱对脑胶质瘤术后切除程度评估的价值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3D-多体素磁共振波谱(MRS)在评估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程度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4月32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行常规MRI及MRS检查,测定分析手术周边区域主要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Cho/NAA、Cho/Cr及NAA/Cr比值,对术后胶质瘤切除程度进行评价。同时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再与MRS评估结果相比较。结果 32例中病理评估为9例全切除,23例为大部分切除;MRS评估为11例全切除,21例为大部分切除,评估结果与术后病理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可以无创评价胶质瘤切除程度,为胶质瘤预后判定及进一步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李秀丽许国辉任静杨宇洁王闽周鹏曹英
-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胶质瘤术后切除程度
-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分析
- 2010年
- 目的分析35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评价MSCT对该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GIST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胃部18例,小肠10例,大肠3例,肠系膜4例。恶性GIST20例,主要CT表现:肿块直径≥5cm 17例,12例瘤体内有低密度坏死,肿块边缘分叶状5例。良性15例,肿块直径<5cm,边界清晰,密度均匀。CT检查的敏感性为100%,定位准确率为91.4%(32/35),定性准确为85.7%(30/35)。结论 GIST有一定的影像特点。CT可作为GIST的常规检查方法,对GIST的准确定位、定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 程祝忠许国辉任静杨宇洁曹英何韧席晓秋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臀部韧带样瘤侵及髂骨一例被引量:1
- 2002年
- 杨宇洁席晓秋
- 关键词:臀部韧带样瘤X线检查
- 卵巢原发恶性囊实性肿瘤的CT诊断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恶性囊实性肿瘤的螺旋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原发恶性囊实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和螺旋CT表现。结果37例中上皮性肿瘤34例,生殖细胞肿瘤3例。转移方式以腹腔种植转移多见。结论卵巢原发囊实性肿瘤的CT影像有一定特点,对临床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 杨宇洁程祝忠曹英肖燕许国辉
- 关键词:卵巢肿瘤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