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峰

作品数:1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小儿
  • 3篇MRI
  • 2篇血肿
  • 2篇硬膜
  • 2篇水合氯醛
  • 2篇肿瘤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癌
  • 2篇检查前
  • 2篇关节
  • 2篇安全性
  • 2篇肠癌
  • 1篇大隐静脉
  • 1篇大隐静脉高位...
  • 1篇大隐静脉高位...
  • 1篇代偿

机构

  • 16篇济宁医学院
  • 5篇金乡县人民医...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16篇杨峰
  • 8篇李爱梅
  • 4篇伦学庆
  • 4篇张延庆
  • 2篇王聪
  • 2篇艾宽宽
  • 2篇章翔
  • 1篇任广民
  • 1篇孙玉芳
  • 1篇张海荣
  • 1篇张进来
  • 1篇孙富强
  • 1篇梁兵
  • 1篇杨全祥
  • 1篇孙保存
  • 1篇李彦东
  • 1篇余虹
  • 1篇景德怀
  • 1篇陈德勤
  • 1篇马翠梅

传媒

  • 3篇济宁医学院学...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山东医药
  • 1篇双足与保健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系统医学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超引导下隐神经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的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1年
目的:探讨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的日间手术中应用B超引导下隐神经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本文收集2018年8月~2020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92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日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分组为研究组(n = 46)与对照组(n = 46)。研究组采用B超引导下隐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阻滞成功率、血流动力学及VAS评分、下肢肌力评分。结果: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阻滞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4 h、术后8 h的下肢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4 h、术后8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的日间手术中应用B超引导下隐神经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的阻滞效果均较好,但行B超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更佳,且对患者下肢运动影响更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李爱梅李彦东杨峰常猛田海涛任广民
关键词:日间手术B超引导股神经阻滞
中脑-间脑结合部损伤与临床
2000年
目的 探讨中脑 -间脑结合部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3a来收治的 1 5例CT、MRI及脑干诱发电位检查证实的中脑 -间脑结合部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 1例呈植物生存状态 ,2例重残 ,2例死亡。结论 中脑 -间脑结合部损伤与植物生存关系密切。
伦学庆张延庆杨峰章翔
关键词:颅脑损伤植物生存CTMRI
中脑-间脑结合部损伤21例临床分析
1999年
近2年来,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132例,其中经CT、MRI检查证实21例有中脑-间脑结合部损伤。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79岁,平均31.8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15例,击打伤2例,意外摔伤2例,原因不明2例...
伦学庆张延庆杨峰章翔
关键词:颅脑损伤中脑
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104例肩周炎患者,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入该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52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的基础之上,配合个性化方案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疗效高达94.23%,高于常规组总有疗效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F-MPQ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肩周炎,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基础上,联合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重视。
李爱梅闫庆福杨峰
关键词:臂丛麻醉个性化治疗肩关节
小儿MRI检查前口服水合氯醛镇静作用的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小儿行MRI检查前口服水合氯醛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031例行MRI检查的患儿,检查前按照体重计算水合氯醛用量,后给予7岁以内患儿给予口服.均于检查前半小时口服10%水合氯醛(0.5 ...
李爱梅杨峰李彦东
关键词:MRI水合氯醛安全性
紫云英苷诱导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紫云英苷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CCK-8实验检测紫云英苷对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紫云英苷对SW480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和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实验结果表明紫云英苷能够有效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其效果优于5-FU,且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低于5-FU;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紫云英苷能够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有效诱导SW480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表示,紫云英苷能够上调p-p38的水平并降低p-STAT3的水平。结论紫云英苷能够有效抑制SW480细胞发生的增殖情况,通过抑制线粒体的膜电位水平,有效激活线粒体具有的依赖性质,促使该细胞逐渐发生凋亡情况,其调节机制是通过激活p38信号通路并抑制STAT3通路来实现的。
杨峰李爱梅张曜文马翠梅张海荣
关键词:人结肠癌细胞凋亡
VEGF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内DCs的浸润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和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DCs浸润密度之间的关联性,胃癌组织中VEGF+的DCs细胞频率与患者临床病期之间的关联性,及外周血单核细胞DCs表面HLA-DR及CD86的相应表达状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CD11c和VEGF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VEGF的浓度。分离胃癌患者和健康个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利用GM-CSF和IL-4将其诱导为D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细胞表面HLA-DR和CD86的表达情况。在体外用重组VEGF蛋白刺激DCs,探究VEGF对DCs表达CD86的影响。结果:胃癌细胞表达VEGF的强度,与肿瘤内DCs的浸润密度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并且在VEGF+的DCs细胞频率与胃癌进展之间呈正相关,血清VEGF浓度与肿瘤内DCs浸润密度无关,对于外周血单核细胞来讲,其对DCs降低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诱导作用,对HLA-DR及CD86的表达具有诱导作用,VEGF对DCs细胞表面CD86的表达,具有一定的降低效果。结论:胃癌组织以VEGF的分泌,来抑制DCs的活性从而介导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浸润在胃癌组织内的DCs也可分泌VEGF来参与患者病情的进展。
杨峰李爱梅景德怀
关键词:胃癌树突状细胞CD86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奥美拉唑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奥美拉唑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9年01月本院收治的10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采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炎症反应情况、血尿淀粉酶以及白细胞计数的恢复时间,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中IL-6、IL-8、TNF-α、CRP水平分别为(175.3±30.6)ng/L、(124.4±10.0)ng/L、(284.4±60.0)ng/L、(3.0±2.4)mg/L,均低于对照组(214.5±26.5)ng/L、(156.4±11.4)ng/L、(372.2±59.1)ng/L、(4.4±1.0)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为(5.1±1.2)d,低于对照组(7.2±2.4)d,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为(6.3±1.7)d,高于对照组(4.5±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1%,高于对照组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当中,采用奥美拉唑联合乌司他丁,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还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恢复情况以及炎症反应情况,较单一使用奥美拉唑来说,联合用药疗效更为确切,并且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当中大力推广以及使用。
张曜文艾宽宽王聪王佩影薛红璐杨峰孙富强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奥美拉唑乌司他丁炎症因子
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2018年
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30例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大流量持续冲洗治疗,分析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分析治疗效果,做好记录。结果治疗后12个月,进行随访发现,30例患者均未复发,关节感染治愈,未发生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生活情况良好。治疗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57.32±7.33)分,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8.43±9.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中应用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大流量持续冲洗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对患者损伤,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提高预后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杨峰
关键词: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临床治疗效果关节镜
PD-1、VEGFR2抑制剂联合干预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PD-1、VEGFR2抑制剂联合干预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接受PD-1抑制剂治疗,观察组接受PD-1抑制剂与VEGFR2抑制剂联合治疗。通过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估肿瘤血管密度和渗透性。通过蛋白印记分析PD-1和VEGFR2蛋白表达。通过ELISA检测患者干预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FN-γ、TNF-α、IL-12水平。比较两组的肿瘤控制效果、平均总生存期和平均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血管渗透性和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观察组血管渗透性和密度较对照组降低(K^trans:0.12±0.01vs.0.16±0.02;Ve:0.25±0.01vs.0.33±0.03;P<0.05),对照组血管渗透性和密度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D-1和VEGFR2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1:2.04±0.20vs.1.95±0.18;VEGFR2:1.87±0.18vs.1.95±0.19;P>0.05);干预6周后,两组PD-1和VEGFR2蛋白表达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PD-1和VEGFR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D-1:1.04±0.02vs.1.30±0.04;VEGFR2:1.12±0.01vs.1.57±0.16;P<0.05)。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FN-γ、TNF-α、IL-12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6周后,两组血清IFN-γ、TNF-α、IL-12水平较干预前都升高,但观察组IFN-γ、TNF-α、IL-12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明显(IFN-γ:(38.44±3.28)pg/mLvs.(27.55±2.63)pg/mL;TNF-α:(44.62±2.15)pg/mLvs.(30.57±2.09)pg/mL;IL-12:(33.49±2.51)pg/mLvs.(20.75±1.86)pg/mL;P<0.05)。对照组肿瘤部分缓解8例,肿瘤稳定期14例,肿瘤有效控制22例,观察组肿瘤部分缓解17例,肿瘤稳定期24例,肿瘤有效控制41例,观察组PR、SD和DCR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总生存期和平均无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结论PD-1和VE
艾宽宽杨峰张曜文
关键词:PD-1VEGFR2结肠癌肝转移肿瘤抑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