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峰

作品数:10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杂交
  • 5篇选育
  • 5篇水稻
  • 3篇杂交水稻
  • 3篇品种选育
  • 3篇高产
  • 2篇杂交水稻新组...
  • 2篇水稻新组合
  • 2篇晚稻
  • 1篇稻瘟
  • 1篇稻瘟病
  • 1篇稻瘟病抗性
  • 1篇多穗
  • 1篇多穗型
  • 1篇亚种间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优质高产
  • 1篇育种
  • 1篇杂交稻

机构

  • 10篇湖南杂交水稻...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湖南亚华种业...
  • 1篇岳阳市农业科...

作者

  • 10篇杨峰
  • 3篇谭炎宁
  • 2篇田妍
  • 2篇袁定阳
  • 1篇袁光杰
  • 1篇李建武
  • 1篇邓竹清
  • 1篇何顺武
  • 1篇王伟平
  • 1篇胡忠孝
  • 1篇袁隆平
  • 1篇何强
  • 1篇易自力
  • 1篇艾治勇
  • 1篇邓华凤
  • 1篇唐振东
  • 1篇杨远柱
  • 1篇阳和华
  • 1篇徐秋生
  • 1篇段美娟

传媒

  • 2篇杂交水稻
  • 1篇农村百事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籼型三系不育系丰源A的选育与应用
唐传道邓应德艾治勇杨峰谭志军肖国樱唐振东王敏袁光杰张琼芳黄水生
上世纪90年代初,杂交水稻当家不育系为V20A和珍油97A等,存在抗性差、米质差、异交率不高等问题,长期使用,带来组合雷同与潜在病虫害爆发风险。选育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强、适应性广、抗逆性好、异交结实高、米质较好的不育系...
关键词:
关键词:水稻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
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丰源优华占被引量:1
2018年
丰源优华占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野败型细胞质不育系丰源A与强优恢复系华占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迟熟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5年通过湖南省和江西省品种审定。
杨峰谭炎宁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选育
水稻黄叶少分蘖突变体yllt1的鉴定及基因定位
2020年
采用60Co-γ射线诱变籼稻(Oryza sativa subsp.indica)保持系‘T98B’获得一份兼具黄叶和少分蘖表型的突变体yllt1(yellow leaf and less tillering 1),利用色素含量测定、构建显隐性混池和基因表达量测定等方法从表型和遗传层面对其遗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yllt1苗期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为野生型水稻品种‘T98B’的77.78%和60.00%,叶绿体发育异常,缺乏功能性叶绿体类囊体片层;其分蘖盛期的单株分蘖数为野生型的21.43%。遗传分析发现,在突变体yllt1与‘T98B’的杂交F2群体中,黄叶与少分蘖性状的重组率为0.00%,表明yllt1同时控制叶色与分蘖表型;yllt1呈隐性遗传,受一个细胞核基因独立控制。该研究进一步采用连锁分析法将yllt1精细定位到第11染色体上,经测序分析推断发生了突变的登录号为LOC_Os11g05552的基因是yllt1的目的基因;该基因编码叶绿体前体信号识别颗粒54 kD(cpSRP54)蛋白,其第1外显子的第29位碱基C发生了缺失,将造成其蛋白产物从N-端至C-端氨基酸组成的严重破坏。RT-qPCR分析结果显示,yllt1叶中叶绿素合成基因OsCAO1、OsCAO2与OsNOL等的表达量明显下调;茎中分蘖正向调控基因OsTAC1受到显著抑制,而负调控基因OsTB1与OsDLT的表达量明显增强。研究结果表明cpSRP54同时参与了水稻叶色和分蘖的调控。
康伟伟李哲理高扬戴力杨峰肖丰谭炎宁易自力
关键词:水稻分蘖
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丰源优华占
2019年
丰源优华占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迟熟杂交晚籼稻新组合,2015年分别通过了湖南省和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湖南作迟熟晚籼稻栽培,6月15日播种,10月15日左右成熟,全生育期121天。
杨峰
关键词:晚籼稻
超级杂交晚稻组合丰源优299的选育与应用
阳和华王伟平徐秋生杨峰胡忠孝田妍谭炎宁
1、项目背景:中国超级稻项目于1996年启动实施,目的通过挖掘水稻生产潜力,大幅度提高单产和总产,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选育长江流域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的超级杂交晚稻新品种,是超级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2...
关键词:
关键词:晚稻品种选育
多穗型两系杂交中稻新品种隆两优0078的选育与应用
2022年
“多穗型超级杂交稻”是一个新的育种模型,它要求中籼品种的有效穗数高于区试对照品种10%以上。本研究选用优异亲本,通过杂交育种方法,选育成强分蘖两系恢复系‘10P50’,用其与两系不育系‘隆科638S’配组,选育出多穗型两系杂交中籼稻新品种‘隆两优0078’,在2019—2020年区试中,有效穗两年平均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加15.4%,且结实率高、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好;分别在海南三亚、湖南长沙和贵州兴义进行了该品种的高产示范,探索出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在海南三亚和湖南长沙进行了该品种的制种技术探索,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储备了行之有效的种子生产技术。
张稳彭既明袁定阳刘梓琦唐自标杨璐杨峰杨远柱罗德强李建武彭锐
关键词:多穗型杂交稻杂交育种
优质高产交水稻组合T优207的选育与应用
邓竹清袁定阳段美娟杨峰韩宗正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组合T优207在区试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中表现出稻米品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从2001年起通过湖南、贵州、广西、江西、湖北等省的品种审定,在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推广...
关键词:
关键词:杂交水稻品种选育
基于GGE双标图的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区试品种丰产适应性及抗稻瘟病性评价
2024年
为评价长江中下游地区籼稻稻瘟病抗性以及丰产适应性和稳定性,采用GGE双标图对13个中籼迟熟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16个试验点的产量数据及稻瘟病抗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爽两优粤农丝苗’平均产量为0.95kg/hm^(2),产量稳定性好,稻瘟病抗性鉴定指数3.2,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高产、稳产、且对稻瘟病高抗的中籼迟熟品种;‘春9两优70’平均产量高,可达0.97kg/hm^(2),稳定性中等,稻瘟病抗性高,其鉴定综合指数为3.3,该品种在湖南岳阳、湖北黄冈和安徽芜湖的产量表现均较好,产量分别达1.09、1.16和1.06kg/hm^(2),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深和两优1133’产量也较高,可达0.93kg/hm^(2),但稳定性差,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指数平均为4.0,对环境敏感性强,适合在特定的地点如江西高安、福建建阳、浙江温州等地种植。通过GGE双标图对试验地点进行综合评价,湖北武汉、湖北黄冈、安徽休宁、江西吉安和浙江温州对参试品种的区分力较强、生态区的代表性好,是较理想的试验地点。
杨璐杨峰刘奇颀
关键词:GGE双标图稻瘟病抗性
杂交早稻新组合金优213
2004年
金优 2 13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不育系金 2 3A与自选恢复系 2 13配组而成的杂交早籼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中、适应性广、耐寒耐热、后期灌浆成熟快、外观米质好等特点 ,2 0 0
裴又良杨峰何顺武
关键词:杂交早稻选育
籼粳亚种间强优恢复系R640的创制与应用
邓华凤舒服何强张武汉杨峰袁隆平田妍
项目背景:籼粳交恢复系的创制是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最有成效的育种技术之一,但选育适宜于长江流域种植的典型籼粳变恢复系存在一个技术瓶颈:压种间遗传背景的巨大差异,使得选育高配合力、强优势、广适型恢复系的难度大、周期长。针对这...
关键词:
关键词:超级稻制种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