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扬
- 作品数:25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综合性三甲医院开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配合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综合性三甲医院开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配合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3~10月在我院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15例,利用医院资源优势、完善治疗前评估、规范操作流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团队合作。结果:痊愈2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4例,无效1例。治疗后出现全身肌肉疼痛1例,嗜睡1例,头昏无力1例,记忆力减退1例。结论:在综合性医院心理科就诊的患者也能完成专科医院的治疗疗程,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高霞石元洪杨扬
-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 DIP结算低倍率病例的研究与思考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对医院DIP结算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低倍率病例产生的影响因素,对降低医院低倍率病例结算率提出改进意见。方法:选取2022年7-12月扬州市某三甲医院DIP结算的低倍率病例数据为研究对象,对低倍率病例的医保类型、病种结构、RW值及费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职工医保的低倍率病例结算率显著低于居民医保患者;病例数量前5病种占低倍率总病例数的73.66%;RW值<0.5的病例占低倍率病例总数的91.13%;医疗总费用<3000元的病例占低倍率病例总数的72.06%。结论:低倍率病例结算率与患者的医保类型、肿瘤放化疗、病种的收治及其他等因素相关。针对以上因素,对降低低倍率病例结算率提出改进建议,为提高医院DIP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邓竹溪史力群刘海涛杨扬郑瑞强
- 关键词:DIP影响因素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龄前儿童应用整合心理行为干预研究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探讨整合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的改善。方法选择本院儿科和临床心理科就诊的58例学龄前儿童,按就诊顺序分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安思定治疗仪+沙盘治疗+生物反馈+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按常规处理。结果干预组治疗后在多动/冲动、多动指数两项因子分有显著下降(P<0.05),品行障碍、学习问题、心身问题、焦虑4项因子分下降(P<0.05);治疗2个月后,干预组α波、θ波、θ/β比值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β波、SMR节律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本体觉、前庭觉2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触觉防御、学习能力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结论通过整合心理行为干预能强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龄前儿童感觉、认知、行为间的整合能力,提升儿童从信息获取、加工到输出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提高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增强身体协调能力,提高行为自我控制能力,改善注意缺陷多动儿童的多动行为。
- 高霞石元洪童萍杨扬董丽平孙亭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心理行为干预感觉统合生物反馈多动行为
- 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与抑郁症共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疼痛通常与个体行为和情绪有关,慢性腹痛症状的出现预示着抑郁症更严重和更不利的结果,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更差,故缓解疼痛症状是治疗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CAPS)与抑郁症的一个共同目标。CAPS共病抑郁症的相关机制尚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提示两者可能存在一些共同的发病机制。本文对近年来CAPS与抑郁症的关联研究和两者发病的共同机制进行综述。
- 徐微杨扬袁勇贵
- 关键词:抑郁症应激多不饱和脂肪酸
- 新进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护理操作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调查新进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对护理操作的影响,为帮助新进护理人员尽快适应临床工作,提高护理操作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2015年本院131名新进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一般资料、操作技能考试成绩,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进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P<0.05,P<0.01),一般效能感与应付方式多因子存在显著相关,高自我效能者倾向于选择成熟的应付方式,并和操作技能特别是急救操作技能成绩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成熟应付方式对新进护士的操作技能有预测作用,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新进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逐渐使其学会用更理性成熟的应付方式去面对工作中的责任和挑战,帮助其更好地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减少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 高霞杨扬戴安石元洪
- 关键词:新进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护理操作技能
- 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对ADHD学龄儿注意力和多动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龄儿注意力和多动行为的影响。方法:对37例就诊的ADHD学龄儿给予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如安思定+脑电生物反馈+感觉统合训练+行为矫正,比较治疗前后父母评定量表评分、生物反馈指标及感觉综合能力发展评分。结果:治疗后患儿在多动/冲动、多动指数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在品行障碍、学习问题、心身问题、焦虑四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在本体觉、前庭觉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触觉防御、学习能力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3个月后β波、SMR节律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5),θ波、θ/β比值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能强化ADHD学龄儿感觉、认知、行为间的整合能力,提升患儿注意力及信息从获取、加工到输出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提高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明显改善ADHD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行为。
- 高霞石元洪童萍杨扬董丽平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心理行为干预
- DIP付费下抑郁症患者住院费用的结构变动及灰色关联分析——以江苏省扬州市某综合性医院为例
- 2024年
- [目的]分析综合性医院心理科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前后抑郁症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化情况,为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实证数据支持。[方法]将样本医院DIP实际执行时间收集抑郁症住院患者分为改革前和改革后两组,采用卡方检验对基本信息进行组间差异性分析;采用结构变动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抑郁症患者次均住院总费用和分项费用变化情况。[结果]DIP改革前后,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革后住院天数缩短(P<0.05),次均住院总费用下降(P<0.01);结构变动分析显示2021-2023年抑郁症患者次均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DSV)为33.08%,变动较大;单项次均住院费用结构变动贡献率(CSV)排名前3的是治疗费、医技诊断项目费和药品费,是导致抑郁症患者住院费用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显示患者次均住院费用中治疗费与总费用的关联系数度为0.930,关联度最高。[结论]DIP改革对优化住院费用结构、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总费用、提高医务人员合理控费有促进意义,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 高霞朱瑞轩蔡滨石元洪史力群杨扬董丽平童萍钱少敏
- 关键词:付费方式灰色关联分析
- 脑梗死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76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8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PAC-1、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重型〉中型〉轻型,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化与病情及梗死灶大小有关,PAC-1、CD62p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 李军沈志梅马莉朱艳杨扬赵海宁汪中强
- 关键词:脑梗死活化血小板PAC-1CD62P
- 表现为小脑认知综合征的边缘型人格障碍一例报道并文献学习
- 2020年
- 患者女性,31岁,职高毕业,银行职员,未婚。因"情绪低落、反复自伤行为3个月"于2018年7月自主入院。自2018年4月起,感到明显的情绪低落、无愉快感,工作任务无法完成。心情特别压抑时,就用刀将手腕割破。食欲不佳、睡眠差,经常有自杀的想法。
- 杨扬童萍
- 关键词:银行职员边缘型人格障碍自伤行为脑认知情绪低落
- 丙戊酸钠对焦虑抑郁共病的辅助治疗作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氟西汀合并丙戊酸钠治疗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丙戊酸钠是否有增效作用。方法把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氟西汀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独用氟西汀治疗,共12周,对比患者HAMA、HAMD的减分情况,并通过TESS量表、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评估药物副作用。结果两组治疗后HAMA、HAMD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副反应相当,治疗后实验组无转躁病例,对照组有2例转躁。结论丙戊酸钠对焦虑抑郁共病有辅助治疗作用,且可以预防抑郁相转躁。
- 杨扬赵海宁朱艳
- 关键词:丙戊酸钠焦虑抑郁共病氟西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