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明

作品数:14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前列腺
  • 4篇前列腺癌
  • 4篇腺癌
  • 4篇内镜
  • 4篇鼻内
  • 3篇手术
  • 3篇鼻内镜
  • 3篇鼻窦
  • 3篇鼻窦炎
  • 2篇药理
  • 2篇药理学
  • 2篇中耳
  • 2篇中耳炎
  • 2篇网络药理学
  • 2篇息肉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慢性
  • 2篇内镜手术
  • 2篇鼓膜

机构

  • 14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江苏省中医院
  • 2篇沭阳县中医院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14篇杨明
  • 7篇朱晓燕
  • 6篇郭清华
  • 5篇王旭
  • 2篇伏飞达
  • 2篇何新亚
  • 2篇袁琳
  • 2篇李海涛
  • 1篇雍梅
  • 1篇刘东太
  • 1篇顾一平
  • 1篇刘玉
  • 1篇叶康
  • 1篇邢光前

传媒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陕西中医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泌尿外科杂志...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16
  • 2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气海、中极、关元穴改善压力性尿失禁尿道括约肌线粒体损伤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压力性尿失禁(SUI)环境下尿控的影响,并基于线粒体动力学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对SD大鼠进行随机分组,空白组未采取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完成手术解剖未干预,模型组行双侧卵巢切除+阴道扩张,假针组予非穴位电针,电针组进行穴位电针。尿动力学仪测量各组大鼠的最大膀胱容量(MBC)和腹腔漏尿点压力(ALPP)和漏尿点压力(LPP);HE染色观察尿道括约肌肌纤维形态改变;ELISA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ATP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电镜观察尿道括约肌线粒体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尿道括约肌线粒体动力学相关因子线粒体融合素1(Mfn1)、Mfn2、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分裂因子(MFF)、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控指标MBC、ALPP和LPP显著降低(均P<0.05),尿道括约肌纤维断裂、排列紊乱,线粒体明显肿胀,嵴增宽;线粒体膜电位、ATP、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SIRT1、PGC-1α、Mfn1和Mfn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Drp1和MFF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假针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的MBC、ALPP和LPP显著升高(均P<0.05),尿道括约肌纤维断裂、排列紊乱及线粒体的肿胀、嵴增宽情况显著改善;线粒体膜电位和ATP水平以及SDH和SOD活性显著升高(均P<0.05),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SIRT1、PGC-1α、Mfn1、Mfn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Drp1和MF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改善SUI环境下尿道括约肌肌纤维形态和线粒体形态及功能障碍。
杨明朱旭东马波盛梦钰蔡晓清李海涛邵轶群叶和松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电针尿控尿道括约肌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金水相生方逆转前列腺癌去势抵抗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金水相生方逆转前列腺癌去势抵抗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相关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筛选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差异基因;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并结合文献报道筛选金水相生方的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获得活性成分-靶点互作交集基因,利用Cytoscape3.7.2软件对交集基因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进行基因富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实验验证。金水相生方含药血清12.5、25、50 g/kg组处理人前列腺癌细胞PC-3细胞24、48和72 h后,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周期的变化和磷脂酰肌3-羟激酶(PI3K)蛋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及磷酸化(p)-AKT和κB激酶抑制剂(IKK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共得到金水相生方潜在活性成分101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87个,其中上调基因59个,下调基因128个,核心靶点20个及关联的有效成分58个,主要包括黄芩新素、薯蓣皂苷、二甲氧基黄酮、圣草素、黄芩黄酮II、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在代谢途径、癌症的途径、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等,GO富集分析在BP中主要包括信号转导、蛋白质磷酸化等;CC中主要包括质膜、胞浆等;MF中主要包括蛋白质结合、三磷酸腺苷结合等通路与金水相生方逆转前列腺癌去势抵抗作用机制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金水相生方含药血清12.5、25、50 g/kg组PC-3细胞增殖受抑制程度增加,细胞G2期比例增加,S期比例降低(P<0.01),PI3K、AKT、IKKβ及p-AKT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本研究证实金水相生方逆转前列腺癌去势抵抗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其过程中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和潜在靶点及有效活性成�
杨明朱旭东李海涛沈炀何麒秦远张钰璇邵轶群叶和松袁琳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前列腺癌
关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耳石复位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6年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耳石复位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5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Epley管石复位法、Semont管石解脱法以及Barbecue翻滚法展开治疗.结果 56例患者中治愈、有效以及无效例数分别48例、5例和3例,各占有85??7%,8??9%,5??4%,复位失败3例患者经过对应治疗均得到有效恢复.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耳石复位法可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且对复位失败的患者采取前庭功能训练能有效治愈患者.
朱晓燕杨明郭清华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复位法
面中部掀翻术配合鼻内窥镜技术治疗鼻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面中部掀翻术配合鼻内窥镜技术治疗鼻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及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鼻肿瘤患者,实行面中部掀翻术配合鼻内窥镜技术进行治疗。结果:15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术中术野清楚,鼻肿瘤切除彻底,复发率低,患者易于接受,面部不遗留瘢痕。结论:面中部掀翻术配合鼻内窥镜技术治疗鼻肿瘤手术精确性、安全性高,是治疗鼻肿瘤的有效术式。
王旭郭清华朱晓朴朱晓燕杨明
关键词:内窥镜
糖皮质激素联合内镜治疗对鼻息肉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内镜治疗对鼻息肉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近期疗效。方法:94例鼻息肉患者,分为观察组(鼻内镜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n=45)和对照组(鼻内镜手术治疗,n=49),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周时,抽取两组患者清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IL-5及IL-17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及1年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63.27%(χ2=10.15,P=0.002);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2、IL-5及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5及IL-17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5、IL-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鼻息肉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467,P=0.031)。结论:内镜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降低复发率。
王旭朱晓朴朱晓燕杨明
关键词:鼻息肉内镜糖皮质激素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鼓室成形术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干湿耳患者行鼓室成形术后的鼓膜穿孔愈合和听力改善情况。方法根据患者鼓室黏膜情况,将4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干耳组和湿耳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切口方式及移植材料,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鼓膜穿孔愈合和听力改善情况。结果干耳组和湿耳组在性别、年龄、病程、鼓膜穿孔大小、切口方式及移植材料的选择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耳组和湿耳组鼓室成形术后的鼓膜初期愈合良好,愈合率均为100%。中长期随访中发现干耳组术后3个月、6个月各1例患者发生鼓膜愈合后再穿孔。湿耳组术后3个月1例患者鼓膜愈合后再穿孔。余患者鼓膜形态及位置恢复良好,无明显内陷、外移情况。两组患者术后鼓膜愈合情况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P值为0.905,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耳组术后气导听力改善值为(10.66±5.47)dB HL,湿耳组术后气导听力改善值为(10.03±4.09)dB HL,两组听力改善值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分析,P值为0.637,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湿耳组可获得与干耳组近似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听力改善。对湿耳组患者进行术前两周左右外耳道、中耳条件的控制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对鼓室成形术后患者进行个体化随访,可降低鼓膜再穿孔的机率。
朱晓燕郭清华王姣杨明邢光前
关键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鼓膜穿孔
关于鼓膜置管术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6年
目的 了解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治疗中开展鼓膜置管术对其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此次筛选39例因患分泌性中耳炎并于2014年01月至2016年08月进入本院耳鼻喉科的患儿,均施行鼓膜置管术,如果术前鼻咽部侧位片检查示腺样体明显肥大,同时行腺样体切除术,并于术前、术后分别评估患儿生活质量,再进行比较.结果 39例患儿有效率94??87%(37/39),施行鼓膜置管术后半年,其CCES计分(慢性耳病调查表)、OM-6计分等均有改善,(P<0??05).结论 当儿童患上分泌性中耳炎后,通过开展鼓膜置管术,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推荐选用.
朱晓燕杨明何新亚王旭伏飞达郭清华
关键词:生活质量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
针药结合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及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及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辨证选穴位,采用穴位针刺结合药物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T、NO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E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应用针药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内耳微循环功能障碍,提高患者听力。
杨明伏飞达叶康刘东太刘玉
关键词:针药结合突发性耳聋血清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
基于网络药理学数据挖掘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
2023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数据挖掘临床研究中运用的中药复方,探讨其治疗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PCa的临床治疗中运用的中药复方活性成分、药物作用靶点集作用通路。通过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筛选治疗PCa复方;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Chinese herbal compound Inheritance computing platform,TCMiCS)统计分析药物;通过美国国家生物信息技术中心的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ion Omnibus,GEO)数据库筛选前列腺癌的疾病靶点;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筛选治疗PCa药物。进而对这些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编码(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而揭示现阶段中医药治疗PCa的作用机制。结果共纳入160味药517药次,其中出现8次及以上的共16味,其中黄芪、熟地黄、姜黄出现频次排名前三位。从152个活性成分中找到对应PCa病变的35个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612个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53个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37个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富集通路,KEGG富集分析得到最显著富集的20个通路。结论网络药理学为阐明中药复发治疗PCa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方法,有助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开展。
盛梦钰叶和松朱旭东沈炀杨明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中药前列腺癌通路
MYBL2在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中高表达并与不良预后相关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索骨髓母细胞增生症病毒癌基因同源物样2(MYBL2)基因对前列腺癌(PCa)患者临床预后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检测MYBL2在45例PCa与癌旁前列腺组织的表达水平,根据MYBL2表达中位数,分为高(23例)低(22例)表达,采用非参数检验、Kaplan-Meier、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法,并分析MYBL2高低表达与PC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基因芯片数据库PCa数据集进行验证。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MYBL2高低表达可能参与调控的分子通路,CIBERSORT算法研究MYBL2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最后,体内实验中,通过建立阴性对照组(shCtrl)、敲减MYBL2组(sh-MYBL2)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和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细胞中MYBL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在体内实验中,检测2组荷瘤小鼠瘤重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荷瘤组织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数据均显示:MYBL2在PCa组织中高表达,与Gleason评分、临床和病理分期正相关(P<0.01),与年龄无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MYBL2高表达与无生化复发生存期显著负相关(P<0.05),与总生存期无关。Cox回归分析:TCGA数据集中临床和病理分期,我们的数据中临床分期和Gleason评分是PCa无复发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GSEA结果显示高表达MYBL2与免疫、细胞粘附、细胞因子等通路有关。CIBERSORT分析:MYBL2表达与B cells memory和Mast cells resting有关(P<0.05)。体外研究显示,与shCtrl组相比,shMYBL2组能显著抑制LNCaP、PC-3细胞增殖和侵袭(P<0.01)。体内研究显示,shMYBL2组PC-3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的平均重和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shCtrl组(P<0.01)。结论MYBL2是一种致癌基因,与PCa多个病理指标相关,可以作为潜在的诊疗PCa患者预后的标志物和治疗肿瘤的靶标。
杨明朱旭东沈炀何麒秦远邵轶群袁琳叶和松
关键词: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细胞侵袭荷瘤小鼠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