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
- 作品数:33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会-欧莱雅 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 复方昆明山海棠颗粒治疗光敏性皮肤病新药研发的实验研究
- 昆明山海棠是一种与雷公藤同属不同种的药用植物,盛产于云南省,民间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已有多年历史。我们对昆明山海棠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昆明山海棠对光线性皮肤病及无菌性脓疱病有效,副作用低于雷公藤。为了进一步提...
- 何黎马姗姗万屏农祥刘彤云杨智舒虹李贤光韩玉雷琴
- 关键词:光敏性皮肤病昆明山海棠药用植物药效学药理实验
- 文献传递
- 光致皮肤损伤的临床与基础
- 光线性皮肤病包括1、光老化;2、光敏性皮肤病;3、光线加剧性皮肤病;4、皮肤癌。在全国发病率较高,其病源、民族多样性及植物资源优势已经成为研究该类疾病的理想地区。近五年,在2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省重点项目及新药研发等项目...
- 何黎农祥杨智万屏汤諹涂颖
- UVA1照射对人工皮肤分泌MMP-1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UVA1剂量照射对人工皮肤分泌MMP-1的影响,明确光致人工皮肤损伤的UVA1剂量。方法:通过ELISA法检测不同剂量的UVA1(0~90J/cm2)对人工皮肤表达MMP-1分泌的变化。结果:与0J/cm2相比,UVA1剂量为10J/cm2时MMP-1的分泌量无明显变化(P>0.05),当UVA1剂量大于20J/cm2时人工皮肤分泌MMP-1的量逐渐增高(P<0.05,P<0.0001),UVA1剂量在小于50J/cm2以前呈剂量依赖性增高,至70J/cm2以后分泌量较前有所降低。结论:引起人工皮肤光损伤的初始UVA1照射剂量为20J/cm2。
- 孙素姣姚露罗雯苏顺琴徐继鹏杨智何黎
- 关键词:人工皮肤
- 痤疮环境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 目的:探讨痤疮与饮食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为制定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调查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饮食频率、皮肤性质及其他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肠颐Logistic回...
- 杨智邹勇莉涂颖顾华何黎
- 文献传递
- 皮肤B细胞淋巴瘤
- 2006年
- 报告1例皮肤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67岁。因右胫前暗红色斑块3个月、左胫前肿块2个月、牙龈肿胀20d就诊。双侧腹股沟可扪及淋巴结。皮损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皮肤B细胞淋巴瘤。经全身化疗、局部放疗2个月后,患者病情好转。
- 杨智龙庭凤沈剑何黎
- 关键词:淋巴瘤B细胞皮肤
- 复方昆明山海棠颗粒治疗光敏性皮肤病新药研发的实验研究
- 昆明山海棠是一种与雷公藤同属不同种的药用植物,盛产于云南省,民间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已有多年历史。我们对昆明山海棠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昆明山海棠对光线性皮肤病及无菌性脓疱病有效,副作用低于雷公藤。为了进一步提...
- 何黎万屏农祥刘彤云杨智舒虹李贤光韩玉雷琴马姗姗
- 文献传递
- 云南汉族痤疮与CYP11α基因微卫星多态性相互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研究雄激素相关基因CYP11α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痤疮发病危险性的关系,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痤疮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6例云南汉族痤疮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DNA样本采用PCR-genescan法检测CYP11α基因的tttta微卫星多态性位点,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进行比较。结果男性重型痤疮中215-和215+基因型频率(59%,41%),与男性对照组(40.1%,59.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女性痤疮组以及男性轻型痤疮组中这两种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各自对照组相比未发现差异(P>0.05)。结论CYP11α基因的tttta微卫星重复多态性与云南汉族男性重型痤疮相关,CYP11α基因215-基因型可能是男性重型痤疮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 杨智唐文如董永利程宝文肖春杰何黎
- 关键词:痤疮多态性
- 双波长激光结合药物综合治疗皮肤血管瘤
-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增殖活跃的内皮样细胞构成.其生长速度在个体间差异很大,有些生长缓慢,有些则生长迅速,难以预测.尽管大多数血管瘤不需处理,但约12%的病例表...
- 杨智
- 头顶部恶性小汗腺汗孔瘤1例被引量:1
- 2009年
- 患者女,51岁。因头顶部出现一肿块3年,于2006年2月来我科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顶部出现一黄豆大淡红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至蚕豆大,摩擦或碰撞后易出血,并结血痂。就诊前2个月皮损迅速增至鸽蛋大,表面破溃、出血、结痴。
- 邹勇莉杨智郑博文杜红霞
- 云南汉族多形性日光疹与HLA—DQB1、DPB1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多形性日光疹(PLE)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普遍认为是紫外线照射下所引起的机体对未知抗原的迟发性免疫反应。Millard等利用经典的双胞胎模型研究得出PLE具有较强的遗传性。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人类主要的遗传标志,主要参与对抗原的提呈即对抗原的处理,无论是内源性还是外源性抗原的处理都需要HLA的参与。
- 苏顺琴孙素姣农祥杨智董天祥赵维佳肖春杰何黎
- 关键词:多形性日光疹HLADQB1云南汉族等位基因MILL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