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潇

作品数:16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管圆线虫
  • 8篇广州管圆线虫
  • 5篇蛋白
  • 3篇宿主
  • 3篇福寿螺
  • 2篇伊蚊
  • 2篇原核表达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线虫感染
  • 2篇免疫
  • 2篇基因
  • 2篇寄生虫
  • 2篇广州管圆线虫...
  • 2篇白纹伊蚊
  • 2篇WOLBAC...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淤积
  • 1篇胆汁淤积性
  • 1篇蛋白酶

机构

  • 16篇中山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6篇杨潇
  • 15篇詹希美
  • 7篇李卓雅
  • 7篇何蔼
  • 6篇曲振宇
  • 4篇陈婧
  • 4篇刘茜
  • 3篇吴瑜
  • 3篇贺华良
  • 3篇郑小英
  • 3篇王琳
  • 3篇孙志坚
  • 3篇张东京
  • 3篇彭东觉
  • 3篇刘静
  • 2篇岳永亮
  • 2篇张波
  • 2篇程梅
  • 2篇于彦杰
  • 2篇吴贤生

传媒

  • 7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第五届广东、...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纹伊蚊体内Wolbachia和WO噬菌体的相对含量和侵染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白纹伊蚊雌蚊各个组织器官的Wolbachia和WO噬菌体进行时空定量分析,并从量上寻找Wolbachia、WO噬菌体和宿主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揭示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于第1、5、10、15、20、30、40d各取雌蚊10只,麻醉后于解剖镜下解剖蚊虫的头部、卵巢、中肠、马氏管、脂肪体和胸部,各自提取其基因组DNA,以蚊虫基因rpS7为内参,Q-PCR检测各个组织中的Wolbachia和WO噬菌体的在白纹伊蚊雌蚊体内的平均相对含量和时空动态变化,对Wolbachia和WO噬菌体的拷贝数进行量化关系转化。结果 Q-PCR结果显示Wolbachia和WO噬菌体在蚊虫的卵巢中含量最大,其次是脂肪体、马氏管和头部,而在中肠和胸部的含量最小。发现在蚊虫d龄前30d中,wAlbB与WO噬菌体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从拷贝数量上二者存在着线性关系。结论白纹伊蚊雌蚊的各个组织均存在wAlbA和wAlbB的双重感染和WO噬菌体的侵染,且这三者在卵巢中的含量远大于其他组织部位。WO噬菌体主要侵染的对象可能是wAlbB,而不是wAlbA。
张东京吴瑜何蔼杨潇吴贤生梁格豪郑展图李卓雅詹希美郑小英
关键词:白纹伊蚊WOLBACHIA
广州管圆线虫组织蛋白酶Z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学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克隆并原核表达广州管圆线虫组织蛋白酶-Z基因,评价其融合蛋白在免疫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分析广州管圆线虫组织蛋白酶-Z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特征;克隆目的基因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经PCR、双酶切鉴定后,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鉴定,融合蛋白用His-镍蛋白纯化柱纯化;ELISA检测融合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该蛋白理化性质较稳定,含有分泌型信号肽;含有构成半胱氨酸蛋白酶催化中心的Cys84、His232和Asn253三个氨基酸残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且目的基因在E.coliBL21中获得高效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了纯化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可被其免疫的BALB/c小鼠血清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小鼠血清识别;作为包被抗原用于ELISA检测小鼠血清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与粗抗原无差别,检测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清及正常人血清其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7.4%与粗抗原相比特异性较高。结论广州管圆线虫组织蛋白酶-Z与多个物种组织蛋白酶-Z基因同源,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含有信号肽,可能是重要的虫体分泌排泄抗原成分,在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免疫诊断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岳永亮于彦杰杨潇程梅何蔼曲振宇刘静王琳李卓雅詹希美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生物信息学原核表达免疫诊断
白纹伊蚊实验种群感染沃尔巴体Wolbachia的研究
2012年
为了了解白纹伊蚊实验种群沃尔巴体Wolbachia感染率、感染品系、组织分布及系统发育,运用引物PCR方法检测实验种群白纹伊蚊Wolbachia 的感染情况.解剖白纹伊蚊,提取头部、卵巢/睾丸、脂肪体、唾液腺/胸部、马氏管、中肠组织的基因组DNA,PCR法扩增Wolbachia表面膜蛋白(wsp),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及测序,并用BLAST软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将随机抽取的白纹伊蚊雌雄各50只分别检测,均为阳性.卵巢/睾丸、脂肪体和唾液腺/胸部均存在着Wolbachia A、B组超感染;雌蚊头部、雄蚊马氏管和中肠为B组单感染;雄蚊头部则未检测到Wolbachia.将wsp基因克隆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白纹伊蚊体内Wolbachia与尖音库蚊、菜蛾、宽边黄粉蝶四者同源性较高达99%,这表明四者体内所感染的Wolbachia可能来源于同一个分支.
张东京杨潇吴贤生陈婧李卓雅吴瑜詹希美郑小英
关键词:白纹伊蚊系统发育
弓形虫MIC 6羧基端蛋白片段的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克隆表达刚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6羧基端蛋白片段(Tg MIC6C),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GEX-4T-1载体上,构建MIC6C/pGEX-4T-1原核表达系统;IPTG诱导表达GST-MIC6C融合蛋白,亲和层析融合蛋白;用纯化的融合蛋白混合免疫佐剂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纯化并分析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构建了MIC6C/pGEX-4T-1原核表达系统并获得纯化的GST-MIC6C融合蛋白;获得了抗目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抗体能特异地识别目的蛋白,抗体效价为1∶8 000。结论在体外获得了纯化的GST-MIC6C融合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为后续GSTpull-down筛选与MIC6相互作用的蛋白奠定了基础。
郑斌何蔼李卓雅郑小英张瑞琳杨潇詹希美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多克隆抗体
不同水温下不同时间对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的杀灭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水温下不同作用时间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死亡率的变化规律,为福寿螺的加工提供参考。方法将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随机分为4组,记为Ⅰ、Ⅱ、Ⅲ、Ⅳ组。Ⅰ组5只,作为阴性对照;Ⅱ、Ⅲ、Ⅳ组再分别分为4小组,分别为Ⅱ30、Ⅱ60、Ⅱ90、Ⅱ120,Ⅲ30、Ⅲ60、Ⅲ90、Ⅲ120,Ⅳ10、Ⅳ30、Ⅳ45、Ⅳ60,每小组5只。Ⅱ、Ⅲ组各小组分别在80±1℃、90±1℃的水中煮30s、60s、90s、120s,Ⅳ组各小组分别在100±1℃沸水中煮10s、30s、45s、60s。将所有螺壳消化后,观察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的死亡情况。结果80℃、90℃、100℃时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死亡率达100%的最短时间分别为90s、90s、45s。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Ⅱ、Ⅲ、Ⅳ组作用时间与加权平均死亡率(WM)呈显著正相关(P<0.01)。运用3次模型分析Ⅱ、Ⅲ组作用时间与WM的曲线方程分别为Y=0.274+0.016x+2.01E-007x3(R=1,P<0.05);Y=0.274+0.016x-9.46E-005x2+1.30E-007x3(R=1,P<0.05)。显微镜下观察高温作用后的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L3)结构破坏严重。结论温度相同时,L3死亡率与时间呈正相关;作用时间过短,80℃、90℃<1 min,100℃<30s,不能将L3全部杀死。
彭东觉张波孙志坚曲振宇贺华良杨潇岳永亮詹希美
关键词: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L3水温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福寿螺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具有足够感染度的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模型。方法将福寿螺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每组16只。分别用每只螺0条、1500条、2500条、3500条一期幼虫感染福寿螺。感染24h后以相同感染数量相同时间重复感染一次。35~40d后,使用酶消化法查找三期幼虫,观察螺的死亡率、感染率、感染度等指标。结果Ⅰ、Ⅱ、Ⅲ、Ⅳ组死亡率分别为0、31.25%、31.25%、62.5%;Ⅰ组各螺无三期幼虫感染,Ⅱ、Ⅲ、Ⅳ组感染率均为100%;感染度Ⅲ组和Ⅳ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Ⅲ组与Ⅳ组之间感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时,Ⅰ组螺可正常生存,无死亡;Ⅱ组螺死亡率较低,但感染度亦不高;Ⅳ组螺感染度较高死亡率亦高;Ⅲ组福寿螺死亡率较低、感染度较高、感染虫数较均衡,最适宜作为模型。
孙志坚彭东觉贺华良何蔼杨潇曲振宇詹希美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福寿螺
广州管圆线虫V期幼虫cDNA表达文库中优势诊断抗原的筛选、鉴定和克隆
2013年
目的筛选与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血清具有较强免疫反应性的优势诊断抗原。方法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21d的小鼠感染血清做免疫探针筛选广州管圆线虫V期幼虫cDNA表达文库,对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进行插入片段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引物扩增该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ET-30a(+)载体中。结果共获得6个阳性克隆,经DNA测序及同源性分析表明,发现其中2个与广州管圆线虫髓鞘转录因子1(MYT1)高度同源,1个与广州管圆线虫胶原蛋白家族基因(alpha-collagen)高度同源,且均为全长cDNA。克隆出广州管圆线虫MYT1全长cDNA序列,构建的新基因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后证明含有与目的片段长度相符合的目的片段。结论用感染小鼠血清作为探针初步筛选到2个广州管圆线虫基因,并成功构建MYT1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0a(+)-MYT1。
陈婧杨潇刘茜詹希美何蔼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CDNA文库
中国不同品系福寿螺主要形态比较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描述我国广州地区福寿螺的形态差异,期望为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的研究及福寿螺蔓延控制的研究提供证据。方法对广州地区黑色福寿螺、黄色福寿螺、灰色福寿螺的螺壳、软体部、呼吸管、足、齿舌进行观察,描述三类福寿螺的形态学差异。结果对三类福寿螺的足及呼吸管进行HE染色分析,显示软体部颜色不同的原因主要是黑色颗粒的有无和沉积数量的多少。对福寿螺齿舌的观察显示,灰色福寿螺第一、第二突起与中央齿宽的比值明显大于黑色福寿螺和黄色福寿螺;在扫描电镜下,三类福寿螺的齿舌未见明显不同。结论我国广州地区的福寿螺存在三种变异。
孙志坚曾清香张波彭东觉曲振宇杨潇詹希美吴瑜
关键词:福寿螺软体部齿舌
广东输入性恶性疟1例被引量:3
2012年
患者,男,36岁,广东省清远市人。2011年5月7日因畏寒、寒战,持续约20 min后出现发热,到清远市人民中医院就诊,给予退热药治疗,2~3 h后体温降至正常,伴出汗,热退后头痛缓解。随后每天下午均出现发热,持续约3 h,体温为38~39℃,最高时可达40℃,伴头痛、头晕。5月17日,患者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入院后检查:
于彦杰曹红陈淑如李美玉杨潇詹希美
关键词:输入性恶性疟医院就诊后头痛退热药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及IgG亚类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机体免疫的动态变化。方法分别采集感染前、感染后第1、3、7、18d的小鼠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以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亚类水平。结果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小鼠血清中IL-2的水平较感染前呈逐渐下降趋势,IL-4的水平与感染前小鼠相比先下降后呈升高趋势。抗体IgG1的水平与感染前小鼠相比明显升高,IgG2a的水平与感染前小鼠相比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小鼠Th1型免疫应答较弱,Th2型免疫应答增强。表明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机体细胞免疫较弱,体液免疫较强。
刘静詹希美杨潇曲振宇王琳刘茜李卓雅吴忠道何蔼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G亚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