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直肠
  • 3篇手术
  • 3篇结直肠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肠癌
  • 2篇直肠癌
  • 2篇术后
  • 2篇结直肠癌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炎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序贯
  • 1篇序贯联合
  • 1篇序贯治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离断
  • 1篇血管离断术

机构

  • 10篇大连市第三人...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杨琳
  • 8篇潘吉勇
  • 5篇张颖毅
  • 4篇樊哲
  • 1篇宋永蔚
  • 1篇金荣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精准营养疗法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精准营养疗法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132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HB公式计算每日能量消耗并进行术后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间接测热法测量并计算每日能量消耗,行术后精准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7 d的营养指标、应激反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观察组上臂肌围(AMC)、体重(BW)、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的补体3(C3)、补体4(C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7.31±2.11)mg/L低于于对照组的(12.66±3.4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1.82%低于对照组的5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精准营养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能力,改善应激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杨明杨琳樊哲张颖毅潘吉勇
关键词:应激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导致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硬化导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的肝硬化导致的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入选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给予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手术前后的免疫球蛋白M(Ig M)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64.3±44.2)min、(298.2±28.5)ml、(2.1±0.8)d、(2.2±1.1)d、(4.1±1.3)d、(8.9±2.8)d,对照组分别为(214.3±51.9)min、(423.6±32.9)ml、(3.8±1.4)d、(4.0±1.3)d、(7.4±2.9)d、(14.5±4.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Ig M、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的Ig M、CRP水平分别为(1.41±0.18)g/L、(20.78±13.45)mg/L,对照组分别为(0.85±0.09)g/L、(46.56±25.65)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硬化导致消化道出血,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杨琳潘吉勇金荣
关键词: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腹腔镜开腹手术
杂合式血液净化序贯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杂合式血液净化序贯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SAP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杂合式血液净化序贯治疗,观察组采取杂合式血液净化序贯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时间指标及治疗前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4.26±4.75)d、腹痛消失时间(3.78±1.04)d、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水平时间(4.96±1.50)d,均短于对照组的(19.79±5.42)、(5.04±1.25)、(6.82±1.7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APACHEⅡ评分(3.25±1.04)分低于对照组的(4.70±1.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予以杂合式血液净化序贯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可显著增强疗效,减少炎症反应,加速病情恢复。
杨明杨琳樊哲张颖毅潘吉勇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
扶正固本方对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扶正固本方对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抑酸、保肝、吸氧等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术后联合中药扶正固本方口服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癌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水平、无进展生存期(PFS)、半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改善状况,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Ⅲ度及以上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肝脏肿块、胁肋疼痛、脘腹胀满、形体消瘦、恶心呕吐、神疲无力证侯积分及血清CA19-9、AF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降低程度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FS、半年生存率、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疗效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Ⅲ度及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40.0%)(P<0.05)。结论:扶正固本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够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抑制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提高患者半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且无明显的药物毒副反应。
杨琳张颖毅金荣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肿瘤标志物
PPH联合直肠黏膜塔状缝合在直肠前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直肠黏膜塔状缝合在直肠前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在某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中重度伴有直肠前突的出口梗阻女性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单纯直肠前壁修补组(对照组)和PPH联合直肠黏膜塔状缝合组(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6.25±3.36)mL,术后平均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25±1.01)分,平均住院时间(8.78±1.84)d,均优于对照组[(27.98±3.55)mL,(6.32±1.02)分,(10.58±1.56)d](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排便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Longo ODS评分和排粪造影直肠前突水平均较术前改善,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Longo ODS评分和排粪造影直肠前突水平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对照组出现吻合口狭窄2例(5.00%),观察组吻合口狭窄1例(2.50%),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PPH联合直肠黏膜塔状缝合治疗伴有直肠前突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优于单纯直肠前壁修补的治疗方法。
杨明杨琳樊哲张颖毅潘吉勇
关键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直肠前突出口梗阻
消炎利胆片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评价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消炎利胆片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1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其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术前服用消炎利胆片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6%(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4%(P<0.05)。结论消炎利胆片结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杨琳金荣潘吉勇
关键词:消炎利胆片腹腔镜手术急性胆囊炎疗效
血清和组织PLAC1在结肠癌诊断和判断淋巴结转移风险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血清和组织胎盘特异性基因1(PLAC1)在结肠癌诊断和判断淋巴结转移风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21年3月从TCGA数据库下载RNA-Seq表达数据和患者临床特征资料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另外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完成结肠癌根治术的151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肠癌组),另外选取150例非癌患者的血清样本作为正常组,通过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PLAC1在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肿瘤组织中PLAC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且高表达的PLAC1与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总生存预后和无病生存预后有关(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PLAC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64.90%(98/151)vs.18.54%(28/151),P<0.05]。正常组和结肠癌组血清PLAC1水平分别为42.51(22.90,62.85)ng·ml^(-1)和86.70(45.50,210.00)ng·ml^(-1),结肠癌组患者血清PLAC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此外,组织PLAC1高表达与肿瘤直径>5 cm、淋巴结转移和TNMⅢ~Ⅳ分期有关(P<0.05);而血清PLAC1水平亦与淋巴结转移和TNMⅢ~Ⅳ分期有关(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LAC1水平诊断结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2(95%CI:0.934~0.989),预测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868(95%CI:0.828~0.908)。结论:结肠癌组织和血清PLAC1水平普遍升高,这与淋巴结转移和疾病进展有关;检测血清PLAC1水平对于结肠癌诊断和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能提供一定的可参考信息。
闫龙超杨琳杨明潘吉勇
关键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
谷氨酰胺强化的胃肠外营养在胃癌手术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胃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使用肠内免疫营养(立适康营养流食+谷氨酰胺)对病人的营养、免疫和急性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胃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肠内免疫营养组30例(立适康营养流食+谷氨酰胺),肠内营养组30例(立适康营养流食)。二组使用等热量肠内营养,125.45 kJ.kg-1.d-1,氮量相同。术中均置鼻肠管,营养素经鼻肠管输注,术后第1天开始经空肠输注肠内营养,连续8d。术后第1、9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N)、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各指标。结果:实验组在术后第9天血清ALB、TFN、PA均比对照组术后第9天的相应指标显著增高(P均<0.05);CRP则显著下降。结论:胃恶性肿瘤术后使用肠内免疫营养(立适康营养流食+谷氨酰胺)可以改善手术后免疫功能的低下、缓解急性相炎性反应和增加内脏蛋白的合成。
宋永蔚潘吉勇杨琳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谷氨酰胺肠内免疫营养血清白蛋白胃癌
抗生素配合机械肠道准备预防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并发症的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抗生素配合机械肠道准备预防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并发症的价值。方法纳入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前行单纯行机械肠道准备,观察组患者术前应用抗生素联合机械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根据80例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有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 50%、5. 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 00%、20. 00%(P均<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腹部手术史是腹腔镜结直肠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抗生素联合机械肠道准备是预防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P <0. 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前采用抗生素联合机械肠道准备方案能缩短术后排气、排便与住院时间,并降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发生率,且使用抗生素联合机械肠道准备是预防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
张颖毅潘吉勇樊哲杨琳杨明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抗生素并发症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运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结直肠癌的患者46例,患者术前均经由螺旋CT检测,并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对比分析检测结果与手术结果。结果:CT检测在肿块形成、肿瘤血管方面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肿瘤浸润诊断准确率为92.11%,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为73.33%,脏器转移诊断准确率为64.29%。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运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测,可以清晰显示肿块情况及血流情况,对于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是外科手术开展的有效诊断依据。
杨琳
关键词:螺旋CT三维重建结直肠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