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武华

作品数:57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肠癌
  • 20篇直肠
  • 19篇直肠癌
  • 13篇结直肠
  • 13篇结直肠癌
  • 10篇结肠
  • 9篇散发性结直肠...
  • 9篇微卫星不稳
  • 9篇微卫星不稳定
  • 9篇微卫星不稳定...
  • 8篇手术
  • 8篇腹腔
  • 8篇腹腔镜
  • 7篇结肠癌
  • 7篇基因
  • 6篇术后
  • 6篇切除
  • 5篇诊治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机构

  • 40篇武警四川总队...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 8篇武警四川总队...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乐山市人民医...
  • 1篇乐山市第二人...

作者

  • 55篇林武华
  • 16篇韩军
  • 13篇孙念绪
  • 12篇张青平
  • 11篇何鹏飞
  • 9篇黄前堂
  • 8篇胡仁健
  • 7篇张林刚
  • 6篇陈建川
  • 5篇刘红英
  • 5篇景锦
  • 4篇刘同发
  • 4篇韩军
  • 4篇蔡志民
  • 4篇李俊青
  • 3篇周琦
  • 3篇崔剑雄
  • 3篇粟珏佳
  • 3篇赵志勇
  • 2篇何鹏飞

传媒

  • 8篇武警医学
  • 6篇人民军医
  • 4篇中国肛肠病杂...
  • 4篇西南国防医药
  • 3篇四川医学
  • 3篇局解手术学杂...
  • 3篇消化外科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重庆医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武警医学院学...
  • 2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局解手术...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4
  • 9篇2003
  • 16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散发性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hMSH3和hMSH6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探讨散发性结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与错配修复基因hMSh 3和hMSh 6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检测了 48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 4个位点 (D 2S 1 2 3、BAT -2 6、D 1 7S2 61、D 1 7S 799)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基因hMSh3和hMSh6的突变。结果  (1 )散发性结直肠癌的hMSh 3、hMSh6基因突变率分别为 :1 0 .4%、2 5 % ;(2 )D 2S 1 2 3、BAT -2 6、D 1 7S 2 61、D 1 7S 7994个位点的不稳定性检出率分别为 1 2 .5 %、1 8.8%、1 0 .4%、8.3 % ;(3 )hMSh 3和hMSh 6基因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相关显著 (P <0 .0 1 )。结论  (1 )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引起微卫星不稳定性是散发性结肠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2 )部分微卫星不稳定性是由错配修复基因hMSh 3和hMSh 6突变引起 ,其余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涉及到其它错配修复基因 ;(3 )可通过单独检测BAT -2 6微卫星位点的不稳定性来确定RER阳性 ,这在肿瘤的防治中将是一种更加简单、准确的分子手段而应用于临床。
林武华孙念绪张青平
关键词: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突变
错配修复、微卫星不稳定性与散发性结直肠癌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与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 ,对 4 8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和四个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进行了检测。结果  4 8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sh3、hmsh6基因突变率分别为 10 4 %和 2 5 % ,四个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率分别为D2S12 3(12 5 % )、BAT 2 6 (18 8% )、D17S2 6 1(10 4 % )、D17S799(8 3% ) ,hmsh3、hmsh6基因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多为分化不良的癌 ,多位于右半结肠 ,而与患者的性别、淋巴结转移、Ducks分期无关。结论 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是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 。
孙念绪林武华蔡志民
关键词:错配修复微卫星不稳定性散发性结直肠癌结肠癌直肠癌
甘露聚糖肽对晚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化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配合化疗对晚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例晚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使用DEVIC方案化疗,治疗组同时予以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输注,对照组予以胸腺肽注射液输注,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6.7%(10/15),对照组总有效率40.0%(6/15)。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对照组变化不大,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甘露聚糖肽注射配合化疗有利于提高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毒副反应。
李俊青林武华
关键词: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晚期化疗甘露聚糖肽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液状石蜡、肥皂乳灌肠治疗等;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中药热敷腹部、胃管内注入、灌肠和针灸治疗等,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4±5)天,对照组(19±6)天,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和减少住院时间。
张林刚何鹏飞韩军林武华杨校龙黄远仁陆波姜成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
脾部分切除治疗外伤性脾破裂62例被引量:1
2003年
景锦何鹏飞韩军林武华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
营养干预对胃部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PG-SGA评估2~3分的复发或转移的胃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实施营养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6至2017-05收治的PG-SGA评估的2~3分(可疑营养不良组)复发或转移的胃部肿瘤化疗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饮食联合口服营养补充(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施行营养干预,对照组采用饮食联合营养教育施行营养干预,采用欧洲肿瘤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对两组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7~14 d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乏力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12、0.040、0.039、0.028、0.017、0.006;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减量、延迟化疗、中止化疗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G-SGA的2~3分的复发或转移的化疗胃部肿瘤患者实施饮食联合口服营养补充的营养干预措施较饮食联合营养教育的营养干预措施更能提高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改善其乏力症状,提高患者的躯体功能,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
周琦崔剑雄林武华黄前堂蒋军英
关键词:胃部肿瘤化疗营养干预生活质量
大肠黑病变12例临床诊治分析
2002年
胡仁健韩军林武华
关键词:纤维结肠镜病因病例分析
高选迷切加保留胃窦部浆肌层半胃切除对胃运动功能的影响
2000年
目的 利用实验餐和放射性同位素显像技术研究高选迷切加保留胃窦部浆肌层的半胃切除术后胃运动功能。方法 将99mTC 植酸钠 6MBq加入黑芝麻糊 80g ,受试者 3min内服下 ,然后行放射性核素显像 ,得出胃排空曲线 ,计算 15、30、45、6 0和 90min胃排空率。结果 高选迷切加保留胃窦部浆肌层的半胃切除组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 ,而高选迷切组胃排空明显减缓。结论 高选迷切加保留胃窦部浆肌层的半胃切除术后胃运动功能不受影响 。
林武华孙念绪
关键词:胃运动功能高选迷切半胃切除
脾部分切除治疗外伤性脾破裂62例报告
2002年
景锦何鹏飞韩军林武华
关键词:脾部分切除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方法并发症
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行门脉高压断流术12例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探索胸腹腔镜技术在门脉高压症的应用。 方法 利用胸腹腔镜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大网膜包肺手术 12例。 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 (2 .5~ 5 .2 )小时 ,平均 3.3小时。 (48~ 72 )小时恢复胃肠功能 ,拔胸管 ,下床活动。住院 (9~ 11)天 ,平均 10 .3天。无胸腹腔并发症。随访 2月~ 4年 ,无消化道出血。 结论 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贲门周围血管离断非气腹腹腔镜下脾切除大网膜包肺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可行。
张青平韩军何鹏飞刘同发林武华
关键词:胸腔镜非气腹腹腔镜门脉高压症脾切除大网膜包肺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