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晓慧 作品数:30 被引量:105 H指数:6 供职机构: 福建省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腮腺腺淋巴瘤和多形性腺瘤的超声鉴别诊断研究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究腮腺腺淋巴瘤和多形性腺瘤的超声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3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查;以粗针穿刺活检(CNB)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依据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的鉴别准确率;比较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及多形性腺瘤患者肿瘤形态、内部结构回声、钙化、主要血管分布、血流情况、液性暗区等超声影像特征差异。结果:33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经CNB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腺淋巴瘤者68例(20.6%),确诊为多形性腺瘤者262例(79.4%)。超声鉴别诊断腮腺腺淋巴瘤及多形性腺瘤的准确率为79.1%(261/330)。与多形性腺瘤患者比较,腺淋巴瘤患者多见类椭圆状外形、内部结构回声不均匀、无钙化、主要血管分布于核心、血流信号丰富、存在液性暗区等超声影像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5.732、46.703、9.516、41.645、55.116、42.702,P<0.05)。结论:腮腺腺淋巴瘤和多形性腺瘤在超声表现中具有较大差异,鉴别诊断准确率较高。 杜忠实 唐丽娜 沈友洪 王瑶琴 陈轶洁 柯晓慧关键词:腮腺 腺淋巴瘤 多形性腺瘤 超声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感染观察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针对宫颈癌放疗后复发病灶的照射:以直线加速器6MV-X三维适形放疗,原照射野内复发者,照射剂量为20~35Gy;照射野外复发者,剂量为60~70Gy,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全盆外照射剂量40~45Gy,适形照射20~30Gy;放疗过程中联合化疗,方案为:奥沙利帕50 mg 1~3 d,平阳霉素15 mg 1~3 d。结果腰腿疼痛缓解率为100.0%,下肢水肿缓解率为64.3%;肿瘤治疗有效率即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为88.5%,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56例,48例肿瘤完全消失,CR达85.7%;放疗后盆腔复发的,治疗后仅有PR、稳定(SD);1~3年生存率分别为38.5%、19.2%、11.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近期效果好,特别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灶的患者;而放射治疗野内的复发病灶,因受剂量的限制,治疗效果不佳。 柯晓慧 王弋 孙杭临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 子宫颈癌 盆腔复发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三维适形放疗在宫颈残端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子宫颈残端癌的临床疗效,并与后装腔内照射治疗进行比较。方法:将26例子宫颈残端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例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13例为后装腔内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2.3%(12/13),对照组为84.6%(11/1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射性直肠近期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23.1%(3/13)和69.2%(9/13);放射性膀胱近期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15.4%(2/13)和46.2%(6/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放射性直肠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15.4%(2/13)和46.2%(6/13);放射性膀胱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7.69%(1/13)和38.5%(5/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子宫颈残端癌与后装腔内照射的疗效相似,但减少了近期放射反应和远期并发症。 胡芝 王弋 柯晓慧 蒋联萍 李胡斌关键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经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宫颈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CINⅠ~Ⅲ级患者82例,均于LEEP治疗前应用导流杂交法检测21种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PV DNA),均行LEEP治疗,观察组(41例)为LEEP术后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3个疗程患者,分别于治疗后6、12个月行TCT及HPV DNA检测以判断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6个月治愈率90.2%,术后12个月治愈率100.0%;对照组术后6个月治愈率43.9%,术后12个月治愈率61.0%;两组6、12个月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93、19.89,均P〈0.05)。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CIN疗效优于单纯宫颈环形电切术,提高HPV清除率。 黄一统 唐少华 柯晓慧 叶枫 潘晨翔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人乳头瘤病毒 乳腺淋巴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乳腺淋巴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2011年6月至2020年1月21例乳腺淋巴瘤患者24个病灶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统计诊断符合率。结果患者均为女性,18例单侧乳腺发病,3例双侧乳腺发病,所有病例均经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或继发性乳腺淋巴瘤。病理类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例(85.7%),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伯基特淋巴瘤1例,伯基特淋巴瘤或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伯基特淋巴瘤之间不能分类的淋巴瘤1例。病灶长径(5.7±2.1)cm,范围1.4~16.0 cm,超声均表现为实性病灶;肿块型病灶19个(79.2%),弥漫型病灶5个(20.8%)。病灶按内部回声特点分为单纯低回声型(2个,8.3%)、高回声裹挟型(12个,50.0%)和低-高回声交织型(10个,41.7%)。按Adler血流半定量法分级,病灶血流情况为Ⅰ级3个(12.5%),Ⅱ级6个(25.0%),Ⅲ级15个(62.5%)。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检出率为100.0%(24/24),但诊断符合率仅为41.7%(10/24)。结论乳腺淋巴瘤多数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检出病灶,但诊断符合率较低。大部分乳腺淋巴瘤呈肿块型生长,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当乳腺病灶超声声像图呈低回声裹挟或交织高回声时,应考虑到乳腺淋巴瘤的可能。 杜忠实 唐丽娜 王瑶琴 陈轶洁 柯晓慧关键词:乳腺肿瘤 淋巴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自拟桂苓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自拟桂苓汤联合米非司酮自拟桂苓汤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桂苓汤口服,同时配合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独服用米非司酮,剂量与病程与治疗组相同。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桂苓汤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有较好疗效,尤其适用于肌瘤小、经期长、经量多的患者。该药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可行的肌瘤保守治疗方法。 厉丽娇 吴晓春 柯晓慧 蒋联萍关键词: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74例超声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 of the parotid gland,BCAPG)的超声图表现,以提高超声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CAPG患者74例(78个结节)的临床资料,采用PHILIPS 5000和PHLIP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分析。结果BCAPG好发于中年,多见于腮腺浅叶,超声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椭圆形低回声肿块,部分BCAPG可有成角,浅分叶,实质回声分布较均匀;当肿瘤呈混合性回声时,多表现为低回声内部混杂以无回声区;内部少见钙化;BCAPG绝大部分伴有后方回声增强效应,实性区可见血流信号,血流分级以3级为主,结节内部血流阻力指数(RI)较高。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超声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超声检查对其诊断及鉴别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柯晓慧 唐丽娜 沈友洪 黄伟钦 杜忠实 王瑶琴 刘娜香关键词:超声检查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内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IP)与导管内癌(DCIS)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超声表现为乳腺占位性病变伴周围导管扩张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BIP与32例DCIS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BIP与DCIS周围导管扩张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周边管壁回声、内部钙化灶、血流分级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BIP与DCIS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柯晓慧 唐丽娜 沈友洪 王瑶琴 杜忠实 陈轶洁关键词:超声检查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癌 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预防及治疗 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预防及治疗方法,以降低淋巴囊肿感染的发生。方法将184例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及CEF方案化疗,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比较患者淋巴囊肿发生及感染。结果化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淋巴囊肿的发生率分别为33.7%、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淋巴囊肿的感染率16.1%,显著低于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P<0.05);治疗组患者的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1.5×109/L的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辅以GCSF治疗,可有效降低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盆腔淋巴囊肿的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 徐律 柯晓慧 黄一统关键词:妇科肿瘤 化疗 淋巴囊肿 超声双重造影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术前再分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直肠腔内超声(ERUS)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术前再分期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探讨影响ERUS再分期诊断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至2018年3月期间住院并行新辅助治疗后1周内手术的86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 黄伟钦 唐丽娜 沈友洪 柯晓慧 邓小红 倪时雄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