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友芳
- 作品数:31 被引量:232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2014-2022年广西某综合性三甲医院5946例死因监测分析
- 2023年
- 探究广西某综合性三甲医院5946例死因监测情况,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发展重点学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21年12月XX医院死亡患者填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4年至2021年,医院共报告5946例死亡。医院、院外死亡分别为4323人、1623人;医院和院外死亡三大原因分别为肿瘤(45.89%)、循环系统疾病(25.35%)、呼吸系统疾病(10.48%)、循环系统疾病(44.73%)、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16.94%)、肿瘤(12.26%)。结论 住院死亡病例成为医院内管理重点内容,在医院内应当完善医疗技术管理,提高多学科救治水平,高龄人群加强对慢性病防治管理。非住院死亡循环系统疾病则成为重要死亡原因,需提高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水平。
- 蔡筱雯梁友芳龙静铧
- 关键词:死因
- 城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了解城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况和影响因素,为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干预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南宁市青秀区5所幼儿园1010名学龄前儿童(2~6岁),2006年1年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总发生率为44·37%,男女发生率分别为46·05%及42·24%,伤害次数发生率为59·1%。男女前5位伤害均为跌伤、碰伤、咬伤抓伤、刀割伤和车辆伤。意外伤害损伤部位以四肢最常见;意外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家中和幼儿园为主。多因素分析提示: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孩子的难抚育型气质类型、母亲不良管教和监管方式(未对家庭室内电源进行保护性处理,孩子骑童车母亲未监管)、孩子情绪不稳及多动等行为特点;保护因素为家里备有急救药箱、母亲接受过意外伤害的宣教、母亲的文化程度较高等。结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城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综合安全防范措施。
- 梁友芳朱丹宋红潮黄泽强黄婉萍
- 关键词:儿童学龄前
-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对 7岁前儿童的免疫效果。方法 将 95 3名 1~ 7岁儿童随机分为加免组和对照组 ,加免组中HBsAg阴性、抗 -HBs阳性者复种 1剂乙肝疫苗 5 μg,两者阴性的复种 3剂 ,每次 5 μg(按 0、1、6个月程序 ) ;对照组 :不进行复种。结果 HBsAg阳性率 1 0 5 % ,80 %的乙肝病毒感染发生在 3岁以前。加免组复种后免疫效果好 ,复种前后各年龄段抗 -HBs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对抗 -HBs阴性者及时复种 ,对家人尤其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宜联合免疫。
- 宋红潮梁友芳黄婉萍
- 关键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HBSAG阴性免疫效果观察联合免疫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
- 社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状况及母亲认知水平的调查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了解社区学龄前儿童在过去的1年内意外伤害情况及母亲认知水平,找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今后社区开展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将社区内5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44.37%,伤害次数发生率为59.1%,伤害主要原因为跌伤、碰伤、咬伤抓伤、刀割伤和车辆伤;1年内伤害的人次数占调查人数的比率分别为跌伤24.9%、碰伤13.1%、咬伤抓伤8.3%、刀割伤2.5%和车辆伤2.5%;儿童母亲对意外伤害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结论社区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母亲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 梁友芳朱丹
- 关键词:儿童学龄前儿童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研究进展被引量:32
- 2017年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多动综合征或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起病的神经精神疾病,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冲动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学习困难、认知功能和品行障碍等,以美国DSM—IV为诊断标准,把ADHD分成了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以及混合型(ADHD-C)。目前,全球学龄儿童ADHD发病率为5%~7%,但ADHD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 梁友芳
-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流行病学病因
- 婴儿母亲换乳期喂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进一步提高母亲科学喂养知识水平,培养母亲合理的喂养行为和婴幼儿良好的进食行为,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儿保门诊4~6个月龄生长发育正常健康婴儿的母亲240名,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日常保健,实验组在日常保健干预基础上,针对性进行换乳期喂养的干预.6~8个月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健康干预后,实验组母亲各种喂养知识回答正确率、喂养态度赞同率、合理喂养行为出现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婴儿12个月时身高、体重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营养不良、贫血患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婴儿母亲进行换乳期喂养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提高母亲喂养认知水平,强化科学喂养意识,培养母亲合理的喂养行为,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
- 梁友芳陆焯平黄婉萍宋红潮
- 关键词:婴儿健康教育
- 儿童多动症、儿童自闭症与血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3
- 2002年
- 目的了解儿童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disorderwithhypractivity,ADHD)与儿童自闭症(autistcdisorder,AD)的行为与血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的关系。方法采用德国进口的检测血中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试剂(IMMUNOBIOLOGICALLABORATORIES,IBL)Noradrenalin(e)ELISA及SerotoninELISA,使用ThermoLabsystems雷勃酶标仪(MK3)测定。结果与正常儿对比,儿童多动症血中NE显著升高,5-HT显著下降,儿童自闭症血中5-HT显著升高,NE显著下降。结论血中单胺类神经递质与儿童的行为关系密切,检测血中NE、5-HT可以了解儿童行为模式起一定的作用。
- 罗丽茹梁友芳姚艺雄
-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单胺类神经递质儿童自闭症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
- 2010-2019年广西某综合医院HIV/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广西某综合医院HIV/AIDS病例的晚发现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0-2019年广西某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新发现HIV/AIDS病例,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HIV/AIDS病例中CD4检测比例逐年上升,总体CD4细胞平均值为216.84个/μl。2 014例HIV/AIDS病例中,符合晚发现病例定义的1 114例,晚发现率达55.3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在26~55岁(O R=1.69,P<0.05)、有异性性行为史(O R=1.67,P<0.01)、出现HIV相关临床症状(O R=7.85,P<0.01)、内科系统就诊者(O R=2.09,P<0.01)晚发现的风险更高;而有同性接触史(O R=0.61,P<0.05)则是晚发现的保护因素。结论 广西某综合医院HIV/AIDS病例晚发现率高。既往有异性性行为史、内科系统就诊者、HIV相关的临床症状是晚发现的独立危险因素。
- 冯天达滕春玲龙静铧蔡筱雯梁友芳
- 关键词:艾滋病免疫缺陷病毒
- 南宁市青秀区小学生行为问题现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南宁市青秀区小学生行为问题状况,为研究小学生行为问题的机制与干预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对南宁市青秀区5所小学3 061名6-14岁小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49%,男生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皆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975,6.454,6.760,7.393,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父亲经常打骂孩子、母亲偶尔或经常责骂孩子、父母关系不和睦以及经常吃零食是儿童多动行为的风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南宁青秀区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影响多动行为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家庭因素,尤其是家庭因素应引起充分重视。
- 梁友芳农清清韦宏旷何灏渝冯天达
- 喂养行为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了解婴幼儿期早期喂养行为特点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对在儿童保健门诊定期保健的843名健康婴幼儿(6—18月龄)及其喂养人进行喂养行为调查,并对婴幼儿的生长速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过30%的喂养人喂养时追着孩子喂食、进餐时看电彬玩玩具。多数喂养人在帮助和鼓励孩子独自进食方面存在不足,总是或经常如此的比例占29.4l%。23.84%喂养人经常强迫孩子进食。食物制备、喂养人行为、婴幼儿行为、喂养环境与体重、身长增长速度均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喂养行为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建议加强早期喂养行为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喂养环境的评估,进行预见性指导。
- 梁友芳朱丹梁绍莲宋红潮
- 关键词:生长发育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