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静

作品数:47 被引量:306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8篇动脉
  • 25篇冠状
  • 25篇冠状动脉
  • 13篇介入
  • 11篇冠状动脉介入
  • 9篇心病
  • 9篇介入治疗
  • 9篇冠心病
  • 8篇血管
  • 7篇动脉介入治疗
  • 7篇综合征
  • 6篇桡动脉
  • 6篇经皮冠状动脉...
  • 5篇动脉疾病
  • 5篇动脉介入
  • 5篇心肌
  • 5篇心律
  • 5篇心律失常
  • 5篇介入术
  • 5篇经皮冠状动脉...

机构

  • 4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市普仁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7篇梁静
  • 42篇周玉杰
  • 22篇杨丽霞
  • 19篇张琳琳
  • 14篇史冬梅
  • 13篇赵迎新
  • 13篇王志坚
  • 12篇柴萌
  • 10篇李月平
  • 9篇刘宇扬
  • 6篇刘晓丽
  • 5篇张妍
  • 5篇韩红亚
  • 4篇闫振娴
  • 4篇许晓晗
  • 4篇马涵英
  • 4篇周志明
  • 3篇谢英
  • 3篇葛海龙
  • 3篇王建龙

传媒

  • 19篇心肺血管病杂...
  • 7篇中国医药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第七届北京五...
  • 1篇THE 22...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接受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后出血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P2Y12受体拮抗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患者常用的预防血栓事件发生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研究发现不同个体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存在多样性,即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血小板反应性仍较高,血栓事件发生风险也较高(血小板功能检测提示血小板活性抑制不足);反之部分患者则血小板反应性过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过多),引发高出血风险。
席子惟刘巍高雅楠李格轩闫振娴梁静韩宏亚刘晓丽周玉杰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氯吡格雷出血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病死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缺血性心肌病伴左心室功能不全[射血分数(EF)<40%]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预后不良,研究比较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传统药物治疗对这组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明确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伴左心室功能不全(EF<40%)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152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58.2±23.4)岁,其中ICD植入患者15例(A组),传统药物治疗患者137例(B组),随访(14±3)个月,主要终点事件为任何原因的死亡。结果:A组患者只有1例(6.7%)死亡,但对其ICD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证实死亡为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B组患者死亡19例(13.9%),其中6例患者死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ICD植入患者的程控发现ICD共成功纠正心室颤动(VF)发作21次,持续性室速(VT)发作65次。结论:本研究提示ICD可降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
闫振娴周玉杰赵迎新李月平杨丽霞张琳琳梁静王志坚
关键词:心肌病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型室性心律失常病死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同血运重构治疗后生活质量的评价被引量:8
2012年
调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个月生活质量变化,并了解冠状动脉介入(PCI)和冠状动脉搭桥(CABG)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为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就诊患者中符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以及多支病变适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共1 012例,随机将患者PCI组(n=510)和CABG组(n=502),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使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患者就诊时和6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6个月后总结2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以及影响因素与生活质量变化的关系。结果:6个月后,2组治疗方法患者生活质量均较前明显改善(P<0.001),西雅图心绞痛量表5项分数均有明显提高。6个月时,生活质量分数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部分,PCI和CA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部分分数,CABG均优于冠状动脉介入组。在改善比率方面经比较CABG组在躯体受限程度(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和治疗满意程度(P<0.016)3项中优于PCI组。结论:以SAQ量表作为标准,PCI和CABG可以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CABG组在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治疗满意程度3项改善优于PCI组(P<0.05)。
杨丽霞周玉杰李月平王志坚张琳琳梁静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1例冠心病患者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小血管病变8年随访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采用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的介入治疗方法,处理直径≤2.5 mm小血管病变的远期预后。方法:筛选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中至少含有1支小血管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5 mm)需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入选其中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方案采用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并且包括小血管病变在内的全部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同时,术后6~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且资料完整的31例患者。统计小血管病变再狭窄发生率。随访8年,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进行生活质量测评,观察其生活质量改善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6~9个月时复查的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2例患者出现不足70%的再狭窄,因患者无典型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相关导联动态ST-T改变的心肌缺血证据,未行再次血运重建术。全部患者介入治疗术后5年内无典型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EQ-5D评分接近100分,无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介入治疗的5年后,18例患者开始出现逐渐加重的心肌缺血症状,8例患者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再次入院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术。全部患者无死亡、心肌梗死等恶性事件。EQ-5D评分虽低于5年内评分水平,但仍明显高于术前。结论:采用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的介入治疗策略处理直径≤2.5 mm小血管病变5年内预后良好,无MACE事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MACE事件的发生主要集中在5年后。主要不良事件为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
张琳琳周玉杰梁静杨丽霞王建龙
关键词:小血管病变血管成形术
双导丝聚力球囊预扩张对小血管支架置入术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双导丝聚力球囊预扩张较普通球囊能否降低小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术期并发症及改善支架置入术远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小血管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75mm)需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00例,完全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研究组:双导丝聚力球囊预扩张后置人支架;对照组:普通球囊预扩张后置人支架。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靶病变再狭窄发生率,12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7%(148例)与94.7%(142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2例)与5.3%(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研究组和对照组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3.4%(5/148)和7.O%(10/1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导丝聚力球囊较普通球囊扩张可降低小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术期手术并发症,并具有改善支架置入术远期预后的趋势。
张琳琳周玉杰赵迎新郭永和杨清闫振娴梁静杨丽霞王建龙
关键词:小血管病变血管成形术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现状被引量:24
2009年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确诊冠心病的诊断手段。与经股动脉径路相比,经桡动脉径路优点更为突出,可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使门诊冠状动脉造影成为现实。
梁静周玉杰张维君
关键词: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经桡动脉4F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于安贞医院就诊初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47例,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F导管组和5F导管组。比较两组间造影成功率、造影图像质量、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压迫止血时间、单导管完成率、导管打结率、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以及术中和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4h,术后4周行右桡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 4F导管组和5F导管组在造影成功率、造影图像质量、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单导管完成率、导管打结率、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压迫止血时间4F组显著短于5F组(4.62±0.98)h比(6.36±0.93)h,P<0.001。除5F组一例患者于术中出现心室颤动外,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院内、院外死亡、急性血栓事件、严重出血事件、前臂大血肿等;4F组桡动脉闭塞、桡动脉内膜增厚率均显著少于5F组(分别为0.60%比2.30%,P=0.038;1.10%比4.10%,P=0.003)。结论 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安全、可行,同时对桡动脉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压迫止血时间短,舒适度更高。
梁静周玉杰刘晓丽王志坚张琳琳杨丽霞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血管造影术
吸烟对不同性别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吸烟对不同性别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3 907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性别和吸烟状态分为男性吸烟组(2 118例)、男性非吸烟组(1 270例)、女性吸烟组(81例)、女性非吸烟组(438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对急性STEMI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影响及性别间差异。结果男性患者吸烟比例明显高于女性[62. 5%(2 118/3 388)比15. 6%(81/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女性患者年龄大于男性患者[(63±12)岁比(57±10)岁,P <0. 001]。男性吸烟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非吸烟组[4. 5%(95/2 118)比2. 7%(34/1 270),P=0. 008]。女性吸烟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非吸烟组[6. 2%(5/81)比1. 8%(8/438),P=0. 021]。校正基线影响因素后,吸烟是急性STEMI患者住院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女性的影响较男性更大(女性:比值比=2. 82,95%置信区间1. 43~5. 56,P=0. 024;男性:比值比=1. 62,95%置信区间1. 03~2. 54,P=0. 011;交互作用P=0. 045)。结论急性STEMI患者中女性吸烟比例明显低于男性,但女性吸烟患者住院死亡率更高。
杨丽霞周玉杰王志坚柴萌梁静张琳琳
关键词:吸烟性别
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单腔起搏器临床应用的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通过比较无导线起搏器和传统单腔起搏器在真实世界的临床应用,分析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就诊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并首次置入无导线起搏器和传统单腔起搏器的患者,收集临床基线资料,置入术中、出院前,术后1,3,6,12个月的起搏电学参数,记录与起搏器相关的再住院率、患者不适主诉、并发症及主要不良事件,不适主诉包括伤口疼痛、肩部疼痛,并发症包括气胸,囊袋血肿,电极脱位,股静脉穿刺部位血肿、出血,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主要不良事件包括置入器械移位,心脏穿孔,心包积液和感染。结果:共入选患者46例,其中置入无导线起搏器15例,置入传统单腔起搏器31例,手术成功率100%。无导线起搏器组置入时电学参数:阈值0.5(0.38,0.63)V/0.24 ms,感知(9.14±4.46)mV,阻抗(873.83±228.26)Ω,传统单腔起搏器组置入时电学参数:阈值(0.95±0.21)V/0.4 ms,感知(10.71±4.10)mV,阻抗(784.97±167.65)Ω,两组患者的电学参数在出院前,术后1,3,6,12个月均在理想范围且稳定。无导线起搏器组与传统单腔起搏器组相比,伤口疼痛(零vs. 25.8%,P=0.030),肩部疼痛(零vs. 22.6%,P=0.046)及总并发症发生率(零vs. 25.8%,P=0.030),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极脱位(零vs. 3.2%,P=0.482),气胸(零vs. 3.2%,P=0.482),囊袋血肿(零vs.19.4%,P=0.068)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再住院率(零vs. 9.7%,P=0.21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无导线起搏器组低于传统单腔起搏器组,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股静脉穿刺部位血肿、出血,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及置入器械移位,心脏穿孔,心包积液和感染等主要不良事件。结论: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手术成功率高,避免了囊袋和电极导线相关的并发症,创伤小,感染风险低,电学参数理想且稳定,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
梁静史冬梅李月平周玉杰张琳琳韩红亚柴萌孙铁男吴亚凤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单腔起搏器
戒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戒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3—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且术前吸烟的冠心病患者174例,依据术后6个月随访时是否戒烟将患者分为戒烟组(112例)及非戒烟组(62例)。分别于人院时及术后6个月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2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焦虑合并抑郁比例、HAMA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戒烟组患者HAMA评分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术前[6(5,11)分比10(7,12)分、21(16,25)分比28(22,30)分],且焦虑、抑郁及焦虑合并抑郁比例、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非戒烟组[20.5%(23/112)比38.7%(24/62)、16.1%(18/112)比30.6%(19/62)、6.3%(7/112)比17.7%(11/62)、6(5,11)分比12(8,15)分、21(16,25)分比27(21,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戒烟行为能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程度。
周志明梁静胡宾许晓晗程宇婧施超周玉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戒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