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静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血瘀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观察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癌性发热(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予清热散瘀解毒方,对照1组予血府逐瘀汤,对照2组予消炎痛。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1)治疗组短期及总体退热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5)。(2)治疗组、对照1组治疗后的卡氏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两组治疗后卡氏评分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对照组2治疗前后的卡氏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清热散瘀解毒方治疗癌性发热(血瘀证)可有效降低患者体温,缓解患者发热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 陈孟溪宋琳吴侠樊静
- 关键词:中医药临床
- 清热散瘀解毒方对EP性发热大鼠血清、下丘脑组织中cAMP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通过观察清热散瘀解毒方对EP性发热大鼠c AMP的影响,探讨该方的退热机理。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大鼠分为清热散瘀解毒方组(12只)、萘普生药物组(12只)、模型组(12只),每组注射2,4-二硝基苯酚进行小鼠非感染发热造模,然后分别灌入中药、西药、生理盐水(模型组和空白组)。2 h后测定体温及血清中c AMP的含量,比较分析不同药物对EP性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以及c AMP含量的变化。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灌药2 h后,体温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西药组血清和下丘脑c AMP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清热散瘀解毒方能降低EP性发热大鼠体温,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下调机体血清和下丘脑组织中c AMP含量相关。
- 李祖金樊静陈孟溪彭燕芬徐晓丹肖光辉
- 关键词:环磷酸腺苷
- 肝郁痰凝型鼻咽癌中医综合治疗减毒增效作用初步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按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标准,对肝郁痰凝型鼻咽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前瞻性初步对照研究,为该指南提供证据支撑。方法:将60例病理学诊断为鼻咽癌、临床分Ⅱ期或Ⅲ期、中医鼻咽癌肝郁痰凝证患者,随机分为西医观察组(简称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观察组(简称观察组),7wk为1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实体瘤近期疗效、急性放射性毒性反应等。结果:1中医证候改善疗效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瘤体近期疗效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93.3%、6.7%和80%、20%,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放射性毒性反应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毒性反应CTC评分分别为2.1分、2.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要求,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辨证论治,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肿瘤消退、减轻急性放射性毒性反应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樊静陈孟溪朱道奇
- 关键词:鼻咽癌肝郁痰凝型中医综合治疗疗效观察
- 肝郁痰凝型鼻咽癌中医综合治疗减毒增效作用临床研究
- 目的:按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标准,对肝郁痰凝型鼻咽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前瞻性初步对照研究,为该指南提供证据支撑。方法:将60例病理学诊断为鼻咽癌、临床分期Ⅱ期或Ⅲ期、符合中医鼻咽癌肝郁痰凝证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
- 樊静
- 关键词:鼻咽癌肝郁痰凝型中医综合治疗疗效观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