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仕洪
- 作品数:17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169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腹膜后肿瘤累及邻近脏器的CT,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肿瘤累及邻近脏器的影像学表现 ,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 :总结分析 46例邻近脏器受累的腹膜后肿瘤患者的术前CT、MRI资料。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 32例 ,良性 1 4例 ,肿瘤邻近脏器受累与肿瘤的良恶性无关。肾脏是最常受侵的脏器。下列征象提示可能需将受累肾脏切除 ;肿瘤生长穿通Gerota筋膜 ,与肾脏连接面大于肾周长的 1 / 3以上 ;肿瘤压迫造成肾和肾蒂移位 ;肿瘤包裹肾门结构 ;肿瘤侵及输尿管 ,导致肾盂严重积水等。肿瘤累及腔静脉多于动脉。常规CT和MRI增强检查 ,可准确显示脏器受累的征象。结论 :肾脏和腔静脉最易受到腹膜后肿瘤的侵及 ;规范CT、MRI检查能够清楚显示脏器受累的征象。
- 杨立叶慧义郭晓东赵红欧仕洪朱培新蔡祖龙
-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CTNMR成像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介入治疗被引量:1
- 2002年
- 欧仕洪颜学贤文星唐黎明杨洪斌李玲
- 关键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介入治疗CT表现
- ERCP术中显影剂排空延迟在慢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 目的探讨 ERCP 检查显影剂排空延迟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的价值及其意义。方法本组入选对象:2003年4月~2005年4月均在我院消化科诊治慢性胰腺炎患者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4~71岁,平均53.2±岁。...
- 周国华欧仕洪冷明芳周红宇王为陈叶青
- 文献传递
- 在ICU应用超声诊断危重病人气胸的临床评价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在ICU应用床旁超声诊断危重病人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9月—2006年7月ICU收治95例危重病人,进行床旁胸部超声检查,以“肺滑行”和“彗尾”征消失诊断气胸。在超声检查前后3h内行胸部CT和床旁X片检查,以CT结果为“标准”比较超声和X片诊断气胸的价值。结果95例危重病人中,CT确诊气胸24例27侧,超声诊断21例23侧,X片诊断5例5侧,相应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5.1%对18.5%(P<0.001),98.8%对100%(P=0.489),92.0%对100%(P=1.0),97.6%对88.1%(P=0.002)和96.8%对88.4%(P=0.009)。超声与CT诊断气胸的一致性高于X片。结论在ICU应用超声检查诊断气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危重病人气胸的诊断提供了简单、快速而安全有效的手段。
- 严振球贺端清袁延才欧仕洪李冬盛吕端
- 关键词:气胸超声检查危重患者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特征被引量:1
- 2013年
-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比较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的应用,已证实胃肠道大部分梭形细胞肿瘤不具有平滑肌或神经分化特征。Mazur等[1]于1983年首次提出间质瘤的概念。胃肠道间质瘤的起源可分别来自平滑肌、神经、
- 贾云岭晏正光欧阳志和欧仕洪陈昊炜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特征
- ERCP术中显影剂排空延迟在慢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 目的:探讨 ERCP 检查显影剂排空延迟对慢性胰腺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本组4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均进行 ERCP 检查,并观察显影剂排空延迟时间,与正常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ERCP 形态显示:主胰管增粗95.0...
- 周国华欧仕洪冷明芳周红宇王为陈叶青
-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
- 文献传递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介入治疗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是比较多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病变,对其肾脏功能是一种慢性的损害,本病的治疗外科难根除,内科无有效药物;近些年来本院应用选择性肾段动脉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5例,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欧仕洪欧阳志和谢春汉周昆鹏
- 关键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ERCP术中显影剂排空延迟在慢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07年
- CP是一种以复发性或持续性腹痛及进行性胰腺功能不全为特点,最后导致胰内、外分泌功能丧失的病变,临床症状常不典型,难以早期诊断和治疗。ERCP是诊断CP的主要方法之一,其重点观察胰管的形态学改变,很少涉及显影剂的排空时间。为此,本文分析CP患者行ERCP后显影剂的排空时间,旨在探讨显影剂排空时间在诊断CP的意义。
- 周国华欧仕洪冷明芳周红宇王为陈叶青
- 关键词:ERCP术慢性胰腺炎显影剂持续性腹痛形态学改变
- 支气管动脉造影血管与反复性咯血栓塞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不能有效止血及介入治疗后复发咯血的病因,从而寻找有效的治疗技术及手段。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1月期间,对13例顽固性咯血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行第二次介入治疗,对病变区支气管动脉及侧肢血管供血造影,如胸廓内外动脉、腹腔动脉、膈下动脉进行选择造影,选择性应用栓塞剂,栓塞出血动脉。结果咯血13例中支气管动脉出血再通有4例,6例栓塞了支气管动脉出血的主干道,另外2支小动脉参与病灶的血供并发出血。其他的8例再次寻找为其他异位供血动脉。随访3个月~1.5年,13例患者都未见复发。结论 有效栓塞病灶血供及其他异位供血动脉,以及介入栓塞后同时治疗咯血的原发病,能提高介入栓塞治疗大咯血远期疗效。
- 欧仕洪贾云岭欧阳志和晏正光谢春汉廖文凤
- 关键词:大咯血动脉性介入放射学
- 正常末端回肠影像学表现及分型被引量:1
- 2014年
- 近年来由于医学影像设备性能不断提高,数字化胃肠机日趋普及,影像质量得到改善,清晰度及分辨率大幅提升,促使对末端回肠疾病的认识得以深入和提高。而钡剂造影要对末端回肠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就得先了解正常末端回肠钡剂造影表现。末端回肠的正常影像学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少,作者总结分析作者医院多年来的正常末端回肠钡剂造影图像,并对其分型,报告如下。
- 贾云岭廖文凤晏正光陈昊炜欧仕洪肖祖斌
- 关键词:末端回肠影像学表现全消化道钡餐影像学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