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善增

作品数:40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6篇文学
  • 10篇文革
  • 7篇话语
  • 6篇小说
  • 5篇文革文学
  • 4篇新时期文学
  • 4篇学史
  • 4篇文学史
  • 3篇代文
  • 3篇叙事
  • 3篇人性
  • 3篇主流文学
  • 3篇文学话语
  • 3篇话语转换
  • 2篇学术界
  • 2篇意识形态
  • 2篇余华
  • 2篇政治
  • 2篇散文
  • 2篇现代文

机构

  • 23篇南京晓庄学院
  • 9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

  • 38篇武善增
  • 2篇丁帆
  • 2篇乔世华
  • 2篇刘晓蕾
  • 1篇李槟
  • 1篇朱明建
  • 1篇李玫
  • 1篇阎立峰
  • 1篇张晓晶
  • 1篇萧成
  • 1篇贾丽萍
  • 1篇林华翰
  • 1篇姜玉琴
  • 1篇余荣虎
  • 1篇李玲
  • 1篇李玲
  • 1篇傅元峰
  • 1篇吴宏凯
  • 1篇樊国宾
  • 1篇林婷

传媒

  • 3篇文艺争鸣
  • 3篇江苏社会科学
  • 3篇扬子江(评论...
  • 2篇河北学刊
  • 2篇齐鲁学刊
  • 2篇南京晓庄学院...
  • 2篇文学评论丛刊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小说评论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7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卫兵诗歌与天安门诗歌的内在联系与历史地位被引量:1
2009年
作为文革前期与后期重要的文学现象,红卫兵诗歌与天安门诗歌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和抒情模式,两者都是文革时期主流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政治语境和文化根源上看,红卫兵诗歌与天安门诗歌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天安门诗歌是文革主流文学的寻常组成部分,它不能承担揭开新时期文学序幕的历史任务。
武善增
关键词:历史地位
研究方法的转型与文学史建构模式的突围——评丁帆主编的《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被引量:1
2005年
过去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著史视角,始终驻留在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中原文学板块和以现代文明为主体的东南沿海文学板块上,以游牧文明为主体的西部文学仅有局部的、表层的涉及,很多重要的文学现象、社团流派、作家作品甚至被视为阙如;即使有局部的、表层的涉及,也仅仅是对中原文学板块与东南沿海文学板块的一种陪衬,没有展现出西部文学独立的精神内涵和美学特征.<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丁帆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学术贡献首先在于将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的面貌置于一个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学科研究序列,用一种西部文化精神的整体观来统摄西部文学中的每一个文学现象、社团流派和作家作品,从而实现对中国西部现代文学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的全面、深刻的把握.这一学术成就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上的一项学术空白,具有开创性意义.
武善增
关键词:西部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现象突围作家作品主编
“文革”主流文学的现代性根源被引量:2
2004年
将"文革"主流文学置放于世界文明和现代性发展的宏观背景中予以审视,我们发现,"民族国家"与"共产主义"之"宏大叙事"的诉求,"革命"的"新型主体"的建构,"合理性"之"价值理性"的膨胀,所有这一切,都给"文革"主流文学打上了深深的现代性烙印,标示着"文革"主流文学有其深刻的现代性根源。
武善增
关键词:宏大叙事
打工文学的话语困境被引量:4
2009年
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文学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其趋向和特征变得日益明显:娱乐化资讯成为社会文化的龙头导向,在市场需求的强有力的作用下,作家、文学评论家的态度、立场、精神姿态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武善增
关键词:话语主体意识形态话语新意识形态文学话语
论“文革”主流诗歌的抒情模态
2011年
1974年有一场关于新诗创作的理论探讨,这场理论探讨的基本内容是新诗如何向样板戏学习、如何贯彻"根本任务"论、如何运用"三突出"创作原则的问题。把握这场讨论的文学背景和理论内涵,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革"主流诗歌抒情模态的特征和根源。我们知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文革"运动的政治理论,这种理论义由许多分支理论构成,如文艺革命理论、教育革命理论、知识分子再教育理论、党内矛盾理论、卫生革命理论等。其中,文艺革命理论又由许多具体的理论观点构成。
武善增
关键词:文艺革命三突出诗创作文学背景意识形态领域
浅谈近十年中国小说创作的语言新变被引量:1
1997年
新时期文学一开始虽然没有完全剔除掉“文革”语言的痕迹,但恢复“五四”以来的语言传统已成必然。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都是对“五四”文学的继承。1985年以后,文学的多元化局面开始形成,小说语言的革新和变异构成了对传统文学的极大反叛,并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首先是小说语言的陌生化。
武善增
关键词:小说创作小说语言人物语言新时期文学叙述语言改革文学
再论“四五”天安门诗歌在文学史中的定位被引量:3
2004年
虽然“四五”天安门诗歌以江青一伙为政治批判指向 ,并且是人们真情实感的表达 ,但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的是“文革”主流文学的创作规范 ,完全符合“文革”主流文学的抒情模态 ,因此它没有疏离和对抗于“文革”主流文学 ,不能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序幕和开端。它只是“文革”
武善增
在平庸的精神废墟上寻找灵魂栖居的天堂——评陈继明的中篇小说《忧伤》被引量:2
2010年
读陈继明最新创作的中篇小说《忧伤》,不能不使我们想起他的长篇小说《一人一个天堂》。《一人一个天堂》是陈继明创作中的一座高峰,这部力作使他的创作处于一个崭新的起点上;而新作品《忧伤》的出现,则没有辜负人们的期待,它在《一人一个天堂》提供的艺术高度上,别开蹊径,
武善增
关键词:中篇小说栖居灵魂废墟
论“文革”文学制度的重建
2015年
本文从文学体制、文学规范、文学生产机制三个层面,展开对"文革"文学制度重建状况的考察。"文革"文学规范体系的重建,在"文革"文学制度的重建中居于核心性地位。"文革"文学体制的重建,为"文革"文学规范体系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条件。"文革"文学生产机制的重建过程,也是"文革"文学规范体系全面落实和实施的过程。
武善增
关键词:文学制度
论'文革文学'向'新时期文学'的话语转换--以1976-1978年为考察中心
'文革文学'向'新时期文学'的话语转换包括文学理论话语的转换与文学文本话语的转换两个方面.本文以'文革文学'话语为参照背景,通过对1976-1978年'文革文学'话语规范体系的瓦解过程、'文革文学'话语模态的颠覆状况的综...
武善增
关键词: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话语转换历史演变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