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室间隔
  • 4篇室间隔缺损
  • 4篇缺损
  • 4篇微创
  • 4篇间隔缺损
  • 4篇封堵
  • 3篇心脏
  • 3篇术后
  • 3篇微创封堵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封堵术
  • 2篇心动图
  • 2篇心脏病
  • 2篇手术
  • 2篇微创封堵术
  • 2篇先天性心脏
  • 2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介入
  • 2篇超声心动图

机构

  • 7篇青岛大学

作者

  • 7篇段书华
  • 6篇邢泉生
  • 4篇任悦义
  • 3篇侯可峰
  • 2篇曹倩
  • 2篇纪志娴
  • 2篇邸勇
  • 2篇万浩
  • 1篇武钦
  • 1篇王平善
  • 1篇邢介龙
  • 1篇荣佑宝
  • 1篇陈瑞
  • 1篇周彩萍

传媒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婴幼儿经胸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经胸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5年5月于我中心接受经胸微创封堵手术治疗的326例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319例,房间隔缺损7例。采用四腔心切面、大动脉短切面、左心室长轴切面和右心室流入道观等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周边的解剖关系,评估即刻封堵效果。结果 311例封堵成功,其中17例为少量左向右残余分流,16例新出现轻度三尖瓣反流或较术前加重,3例主动脉瓣新出现轻微反流。随访3月~5年,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瓣膜反流较术后减轻。结论 TEE作为一种简便、安全的监测手段,能够实时、直观、准确地反映手术情况,在经胸微创封堵手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段书华万浩邢介龙邢泉生
关键词: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先天性心脏病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后新发三尖瓣反流程度变化的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经胸微创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 VSD)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的变化原因。方法对经胸微创封堵成功的281例pm VSD患儿进行术前、术后即用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测评估,观察封堵术前、后室间隔缺损位置大小,术后1周,1、3、6、12、24、48、60个月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以了解术后疗效及有无并发症出现。结果封堵术后即刻有19例患儿出现三尖瓣反流不同程度加重的情况。随访过程中,轻度反流组中有12例患儿的反流程度较前减轻,1例加重至轻至中度反流;轻至中度反流组中2例减轻至轻度反流,1例加重至中度反流。结论经胸微创封堵pm VSD术后三尖瓣反流加重的原因可能为封堵器压迫三尖瓣腱索或瓣叶,输送鞘管损伤腱索及三尖瓣前叶部分腱索起源异常;术后三尖瓣反流减轻的原因可能为术后封堵器重新塑形,使得受压迫的腱索或瓣叶恢复到生理解剖状态。通过术前及术中超声可以准确评估三尖瓣前叶腱索位置,并了解缺损边缘组织结构的构成,为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提供依据,进一步减少或减轻三尖瓣反流等并发症。
万浩段书华周彩萍邢泉生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三尖瓣反流
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被引量:46
2010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手术方法,总结临床应用经验,观察中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采用改良新型输送系统封堵技术连续对136例膜部VSD患者施行修补,年龄3个月-15岁,平均年龄1.8岁;体重4.0-26.0 kg,平均体重12.7 kg;VSD直径3-12mm,平均5.1 mm。患者经胸部微创小切口(胸骨下端3-4 cm纵行小切口或胸骨左缘第3肋间2-3 cm横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于右心室表面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实时引导下,建立VSD输送轨道,将封堵器安放在VSD部位,封堵VSD。术后密切随访病情变化,按期复查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 136例患者中131例(96.3%)封堵成功,手术时间少于90 min,安置封堵器时间5-42 min(16.3±5.7 min)。89例(67.9%)采用对称封堵器,42例(32.1%)采用偏心封堵器。术后即刻用TEE监测,3例存在轻微残余分流,4例发生新的微量至轻度三尖瓣反流,但所有术前有三尖瓣反流患者未见反流加重,主动脉瓣未受影响,无左、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1例患者术后第4 d发生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但经内科处理3 d内恢复正常心律。5例(3.7%)术中改为常规体外循环手术。介入封堵成功的1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18.3±6.6个月)。随访期间3例原有轻微VSD残余分流者分流全部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三尖瓣和主动脉瓣反流,无血栓和溶血,无封堵器位置移动现象,未发现左、右心室流出道狭窄。手术切口隐蔽,基本不影响美观。结论在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VSD技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适用于大多数膜部限制性VSD患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结果尚需要随访观察。
邢泉生任悦义段书华侯可峰王平善荣佑宝
关键词:微创非体外循环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食管超声心动图
一个半心室修补术在双心室修补术后急性右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一个半心室修补术在双心室修补术后急性右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6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5例先天性心脏病行双心室修补术后出现急性右心功能不全,急诊在非体外循环下加做双向Glenn手术(即转换手术方式为一个半心室修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7~18个月;体重6~13 kg。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1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狭窄2例,法洛四联症合并三尖瓣狭窄2例。术后加强心肺功能维护,重点控制肺动脉压。结果急诊双向Glenn手术后72 h平均肺动脉压12~18 mm Hg。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3~182 h,ICU滞留时间2~13 d。住院期间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4例患者出院时静息不吸氧状态下经皮血氧饱和度为93%~99%,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地提高。随访4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3例,Ⅱ级1例。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一个半心室修补术可作为双心室修补术后发生急性右心功能不全的补救手术。
纪志娴邢泉生段书华任悦义侯可峰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
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患儿生存质量的评估
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是临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之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下外科修补术和经皮导管介入封...
段书华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微创手术介入封堵术
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先心病的远期随访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儿童先心病的临床经验及随访结果,探讨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行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12月,随访内容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临床症状、并发症处理、预后情况。将室间隔缺损病例按照年龄、体重及封堵器类型进行分组,对常见并发症(如新发主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52例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727例,封堵成功691例(95.05%);房间隔缺损19例及联合畸形6例均封堵成功。684例获随访,随访率为95.7%,随访时间3~13年,期间无一例死亡。室间隔缺损患儿随访结果:53例残余分流中,48例自愈;8例新发主动脉瓣轻微或轻度反流中,2例好转;1例迟发性心包积液;新发三尖瓣轻度反流或由轻度进展至中度反流的34例患儿中,13例恢复正常,2例由轻度反流进展至中度反流;1例新发间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仍在随访中,2例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已恢复;2例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儿中,1例恢复;38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儿中,5例恢复正常。偏心型及鞍型封堵器更易出现主动脉瓣反流(P<0.05),而不同封堵器类型中,三尖瓣反流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体重组中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畸形中,1例新发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并在1年后恢复正常。结论先心病经胸微创封堵技术结合了体外循环手术和导管介入手术治疗的优势,远期随访提示安全、有效,但需进行全生命周期随访和健康管理。
吕蓓陈瑞任悦义侯可峰段书华纪志娴曹倩邸勇武钦邢泉生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随访研究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后肺静脉梗阻的治疗探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矫治术后肺静脉梗阻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至2015-12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施行TAPVC矫治术后发生肺静脉梗阻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所有患儿均出院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回院复诊,包括经胸心脏超声多普勒、心电图、X线胸部正侧位片。以经胸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肺静脉流速>2 m/s为梗阻标准,诊断肺静脉梗阻。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反复心力衰竭、生长发育迟缓)确定二次手术时机。二次手术采用sutureless缝合技术和常规补片扩大技术。结果:术后发生肺静脉狭窄16例患儿无失访,其中7例吻合口周围狭窄(混合型1例,心下型3例,心上型2例,心内型1例);7例单支肺静脉狭窄,2例双支肺静脉狭窄,无三支及以上肺静脉狭窄。按术前Darling类型分:混合型2例,心下型5例,心上型5例,心内型4例。11例(68.8%)术后肺静脉狭窄流速增快发生在术后3~6个月。5例二次手术患儿中,4例采用sutureless缝合技术,1例采用常规补片扩大技术,均为吻合口周围梗阻狭窄,2例死亡,3例患儿随访中。结论:TAPVC矫治术后吻合口周围狭窄为主要二次手术适应证,并且需早期即行手术。
邸勇邢泉生任悦义王葵亮段书华曹倩
关键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脏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