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安民

作品数:59 被引量:1,027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6篇青藏
  • 23篇青藏高原
  • 13篇降水
  • 11篇热带
  • 10篇气候
  • 10篇环流
  • 9篇季风
  • 7篇夏季
  • 5篇气温
  • 5篇季节内振荡
  • 5篇大气环流
  • 4篇气相互作用
  • 4篇气旋
  • 4篇热带气旋
  • 4篇温度异常
  • 4篇夏季降水
  • 4篇个例
  • 4篇海表
  • 4篇海表温度
  • 4篇海表温度异常

机构

  • 5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9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成都信息工程...
  • 4篇中山大学
  • 4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9篇段安民
  • 24篇吴国雄
  • 12篇刘屹岷
  • 10篇王子谦
  • 5篇毛江玉
  • 4篇张琼
  • 4篇吴洪宝
  • 3篇阳坤
  • 3篇马耀明
  • 3篇何洁琳
  • 3篇肖志祥
  • 2篇王美蓉
  • 2篇朱伟军
  • 2篇田立德
  • 2篇胡文婷
  • 2篇任荣彩
  • 2篇巩远发
  • 2篇张镱锂
  • 2篇刘伯奇
  • 2篇李建平

传媒

  • 9篇大气科学
  • 6篇气象学报
  • 4篇南京气象学院...
  • 4篇中国科学:地...
  • 3篇科学通报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第26届中国...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4篇1998
  • 1篇199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副高脊面反转与亚洲夏季风爆发可预测性分析被引量:4
2003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揭示了副高脊面反转、季节转换轴建立与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关系基于脊面附近经向温度梯度指数,从理论上分析了季风爆发的可预报性.结果表明,在已知初始经向温度梯度、局地温度变率经向差异的情况下,可以提前对季风爆发迟早做出定性预测.
毛江玉段安民刘屹岷吴国雄
关键词:季风爆发可预测性
15世纪中叶火山喷发对青藏高原和北极水热组合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简称CMIP5)多模式集合平均与过去2000年全球变化网络(Past Global Changes 2k Network,简称PAGES2k)代用记录重建的15世纪中叶全球温度年代际变化特征非常一致,规避了模式和气候代用记录由于各自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两者的不匹配现象,为揭示自然因素主导气候变化的机理提供了完美时间窗口。而火山喷发作为15世纪中叶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外强迫,其对区域气候变化在年代际尺度的影响仍不清楚。本文利用通用地球系统模式过去千年集合模拟(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Last Millennium Ensemble,简称CESM-LME),分析了15世纪中叶连续火山喷发对北半球"两极"(青藏高原和北极)温度、降水和水热组合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5世纪中叶连续的火山喷发对青藏高原和北极夏季气候年代际变化的直接强迫作用,导致青藏高原和北极地区的温度和降水发生年代际尺度的下降和减少、水热组合趋于同向变化,而火山活动的间接作用可能通过影响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简称AO)和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简称AMOC)来调控冬季温度和降水的变化。
刘威史锋史锋薛惠鸿肖国桥效存德段安民
关键词:火山活动青藏高原年代际变化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模拟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的大气环流谱模式的最新版本SAMIL2.2.3系统分析了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式的三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都能模拟出热带地区气候平均季节内振荡(CISO)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其中Tiedtke方案相比于Manabe方案和Zhang-McFarlane方案,模拟出的CISO与观测更为接近.而SAMIL2.2.3模式对ISO年际变化部分(TISO)的模拟结果显示尽管SAMIL2.2.3相对于之前的版本对Tiedtke方案和Zhang-McFarlane方案针对不同问题做了必要调整,但三种积云参数化方案中只有Zhang-McFarlane方案能够模拟出27~50天TISO模态的东传特征.另外,SAMIL2.2.3与其较早版本SAMIL2.08中的Manabe方案完全相同,物理过程的其他部分如辐射方案和气溶胶条件有所调整,但仅后者能模拟出100E以西热带27~50天TISO模态的东传特征.因此,模式发展过程中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改进并非在每一方面上都产生正面效果.动力框架和物理过程,以及不同物理过程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改进模式的重要途径.
胡文婷段安民吴国雄
关键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季节内振荡大气环流模式
孟加拉湾热带风暴对青藏高原降水和土壤湿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JTWC提供的1981~2011年孟加拉湾热带风暴最佳路径资料,研究春季、初夏(AMJ)及秋冬季节(SOND)孟加拉湾风暴对青藏高原降水及土壤湿度的影响特征.研究表明:每年平均约1.35个孟加拉湾风暴能够影响青藏高原,5和10月是孟加拉湾风暴影响青藏高原的两个主要时期,且在AMJ生成的风暴比SOND影响范围更大,影响的纬度更偏北;孟加拉湾风暴引起的降水最大可超过当地当月降水量的50%,同时也能够占到整个季节的20%.资料分析还表明春季风暴降水引起的青藏高原表层土壤湿度异常大概能维持20~25 d,秋冬季节孟加拉湾风暴引起的高原积雪也仅能维持20 d左右便基本消融殆尽.数值试验表明青藏高原表层土壤湿度异常仅持续20 d左右,次表层异常则大概可以持续2个月,而更深层次土壤湿度异常则可维持数个月甚至更久.最后,统计关系还表明前期风暴引起的高原积雪及土壤湿度异常并不足以影响到东亚夏季降水,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无直接联系.近30年来孟加拉湾风暴强度增强,使得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孟加拉湾风暴对青藏高原春季降水的影响有所增强.
肖志祥段安民
关键词:热带风暴孟加拉湾土壤湿度WRF模式
定常条件下感热和地形影响的Rossby波被引量:8
2006年
通过在非绝热准地转线性模式中引入波动形式解,并确定适当的定解条件,用正交模方法求得了感热波的波动解。结果表明由于感热加热集中于近地层附近,其波动解具有与山脉波类似的波动垂直结构,波动等位相线随高度向西倾斜,波动能量向上传播。对NCEP/NCAR资料的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结果的合理性。大尺度大气定常波随纬度和季节有明显变化。热带地区定常波主要受潜热加热影响,副热带地区大气波动常表现为地形、潜热和感热加热的综合效应,而中纬度地区大气定常波则主要由地形和感热加热决定。
段安民吴国雄刘屹岷
关键词:定常波地形
当前重大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春夏气候的影响被引量:26
2016年
2015年秋冬季发生了21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文章在介绍厄尔尼诺事件的定义、特征、成因和影响东亚季风的物理过程的基础上,指出了厄尔尼诺事件对印度洋海温变化的影响,阐述了厄尔尼诺次年我国主雨带华南春雨和夏季主汛期(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期、华北东北雨期和华南后汛期)将出现降水增加,并给出2015年12月我国东部大范围环境污染与厄尔尼诺事件的联系和对2016年我国主雨带的预测分析。
刘屹岷刘伯奇任荣彩段安民毛江玉
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与制研进展
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等气候系统的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变化,不仅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格局和变化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东亚、北半球乃至全球的环流形势和异常产生深远影响。为此,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
马耀明胡泽勇田立德张凡段安民阳坤张镱锂杨永平
关键词: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对亚洲地区降水和环流的影响——2008年个例分析被引量:22
2011年
利用2008年多种台站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详细讨论了青藏高原夏季风季节内变化及其与印度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8年高原夏季风爆发偏早,降水偏多,季风活动有明显的季节内振荡特征、其准双周振荡特征与东亚夏季风指数和印度全区降水振荡周期相似。高原夏季风强(弱)时,印度全区及我国华北地区容易出现降水偏少(多)。高原夏季风偏强通常对应低层印缅槽偏东偏北,槽前水汽输送有利于高原东南部降水产生,而印度大陆受高压脊控制,为季风中断期。东亚低空西南风急流和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偏南,东亚季风降水主要发生在华东地区,南亚高压偏西偏弱;高原季风偏弱时,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抬,低空西南风急流偏西偏北,来自低纬的西南风水汽输送和源于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风水汽输送共同作用,有利于华北地区的降水偏多,同时南亚高压偏东偏强。高原夏季风的季节内变化与印度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呈显著反相关关系,其对应的大气非绝热加热的空间分布对南亚高压东西振荡有重要作用。
李菲段安民
关键词:季节内振荡印度夏季风
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的POP预报模型被引量:4
1998年
在对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SSTA)进行主振荡型(POP)分析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大尺度海洋运动状况和长期预报的特征引入了相位划分预报方案,将典型POP模态进行相位划分并综合考虑它们的相位承替规律预报SSTA未来发展趋势,独立样本事后预报结果证实相位划分预报方案能提供较好的预报信息。
段安民吴洪宝
关键词:海表温度异常主振荡型
基于WRF模式的青藏高原斜坡和平台加热影响亚洲夏季风的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青藏高原大地形的热力强迫作用对亚洲夏季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较高分辨率的WRF区域模式,探讨了高原不同区域(斜坡和平台)的地形加热分别对南亚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脉的斜坡地形加热对其周围局地的环流形势和降水影响十分明显,是南亚夏季风北支分量形成和维持的主导因子,也是斜坡上气流爬坡和降水发生的必要条件.斜坡加热对东亚夏季风也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它不仅加强了中国东部低空西南季风环流,还会造成北部南下的异常干冷空气的响应.斜坡上的地形加热作用也是对流层高层暖中心位置维持在斜坡上空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高原平台加热对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影响虽然没有喜马拉雅山脉斜坡加热那么显著,但是对南亚夏季风的影响范围更广,对经向哈得来环流影响更明显,能够调控高原以外更远处热带洋面上的西南季风环流.通过比较高原不同区域地形加热条件下的多种季风指数,进一步表明了高原地形加热对南亚和东亚夏季风均有增强作用,但是高原不同区域的地形加热对两类夏季风子系统又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王子谦段安民李茂善何编
关键词:青藏高原WRF模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