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义
-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解读和教法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经过修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更加合乎社会发展实际,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如何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对教材的研读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如何以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来发挥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导向作用,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也是一个必须重视和认真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种想法,本刊组织了此组笔谈。作者们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同时也是具有较高理论修养的科研人员,相信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够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以有益的启示。
- 段志义
-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解读教法研究教材编写教学行为开课
- 生态文明与人的幸福
- <正>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国策,并且从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上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这是党自十六大以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
- 段志义
- 文献传递
-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被引量:1
- 2009年
- 本文在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著名论断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对人的本质的种种误读,阐述了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的重要影响。
- 段志义
-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观法律基础道德修养
-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支撑刍议——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 2011年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支撑关系的实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对学科建设与教学实践之间相互支撑关系的实现形式进行探讨,以求对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进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提供一些参考。
- 杨建国段志义
- 关键词:学科建设
- 公民社会道德建设之探讨被引量:5
- 2009年
- 我国正步入公民社会,公共生活伦理应当成为我国当前社会道德建设的重心。公民自治既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道德的重要特征。因此公民社会里公共领域的道德建设也应从公民道德自治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公民社会的另一个特征是公民自愿组织的出现与存在。这些组织具有特定的伦理功能。这些功能表明这些组织既是公民道德实现自治的平台,也是我国公共生活领域公民伦理建设的主要途径。
- 谢军段志义
-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途径和方式。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类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人的全面发展只能在社会全面进步中实现。而人的全面发...
- 段志义
- 文献传递
- 浅析大学德育过程的主要特点
- 2001年
- 段志义
- 关键词:高校自我教育社会性德育
- 生态文明与人的幸福
-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国策,并且从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上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这是党自十六大以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 段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