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金英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石油勘探局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牙形刺
  • 2篇早三叠世
  • 2篇三叠
  • 2篇三叠世
  • 2篇古地理
  • 2篇古地理意义
  • 1篇动物
  • 1篇牙形石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类型
  • 1篇石炭
  • 1篇石炭纪
  • 1篇石炭系
  • 1篇浅水
  • 1篇浅滩
  • 1篇化石
  • 1篇古地理图
  • 1篇核形石
  • 1篇二叠纪
  • 1篇奥陶系

机构

  • 4篇江苏油田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苏石油勘探...

作者

  • 5篇段金英
  • 1篇杨守仁
  • 1篇王新平
  • 1篇郝维城

传媒

  • 4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2篇1993
  • 1篇1990
  • 2篇198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段金英:Pachycladina的生态环境及古地理意义
1989年
本文通过对宜兴张渚上青龙组Pachycladina与核形石关系的研究,指出这类牙形动物主要生活在潮下带浅滩藻坪相环境。同时,根据pachycladina及共生分子Paraehirognathus,Lonchodina,Neohindeodella的刺体变化和分布状况,对苏南地区早三叠世晚青龙期进行了古地理分区;苏州-宜兴一带为浅水区或浅滩,南京-靖江一带为深水区。
段金英
关键词:古地理图核形石早三叠世层位岩石类型
苏北滨海—宝应地区石炭系牙形刺被引量:5
1993年
本文记述了滨海县新港滨Ⅱ-2孔和宝应县黄浦黄10孔石炭系牙形刺13属16种5亚种和3个未定种。它们自下而上可归属4个牙形刺带和1个亚带。下石炭统的Siphonodella levis-Polyg-nathus inornatus带(含 Siphonodella eurylobata-Polygnaths streeli亚带)和 Gnathodus girtyi带;上石炭统的 Idiognathoides sulcatus带和 Idiognathodus delicatus-I.sinuosus带。
段金英
关键词:牙形刺石炭纪
江苏镇江Hypophiceras层中的二叠纪牙形石及其意义被引量:7
1993年
1985年,王新平等研究了江苏镇江大力山三叠系。因该区三叠系露头良好,化石较多,研究程度较高,成为江苏三叠系重要剖面。但是当时对二叠、三叠系界线问题,因浮土掩盖,未得解决。笔者于1992年重新研究了大力山三叠系剖面,在野外首次发现了该剖面三叠系与二叠系是连续沉积,在三叠系底部存在二叠纪腕足类与三叠纪双壳类、菊石混生现象,从而解决了该区三叠系与二叠系界线问题。
杨守仁王新平郝维城段金英
关键词:二叠纪牙形石动物化石
苏北地区奥陶系牙形刺及其色变指标被引量:9
1990年
本文记叙了苏北地区10个井孔的奥陶系牙形刺34属63种(包括2新种,2新亚种,1亲缘种,1比较种,11未定种),分属8个牙形刺带或组合(自下而上)。下奥陶统:1.Glyptoconus qua-draplicatus-Teridontus nakamurai组合带,2.Serratognathus diversus带,3.Baltoniodustriangularis带,4.Baltoniodus navis带,5.Eoplacognathus folicaceus-Periodon aculeatus组合带;中奥陶统:6.Scabbardella similaris带,7.Hamarodus europaeus带;上奥陶统:8.Spathognathodus dolboricus-Belodina hongzeensis-Pseudobeldina dispansa组合带。本区牙形刺色变指标普遍好于苏南,CAI值一般为2级至3级,为成熟期或高成熟期。
段金英
关键词:奥陶系牙形刺
Pachycladina的生态环境及古地理意义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通过对宜兴张渚上青龙组Pachycladina与核形石关系的研究,指出这类牙形动物主要生活在潮下带浅滩藻坪相环境。同时,根据pachycladina及共生分子Paraehirognathus,Lonchodina,Neohindeodella的刺体变化和分布状况,对苏南地区早三叠世晚青龙期进行了古地理分区;苏州—宜兴一带为浅水区或浅滩,南京—靖江一带为深水区。
段金英
关键词:古地理早三叠世浅水浅滩潮下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