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艳娥
- 作品数:63 被引量:28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南海蛇牙龙鰧属新记录--克氏蛇牙龙鰧(Kali kerberti)
- 2023年
- 2021年5月于南海中层渔业资源调查中采集保存鱼类样本1尾,依据其形态特征,鉴定为克氏蛇牙龙鰧(Kali kerberti)。蛇牙龙鰧属(Kali)隶属于鲈形目,叉齿鱼科,其突出特征为:体延长、侧扁,口大;前颌骨和齿骨具齿2行,内列齿向后弯曲、獠牙状;下颌前端联合处未骨质化;体裸露、无皮刺。克氏蛇牙龙鰧鉴别特征为:颅骨脆弱,上下颌弯曲、具鳃耙;前颌骨内列齿和齿骨中列齿显著延长、獠牙状;前颌骨内列齿5~6枚,其中4~5枚獠牙状齿;齿骨内列齿4~5枚。该调查首次在南海采集到蛇牙龙鰧属克氏蛇牙龙鰧,为南海的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可为南海叉齿鱼科鱼类的研究提供资料。
- 江艳娥蔡研聪蔡研聪孔啸兰张俊杨玉滔孔啸兰陈作志
-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
- 南海海域鸢乌贼生物学特征年际变化
- 根据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南海随机采集的鸢乌贼样本3462尾,比较其年际生物学特征的差异。鸢乌贼样本胴长范围为3~2190 mm,体质量范围为41~334 g,雄性与雌性之比范围为0.07~1.13,未成熟与成熟...
- 江艳娥张鹏林昭进陈作志方展强
- 关键词:鸢乌贼生物学
- 文献传递
-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竹䇲鱼微卫星标记开发与评价被引量:2
- 2020年
- 通过对竹䇲鱼(Trachurus japonicus)基因组进行RAD-seq高通量测序,共获得19920条微卫星序列,其中2、3核苷酸重复微卫星序列最多(82.11%)。选取89条2、3核苷酸重复的微卫星序列设计引物,经筛选后,共获得27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利用一个竹䇲鱼群体对通过筛选的微卫星标记的种群遗传学特征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7对引物扩增的序列中21个位点为2核苷酸重复,重复次数10~13次,6个位点为3核苷酸重复,重复次数为7~9次,等位基因数为3~19(平均9.8),表观杂合度(Ho)为0.344~0.938(平均0.654),期望杂合度(He)为0.336~0.880(平均0.72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18~0.882(平均0.707),表明开发的微卫星位点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哈迪-温伯格”平衡(HWE)检测结果显示,25个标记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WE。连锁不平衡检测表明各位点间无连锁不平衡现象。研究开发的27个微卫星标记可为竹䇲鱼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
- 孔啸兰孔啸兰李敏陈作志张俊许友伟
- 关键词:微卫星标记
- 西沙群岛冷泉区中层鱼类群落结构初探被引量:4
- 2022年
- 为了解冷泉生态系统鱼类种类组成,以及为相关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中层拖网对西沙群岛冷泉海域内外区域中层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采集鱼类12目31科62属106种,以灯笼鱼目和巨口鱼目为最主要类群。其中,冷泉海域11目30科54属84种;冷泉外海域6目13科32属60种。冷泉海域内外区域共有鱼类38种,共有优势种为斯氏蝰鱼(Chauliodus sloani)、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喀氏眶灯鱼(Diaphus garmani)。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I)表明,冷泉海域内外区域中层鱼类种类相似度为中等不相似(I=35.8%)。鱼类群落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冷泉海域显著大于冷泉外海域(P<0.01),但鱼类群落的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冷泉海域小于冷泉外海域(P<0.01)。从水层分布来看,冷泉海域内外中层鱼类群落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P<0.01);表层水域中层鱼类多样性冷泉区低于冷泉外部,而深层水域则相反。冷泉内外不同站位的群落组成之间在水层及时间上存在相关性,冷泉内部的白天深层和夜间深层相似性较高;冷泉内部夜间表层和冷泉外部夜间表层相似性较高。研究结果初步显示,冷泉内外中层鱼类群落组成差异显著,冷泉区中层鱼类种类更多,且深层水域的种类多样性较高;区分冷泉内外海域中层鱼类群落的关键种群为长鳍虹灯鱼(Bolinichthys longipes)和串灯鱼(Vinciguerria nimbara)等8种,累计贡献度达到56.06%。
- 田翰江艳娥张俊张俊徐姗楠陈作志于文明
- 关键词:冷泉优势种
- 南海北部近海水螅虫总纲四新种和二种新纪录研究(刺胞动物门,自育水母纲,水螅水母纲)被引量:6
- 2009年
- 记述了南海北部近海水螅虫总纲4新种和2新纪录,即自育水母纲的顶胃穴水母Sminthea apicigastrica Xu,Huanget Du,sp.nov.,水螅水母纲的距拟双手水母Codonorchis calcariformis Xu,Huanget Guo,sp.nov.,南海多管水母Aequorea nanhainensis Xu,Huanget Du,sp.nov.,四手多管水母Aequorea tetranema Xu,Huanget Du,sp.nov.,深水拟单手水母Paragotoea bathybia Kramp,1942和母螅镰螅水母Zanclea medusopolypata Boero,Bouillonet Gravili,2000。并讨论了新种与近缘种的区别,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杜飞雁许振祖黄加祺郭东晖江艳娥林昭进
- 关键词:刺胞动物门南海北部
- 常用鱼药漂白粉和氯杀宁对背角无齿蚌的毒性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试验以洱海流域的背角无齿蚌为研究对象,确定常用鱼药:漂白粉、氯杀宁对湖泊大型底栖动物背角无齿蚌的毒性影响。试验得出漂白粉作用下,背角无齿蚌24h、48h、72h、96h、120h、144h、168h的半致死率;氯杀宁作用下,背角无齿蚌24h、48h、72h、96h的半致死率;漂白粉有效氯安全浓度95.25~108.86mg/L;氯杀宁有效氯安全浓度3.32~3.55mg/L。通过显微镜观察,漂白粉和氯杀宁的主要作用部位为背角无齿蚌的呼吸系统,在其鳃上可见明显病变。
- 江艳娥杜丽娜陈小勇杨君兴
- 关键词:漂白粉背角无齿蚌毒性
- 南海西沙毗邻海域四种眶灯鱼的营养生态位
- 2024年
- 为探究南海西沙毗邻海域中层鱼类(mesopelagic fish)的食性及中层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生态位,本研究以南海西沙毗邻海域的4种中层鱼:亮眶灯鱼(Diaphus splendidus)、短距眶灯鱼(D.mollis)、灿烂眶灯鱼(D.fulgens)和吕氏眶灯鱼(D.luetkeni)为研究对象,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4种眶灯鱼的营养级、营养生态位以及主要食物来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4种眶灯鱼δ^(15)N范围为8.31‰~11.08‰,δ^(13)C范围为-21.88‰~-18.19‰;(2)4种眶灯鱼营养级存在差异,吕氏眶灯鱼(3.75)>亮眶灯鱼(3.63)>灿烂眶灯鱼(3.57)>短距眶灯鱼(3.41);(3)灿烂眶灯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最大,对饵料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食源丰富。亮眶灯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最小,对某些饵料生物选择性较强,摄食具有专一性;(4)4种眶灯鱼之间存在一定的食物资源摄取利用的竞争关系,但吕氏眶灯鱼与短距眶灯鱼不存在竞争;(5)贝叶斯混合模型表明浮游动物是4种眶灯鱼的主要饵料生物。本研究揭示了西沙毗邻海域4种眶灯鱼的主要食物来源和营养生态位特征,为研究中层鱼类的食性特征以及营养结构关系提供了基础数据,对深入开展中层鱼类对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等研究具有意义。
- 宋晓宇刘永李纯厚李纯厚赵金发王腾孔啸兰江艳娥孔啸兰
-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生态位食性
-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珠江口春季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的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采用线粒体COⅠ和12S rRNA基因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分析珠江口春季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并探究两种条形码在鱼卵和仔稚鱼种类鉴定中的适用性。研究共扩增样本391个,成功鉴定的鱼卵和仔稚鱼共7目25科42属60种(2种未鉴定到种)。其中,以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和数量最多,种类数占比为51.6%,数量占比为47.91%;其次为鲱形目(Clupeiformes),种类数占比为25%,数量占比为34.56%。优势种10种,其中凤鲚(Coilia mystus)优势度最高,为0.071;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最低,为0.014。COⅠ和12S rRNA基因片段扩增结果显示,鱼卵和仔稚鱼12S rRNA基因片段扩增成功率(95.60%)明显高于COⅠ基因(43.22%)。遗传距离和ABGD分析显示,COⅠ基因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5(平均0.003),种间遗传距离为0.061~0.376(平均0.253),两者间存在明显的“条形码间隙”,ABGD划分结果与数据库比对结果一致;12S r RNA基因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1(平均0.007),种间遗传距离为0.007~0.487(平均0.283),龟(Chelon haematocheila)和前鳞龟(Chelon affinis)种间遗传距离与种内遗传距离不形成“条形码间隙”,ABGD将其划分为同一种。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在种的分类阶元,所有物种均能聚为独立分支,得到有效区分。综上,线粒体COⅠ和12S rRNA条形码可有效鉴定珠江口大多数鱼卵和仔稚鱼,但是COⅠ基因扩增成功率较低,12S rRNA基因部分近缘物种存在区分困难的情况,两种基因结合使用更能提高鱼卵和仔稚鱼种类鉴定的成功率和准确性。
- 孔啸兰张帅陈作志林昭进林昭进江艳娥
- 关键词:DNA条形码
- 一种不同等级规格鱼类的捕捞筛选方法
- 一种不同等级规格鱼类的捕捞筛选方法,含以下步骤:制备分规格箱体,为长方体形框架,下框架和三个侧框架中设有相平行的间隔均匀的插杆,在剩余侧框架上设置有网片,在网片上设有开口,在开口上设有朝向箱体内部的漏斗形入口;在设有筛网...
- 孙典荣梁沛文林昭进江艳娥刘岩
- 文献传递
- 南海北部陆架区金线鱼矢耳石形态及其与体长、体质量关系被引量:6
- 2018年
- 根据2014年8月—2015年2月于南海北部海域采集的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 106尾,测量其耳石样本的长、宽、周长、面积等形态指标,分析耳石形态特征,以探讨其耳石形态特征与个体体长、体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金线鱼耳石的形态指标在雌、雄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耳石的宽、面积及长宽比在左右耳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耳石的长、最大半径、最小半径、周长、最小外接矩形面积和半径比在左右耳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主成分分析发现,耳石的长、宽、最大半径、最小半径、周长、面积、最小外接矩形面积和半径比这8个形态指标为金线鱼耳石的主要形态指标。金线鱼耳石主要形态指标与体长、体质量的最佳拟合函数为多项式函数。
- 彭露江艳娥徐姗楠陈作志
- 关键词:耳石南海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