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一鹏

作品数:66 被引量:1,029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地震
  • 14篇断层
  • 13篇第四纪
  • 13篇裂带
  • 11篇断裂带
  • 9篇青藏高原
  • 7篇地质
  • 7篇青藏
  • 7篇晚第四纪
  • 6篇地震危险
  • 6篇地震危险性
  • 6篇走滑
  • 6篇小江断裂
  • 6篇小江断裂带
  • 5篇地壳
  • 5篇地球动力
  • 5篇地球动力学
  • 5篇地震活动
  • 5篇断层活动
  • 4篇地震地质

机构

  • 52篇中国地震局
  • 13篇国家地震局
  • 7篇云南省地震局
  • 7篇新疆维吾尔自...
  • 4篇广东省地震局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青海省地震局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 2篇吉林省地震局
  • 1篇东京大学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麻省理工学院
  • 1篇孟菲斯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作者

  • 66篇汪一鹏
  • 21篇宋方敏
  • 13篇沈军
  • 10篇曹忠权
  • 9篇申旭辉
  • 7篇俞维贤
  • 6篇李传友
  • 5篇李志祥
  • 5篇任金卫
  • 4篇侯学英
  • 4篇邓起东
  • 4篇陈伟光
  • 4篇李莹甄
  • 3篇王存玉
  • 3篇张培震
  • 3篇黄卿团
  • 3篇马瑾
  • 3篇叶建青
  • 3篇徐锡伟
  • 2篇方仲景

传媒

  • 23篇地震地质
  • 7篇地震研究
  • 6篇中国地震
  • 3篇华北地震科学
  • 2篇华南地震
  • 2篇新疆地质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全国第四次火...
  • 1篇新中国地质科...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5篇1997
  • 6篇1996
  • 3篇1995
  • 5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90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漳州盆地岱山岩一珩坑北西向断裂带第四纪活动特征被引量:7
2001年
通过对岱山岩一珩坑北西向断裂两侧第四纪地层的分布、构造地貌的发育等资料 的分析,着重研究了该断裂带第四纪的活动特征,并探讨了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关 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带是一条第四纪以来垂直正断兼具左旋水平走滑的活动断 裂,在时间上断裂活动具有多期性;在空间上断裂活动具有迁移性;并在断裂的延伸方 向存在差异活动而具有分段性。该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宏观活动性和现今垂直形变活动性 明显,1445年在该断裂最具活动的地段发生6(1/4)级地震,表明该断裂现今仍在继续活动,今后仍有发生中强破坏性地震的可能。
黄卿团汪一鹏宋方敏庄进耀
关键词:第四纪活动特征漳州盆地地震活动
南北地震带强震迁移特征及其与南亚地震带的联系被引量:22
2007年
南北地震带1500年以来7级以上强震迁移显示出3种方式:由北往南大致等时距的迁移、由南往北多样式的迁移和一个时段内全带范围内的成组强震群发活动。从以往100年的强震活动分析,南北地震带的活动还与从缅甸至印尼苏门答腊的南亚地震带强震活动相关联,前者的强震往往滞后于后者几月至数年发生。因此,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西面海里发生8·7级大地震后南北地震带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不能忽视。南北地震带上述多种强震迁移活动特征既与印度板块向NNE的碰撞、俯冲过程有关,也与青藏高原与其东北缘稳定、坚硬的鄂尔多斯和阿拉善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
汪一鹏马瑾李传友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
太白维山山前断裂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1994年
本文立足于大量的野外第一手资料,综合解剖了太白维山山前断裂的几何结构,并就其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太白维山山前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表现为正断型,其几何结构和运动特征都有着相同的分段性。我们将其划分为三段,西段结构简单,晚更新世以来无明显活动;中段结构复杂,一直强烈活动;东段活动强度较低。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断裂(中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为0.4mm/a,全新世以来达到0.67mm/a,而且这种速率分布在断裂上变动幅度很大。断裂的活动以突然发生的快速错动事件为特征,近两万年以来沿断裂带可能发生了5次7级左右的地震事件,其平均重复间隔为3000年左右。
申旭辉汪一鹏
关键词:地震
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与块体运动
<正>据古地磁记录,自第三纪早期以来,印度大陆已向北推进了1500~2000km。青藏高原在受挤北移的同时,地壳压缩变厚,几乎达到正常地壳的两倍,达70~80km。因此,在横切高原1400km 左右的近南北向剖面上,地壳...
汪一鹏
文献传递
小江断裂带中段的北东向断裂与断块结构被引量:20
1997年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西支断裂间存在的NE向断裂是在第三纪NE向断裂的基础上,于第四纪中晚期开始新的活动,并具有左旋走滑运动的特征,有些在全新世仍有活动。它们的活动从属于小江断裂带的整体左旋走滑运动,其运动幅度和速率比近SN向小江东西支断裂小得多,但是由于它们的运动,使主断裂产生弯曲或阶区,形成有利于应力和应变集中的障碍。夹于东西支断裂之间的断块被NE向断裂切割为多个次级菱形和梭形断块,这些断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对断裂分段和地震孕育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沈军汪一鹏宋方敏曹忠权申旭辉俞维贤侯学英李志祥
关键词:小江断裂断块构造断层活动地震地质
小江断裂带中段盆地的发育阶段及其与区域构造运动的关系被引量:15
1997年
小江断裂带中段新生代发育的系列盆地,根据其发育阶段可分为始新世—渐新世、上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全新世4个阶段,并根据发育持续性可分为继承性、阶段性、复活性、新生性4种类型。由大比例尺填图所获资料及前人成果,介绍了各阶段盆地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机制,讨论了盆地发育与区域构造运动、断裂活动的关系。
宋方敏汪一鹏沈军曹忠权申旭辉俞维贤
关键词:小江断裂盆地断层活动断裂带
怒江缝合带上活动断裂新知被引量:5
1995年
怒江缝合带上活动断裂新知汪一鹏,任金卫,叶建青,沈军班公湖~安多~怒江缝合带被称为青藏高原第二缝合带,以蛇绿岩广泛出露为特征。该缝合带形成于晚株罗纪。安多至东巧一段是该缝合带出露现象相当丰富的段落,超基性岩体断续分布,高角度的逆冲断裂与低角度的逆掩断...
汪一鹏任金卫叶建青沈军
关键词:青藏高原第四纪
中国东部城市地区隐伏断裂上断点与最新活动时代关系的初步分析——以邢台、唐山地震区为例被引量:21
2007年
中国东部城市地区大多为较厚第四系松散物覆盖区,许多城市附近发育了具有相当规模的隐伏断裂。在这些第四系较厚覆盖区发育的隐伏断裂的上断点是否代表了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文中通过对邢台、唐山等发生过强震的中国东部城市附近地区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活动、地形变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来讨论这些较厚第四系覆盖区隐伏断裂的上断点与断裂的最新活动年代的关系问题。初步分析表明,作为邢台地震和唐山地震发震断裂的新河断裂和唐山断裂带,并不象其上断点显示的为晚更新世不活动断裂或者为局部活动段,而均为大型活动断裂。由此认为,在中国东部沉积层较厚地区,不能完全根据断裂断错的最新地层确定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对于一条穿过新沉积较厚地区的断裂,其最新活动时代应根据构造背景、断裂对新地层的控制作用、断错最新地层、新地层沉积厚度、构造地貌、地震活动、地形变、现今构造应力场等综合判定。
李传友汪一鹏王志才
关键词:隐伏断裂
青藏高原三维变形运动学的时段划分和新构造分区被引量:116
1998年
青藏高原形成至今经历了4个互有叠接的构造期。α期以南北缩短和向北推移为主,主要发生在45~35 Ma期间,β期表现为长周期缓慢隆升,在35~5.3 Ma期间占主导地位;γ期为短周期快速隆升阶段,自5.3Ma开始,3.0 Ma以后逐渐达到高峰;δ期以东西向伸展变形为特征,3.0 Ma以前出现在喜马拉雅地区,3.0 Ma以后遍及整个高原.第四纪以后表现为占主导地位的变形运动形式。根据γ期和δ期构造变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把青藏高原划分为西藏、羌塘和柴达木3个构造域。
马宗晋张家声汪一鹏
关键词:青藏高原位移速率
鲜水河断裂带断层间相互作用的触震与缓震效应被引量:23
2003年
探讨了断层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改变及对地震的触发与延缓效应,并以鲜水河断裂带不同断裂段时间上连续发生的4次M_s6.0以上地震为例,计算和分析了每次地震发生后,在周围其它断裂上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改变及其对后续地震的触发,以及1973年炉霍M_s7.6地震和1981年道孚M_s6.9地震发生后,在其周围最易破坏失稳的微破裂上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改变及对余震活动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这4次地震的累积触震与缓震效应加以定量考虑,对鲜水河断裂带各断裂段的地震潜势进行了重新计算,并与已有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检验和评估了鲜水河断裂带断层间相互作用触震与缓震效应的重要性。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每次地震都发生于受其先前发生的地震影响而产生同震库仑应力增加的断裂段上,不同断层间相互作用的触震和缓震效应导致地震复发概率的改变可高达30.5%以上,主震后的余震大多发生于同震库仑应力增加较高的微破裂上。
张秋文张培震王乘汪一鹏MichaelA.Ellis
关键词:断层相互作用地震潜势鲜水河断裂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