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宁

作品数:59 被引量:221H指数:7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血管
  • 16篇脑梗
  • 16篇脑梗死
  • 16篇梗死
  • 15篇急性
  • 14篇取栓
  • 9篇动脉
  • 9篇缺血
  • 9篇卒中
  • 9篇后循环
  • 9篇机械取栓
  • 8篇介入
  • 6篇血性
  • 5篇信号
  • 5篇神经功能
  • 5篇脑卒中
  • 4篇信号通路
  • 4篇血管内皮
  • 4篇通路
  • 4篇前循环

机构

  • 58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焦作煤业(集...

作者

  • 58篇汪宁
  • 47篇温昌明
  • 34篇张保朝
  • 34篇孙军
  • 26篇刘义锋
  • 8篇康梅娟
  • 8篇王洁
  • 8篇陈笛
  • 7篇王彦平
  • 5篇周静
  • 5篇闻公灵
  • 3篇高改云
  • 3篇樊宏伟
  • 2篇高毅
  • 1篇刘开祥
  • 1篇倪猛
  • 1篇孙晓
  • 1篇王艳萍
  • 1篇李刚
  • 1篇尹彩星

传媒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临床心身疾病...
  • 2篇中国CT和M...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年份

  • 6篇2025
  • 5篇2024
  • 8篇2023
  • 8篇2022
  • 13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TA的后循环ASPECT评分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成像(CTA)源影像的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CT(CTA pc-ASPECT)评分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VB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35例术前经CTA影像确诊的AVBO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34~84 (62.40±13.46)岁。患者均接受血管内治疗。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标准评定血管再通情况;观察靶血管远端栓塞、颅内出血等围手术期事件、血管内取栓相关并发症;依据治疗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值评定患者的早期临床预后。根据临床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对预后良好组的CTA pc-ASPECT评分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来测定曲线下面积及最佳界值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患者的早期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35例患者中,34例(97.1%)血管成功再通,6例术中发生靶血管远端栓塞,22例(62.9%)临床预后良好。单因素分析中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基线NIHSS评分、CTA pc-ASPECT评分比较 P值均<0.1,纳入多因素分析。对CTA pc-ASPECT评分进行ROC分析,结果提示曲线下面积是0.930(95%可信区间0.850~1.000),最佳界点值是7.5分(灵敏度72.7%,特异度1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A pc-ASPECT评分≥8分为AVBO血管内治疗后3个月良好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23.850,95%可信区间2.005~283.704, P<0.05)。 结论:CTA pc-ASPECT评分可独立预测AVBO患者血管内治疗早期临床预后。
高军温昌明孙军陈笛张东焕汪宁刘义锋张保朝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基底动脉后循环血管内治疗
基于Neuman理论的心理危机干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压力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Neuman理论的心理危机干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压力、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研究组41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心理疏导和睡眠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Neuman理论的心理危机干预,观察住院全程。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知觉压力量表、艾森克情绪稳定性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知觉压力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心理弹性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1)。干预后研究组艾森克情绪稳定性量表自卑感、抑郁性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负罪感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Neuman理论的心理危机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心理弹性,改善睡眠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李丽绚王洁贾玉段楚黎君温昌明孙军刘义锋汪宁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压力源情绪睡眠质量
豨莶草总黄酮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及CREB/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豨莶草总黄酮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对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及豨莶草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锂-毛果芸香碱诱导构建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豨莶草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给予5、10、20 mg/kg的剂量连续4 w灌胃治疗。治疗结束后,根据Racine分级标准对各组大鼠行为学进行评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CREB、p-CREB、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海马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神经元损伤明显,豨莶草各剂量组神经元损伤减轻,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评分、神经元凋亡率、IL-6、IL-1β、TNF-α、MDA及BDN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GSH-Px、p-CREB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豨莶草总黄酮各剂量组行为学评分、神经元凋亡率、IL-6、IL-1β、TNF-α、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GSH-Px、p-CREB和BDNF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豨莶草总黄酮可减轻SE大鼠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抑制神经元凋亡,可能与激活CREB/BDNF信号通路有关。
李祥欣陈笛孙军汪宁温昌明张保朝
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9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手术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早期组(n=51)和延期组(n=47)。早期组在发病72 h内进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延期组在发病72 h后进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栓塞成功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D-二聚体(D-D)]水平、血管内皮因子[血管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组栓塞成功率为94.12%(48/51),高于对照组的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MDA、D-D水平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两组SOD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早期组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ET-1水平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两组NO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早期组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3/51),低于延期组的21.28%(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可提高栓塞成功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氧化应激反应和血管内皮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延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
张奇郭彦俊汪宁孙军
关键词:血管栓塞术早期介入颅内动脉瘤破裂血管内皮因子
一种神经内科血管成形术用辅助支架
本发明涉及血管成形术辅助支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血管成形术用辅助支架,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中心处固接有放置架,且支撑板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且所述第一支撑...
汪宁张保朝温昌明宋志坤刘义锋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信号素7A水平变化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信号素7A(Sema7A)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8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在治疗前1 h及治疗结束后第3天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积分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疗效。治疗前1 h及治疗结束后第3天检测GFAP、中性粒细胞计数和Sema7A水平。根据临床疗效结果将临床总有效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将无效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结果80例患者中基本痊愈41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9例,无效10例。总有效70例,总有效率为87.50%,无效率为12.5%。在治疗前、治疗后,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GFAP、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Sema7A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0.05)。组内比较发现,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GFAP、中性粒细胞计数和Sema7A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清GFAP、中性粒细胞计数和Sema7A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积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0.05)。血清GFAP、中性粒细胞计数与NIHSS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P<0.05);Sema7A水平与NIHSS积分呈负相关(P<0.05),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GFAP、中性粒细胞计数和Sema7A水平影响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血清GFAP、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升高不利于预后,而Sema7A水平升高有利于临床疗效及预后。
张在行温昌明孙军高军陈笛汪宁刘义锋王彦平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血管内介入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
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钠肽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钠肽(BNP)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血清NSE、BNP、NGF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SF-36评分及血清NSE、BNP、NGF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NSE、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SF-36评分及血清N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汪宁张保朝温昌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钠肽神经生长因子
超时间窗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TREVO支架取栓再通有效性及对Vaspin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超时间窗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应用TREVO支架取栓再通的有效性及其对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01—2019-12南阳市中心医院超时间窗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TREVO支架取栓治疗。分析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72 h、90 d的NIHSS评分、MoCA评分、血清Vaspin水平,术后90 d mR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72 h、90 d相较术前NIHSS评分均降低,MoCA评分、血清Vaspin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术后90 d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优于对照组,mRS评分≤2者占比观察组(58%)显著高于对照组(38%),2组患者术后90 d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REVO支架取栓再通对超时间窗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术后患者血清Vaspin水平,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认知功能,改善预后。
康梅娟温昌明张保朝孙军刘义锋汪宁张东焕楚黎君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血管再通
葛根素对缺氧诱导PC12细胞神经损伤及JNK/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缺氧诱导的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分化细胞PC12细胞神经损伤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50 ng/ml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分化,对高分化的PC12细胞进行缺氧处理,再对缺氧诱导的PC12细胞进行不同浓度(0.1、1.0、10.0μmol/L)葛根素处理,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0.1、1.0、10.0μmol/L葛根素组,葛根素+JNK通路激活剂茴香霉素(AC)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活性氧(ROS)水平;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凋亡蛋白JNK/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低分化PC12细胞多呈椭圆形,聚集成小团簇状;高分化PC12细胞长出类似神经元样突起,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体积增大突起增多增长,形成网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PC12细胞活力、SOD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细胞内ROS含量、MDA水平及蛋白p-JNK、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缺氧组比较,0.1、1.0、10.0μmol/L葛根素组PC12细胞活力、SOD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细胞内ROS含量、MDA水平及蛋白p-JNK、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10.0μmol/L葛根素处理组比较,葛根素+AC组细胞活力、SOD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细胞内ROS含量、MDA水平及蛋白p-JNK、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葛根素能够保护缺氧诱导的PC12细胞神经损伤,可能与抑制JNK/MAPK通路的激活有关。
李祥欣陈笛孙军汪宁温昌明张保朝
关键词:葛根素缺氧PC12细胞神经损伤C-JUN氨基末端激酶
TREVO支架取栓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分析TREVO支架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取栓患者纳入研究并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TREVO支架取栓术治疗,治疗组(37例)采用TREVO支架取栓术联合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管再通成功率、具体取栓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凝血功能、90 d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成功率分别为91.89%(34/37)、88.57%(3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取栓时间、取栓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治疗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患者90 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6.49%(32/37)、60.0%(2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1%(3/37)、14.29%(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EVO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王彦平温昌明张保朝闻公灵孙军刘义锋汪宁钱晓宇
关键词:脑梗死机械取栓替罗非班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