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骨折
  • 15篇腰椎
  • 9篇手术
  • 9篇关节
  • 7篇椎弓
  • 7篇椎弓根
  • 7篇脱位
  • 7篇内固定
  • 6篇胸腰椎
  • 6篇椎间盘
  • 6篇椎间盘突出
  • 6篇后外侧
  • 5篇突出症
  • 5篇椎弓根器械
  • 5篇椎间盘突出症
  • 5篇股骨
  • 5篇复位
  • 4篇胸腰椎爆裂
  • 4篇胸腰椎爆裂骨...
  • 4篇腰椎爆裂骨折

机构

  • 24篇解放军第10...
  • 7篇解放军101...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无锡市中医医...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一0...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娄底市中心医...

作者

  • 43篇汪建良
  • 15篇骆宇春
  • 11篇蔡福金
  • 11篇朱建平
  • 10篇许科峰
  • 9篇陈伟南
  • 7篇金根洋
  • 7篇郭峰
  • 7篇谭章勇
  • 7篇于晓华
  • 7篇朱义用
  • 6篇刘卫峰
  • 6篇卢绪
  • 5篇肖俊
  • 5篇刘晓晖
  • 3篇刘富华
  • 3篇刘富华
  • 3篇沈小松
  • 3篇唐广满
  • 3篇许科峰

传媒

  • 8篇中国骨与关节...
  • 6篇骨与关节损伤...
  • 5篇颈腰痛杂志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华国际医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第十一届全军...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7
  • 2篇1996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研究采用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治疗髋臼前柱或耻骨支骨折的疗效及特点。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11年9月,对31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耻骨支骨折23例,髋臼前柱骨折8例)采用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治疗。患者采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取传统髂腹股沟入路的内外侧两端切口,分别自内外两个切口紧贴骨面向中间潜行剥离,相互贯通,形成耻骨支、髋臼前柱相通的隧道,并用骨膜剥离器撬拨扩大通道。根据通道内骨面预弯重建钛板,自外侧切口紧贴骨面插入预弯钛板,分别于钛板远近端钻孔拧入3枚左右螺钉固定钢板。结果本组患者获得5~29个月随访,平均14.1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按照Matta复位标准,术后解剖复位14例,复位良好16例,复位较差1例,优良率96.7%。按照Majeed评分,优19例,良11例,可1例,优良率96.7%。无感染、股神经或股血管损伤、静脉血栓、异位骨化及骨关节炎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髂腹股沟微创切口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
许科峰汪建良朱亚文肖俊卢绪刘卫峰谭章勇
关键词:骨盆骨折内固定微创
门形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门形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20例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切开复位门形钉内固定。结果本组获随访3~17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定标准:优16例,良3例,可1例。结论应用门形钉内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满意。
刘卫峰郭峰汪建良陈伟南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
腰椎弓成形复位固定器的临床应用
2004年
汪建良于晓华骆宇春张焱孙峥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手术方法软骨组织
胸腰椎爆裂骨折复位内固定后椎管形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椎弓根器械复位内固定治疗后椎管形态的变化及规律。方法对54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椎弓根器械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最短为2年的随访,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3~5d,术后12月及术后24月拍正侧位X片,并且术前均行损伤椎体及上下相邻椎体的CT检查,其中13例获得了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24个月时的CT资料。于侧位X片上来辨别椎体后缘有无骨性突起突入椎管,同时观察椎体形态变化;于CT片上测量椎管正中矢状径(Midsagital diameter MD)表示椎管占位程度。结果54例侧位X片上可看出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者术前有41例(75.9%),术后10例(18.5%),术后12月时4例(7.4%),至术后24个月时1例(1.9%);术前MD平均为50.3%(n=54)。有完整CT随访资料的13例中术后CT片MD平均为78.3%(P<0.05),术后24个月时平均MD为92.8(%n=13)。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弓根器械治疗后椎管间接减压作用明显,远期椎管可基本重塑至正常状态。
蔡福金骆宇春朱建平于晓华汪建良刘晓晖何俊山肖俊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椎弓根器械椎管
经后外侧入路前后一体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70例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前后一体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11~2014-11手术治疗的7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采用后外侧入路减压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内固定治疗。结果70例切口均一期愈合,均获得平均18(12—36)个月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椎弓根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d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外侧入路前后一体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减压彻底,良好恢复脊柱三柱稳定性的优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卢绪汪建良许科峰郭峰刘卫峰谭章勇卢海丹朱永生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脊髓损伤后外侧入路椎弓根钉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脱位断钩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自2001年1月~2011年5月.笔者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142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和244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其中3例(0.78%)出现钢板尖钩断裂即断钩,报告如下。
朱义用吴永昌汪建良
关键词:锁骨远端骨折脱位锁骨钩钢板
脊柱骨折术前应用抗凝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评价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在术前即应用抗凝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8—2013-05行脊柱骨折手术的13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实验组75例在入院时即开始给予口服利伐沙班10 mg/d抗凝治疗,术前12 h停止给药;对照组59例术前不应用抗凝药物;全部患者在术后12 h开始应用利伐沙班10 mg/d,治疗周期为28 d。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实验组行椎板减压加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方面较对照组相同手术患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行椎板减压术的患者中,2组无明显差异;2组术后深静脉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脊柱骨折术前应用抗凝药物不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却增加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增加了手术风险,因此术前应用抗凝药物没有明显必要性。
肖俊唐广满许科峰汪建良
关键词:脊柱骨折抗凝药物术前
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两种不同融合方法对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比较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两种不同融合法PLF与PLIF对峡部裂型滑脱的疗效。方法Ⅱ度以内腰椎峡部裂型滑脱共47例,一组22例,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行PLF(PLF组);另一组25例,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行PLIF(PLIF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ODI评分)、X线影像学结果(包括:滑脱矫正、滑脱节段椎间隙高度改变、滑脱节段前突角改变及骨融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后即刻X线影像学结果,包括:滑脱矫正、滑脱节段椎间盘高度、滑脱节段前突角,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年随访时,滑脱矫正及滑脱节段椎间隙高度的维持上PLIF组优于PLF组(P<0.05),骨融合率及滑脱节段前突角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间临床疗效(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内固定失败率PLF组高于PLIF组。结论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并PLF与PLIF都是治疗Ⅱ度以内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的有效方法,PLIF在对滑脱矫形的维持及结构的稳定上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PLF后期易出现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但临床疗效不受明显影响。
蔡福金骆宇春朱建平汪建良陈伟南刘晓晖
关键词:腰椎融合
骨盆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的救治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2月收治的85例骨盆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IS-ISS创伤评级标准评定伤情。结果本组患者ISS评分均大于16分,平均(33.3±15.5)分,成活60例,死亡25例,抢救成功率70.6%。结论骨盆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的死亡率较高,死亡患者大部分发生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早期应用合理的抢救措施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朱义用汪建良
关键词:骨盆骨折出血性休克死亡率
后外侧减压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后外侧减压结合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01医院2009年12月~2013年12月采用后外侧减压结合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本研究共36例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26~62岁,平均38.4岁。损伤节段:T_(11)10例,T_(12)14例,L_18例,L_24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坠落伤13例,压砸伤3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8例,D级8例,E级13例。通过对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诊时影像学指标神经功能的变化分析临床疗效。[结果]36例均获随诊,随诊时间12~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1年随诊时按Frankel评分标准,均有1~3级不同程度恢复,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术前明显改善。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随诊影像学检查示椎管狭窄率、Cobb角、椎体前后高度、神经功能恢复较术前明显改善,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外侧减压结合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创伤小,减压彻底,能良好的恢复脊柱的三柱稳定性,降低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卢绪汪建良许科峰郭峰刘卫峰谭章勇卢海丹朱永生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后外侧减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