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斌

作品数:19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理学

主题

  • 6篇稠油
  • 5篇盆地
  • 5篇化学组成
  • 4篇羌塘
  • 4篇羌塘盆地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萃取
  • 3篇黏度
  • 2篇页岩
  • 2篇油砂
  • 2篇源岩
  • 2篇粘度
  • 2篇溶剂
  • 2篇溶剂萃取
  • 2篇色谱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气相
  • 2篇气相色谱

机构

  • 18篇国家地质实验...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9篇沈斌
  • 18篇汪双清
  • 13篇孙玮琳
  • 5篇龚迎莉
  • 4篇秦婧
  • 4篇徐学敏
  • 3篇林壬子
  • 3篇杨佳佳
  • 2篇芦苒
  • 1篇李琦
  • 1篇师生宝
  • 1篇陈践发
  • 1篇胡俊杰
  • 1篇石富
  • 1篇严开峰
  • 1篇王蕾
  • 1篇葛东升

传媒

  • 5篇岩矿测试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学报(石...
  • 2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分析仪器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辐射对稠油化学组成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微波开采技术可通过电磁波向储层释放物理能量,实现从油藏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体加热"。针对辽河、胜利、吐哈3个油田的普通稠油特性,开展了实验室微波辐射研究,并对辐射前后稠油化学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可引发稠油一系列化学反应,主要方向是从较大分子碎裂为较小分子。杂原子化合物易于发生微波化学反应,导致各非烃组分含量的明显变化和分子级分布模式的改变。主要是从分子质量较高的非烃分子裂解出分子质量较小的高极性非烃分子,并从非烃生成烃类化合物。微波辐射也可能会使大芳烃分子发生侧链断裂,但对小分子烃类(饱和烃和芳烃)化合物的分子分布模式无明显影响。
汪双清沈斌孙玮琳
关键词:稠油开发微波辐射降黏
页岩气解析测试中的几个问题——以柴达木盆地柴页1井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岩石含气量是页岩气资源量评价及勘探开发的关键性技术指标,其测试技术与方法尚处于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利用恒温解析-氢火焰离子检测法对柴达木盆地柴页1井侏罗系大煤沟组不同岩性的岩心进行了页岩气解析测试,通过对解析曲线和含气量数据分析研究发现:1页岩气解析测试的气体释放过程包括一系列的复杂解析过程,而非简单的解吸附过程,具有多级性,其解析速率曲线表现出多峰性;2岩石中吸附气的解吸量在早期恒温解析阶段遵循USBM直线规律,这一时间段的解析数据适合于计算损失气量;3岩石中的残余气是被岩石的物理构造所限滞的气体部分,应该在将岩石粉碎后测定;4将含页岩气岩心短期封存对于解析气测定结果的影响不大,在30天内完成测试即可。这些认识对于页岩气解析测试技术方法的改进、完善与规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汪双清邵广宇秦婧芦苒沈斌孙玮琳徐学敏
关键词:页岩气
土壤和沉积物中苯系物的热解析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热解析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系统研究了利用内标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的苯系物(BTEX)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检测下限低,适用于近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样品中BTEX的分析测试。确定了以4-溴氟苯为内标化合物的有效性,并测定了其与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单组分之间的质量-峰面积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全部在0.99以上。用实际土壤和海洋沉积物样品和人工合成样品考察了方法的重现性、回收率和检出限,均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各单组分的检出限均不高于10 ng/g。
汪双清秦婧孙玮琳沈斌杨佳佳严开峰
关键词:热解析气相色谱内标法苯系物沉积物
稠油开采过程中储层内有机质分异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针对辽河、大庆、大港3个油田7个不同油藏的稠油特性,进行了储层内原油有机质分异现象的研究。通过对稠油及其对应层位油砂抽提物的黏度和化学组成的系统对比剖析,考察稠油开采过程中油-岩相互作用对储层内原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油-岩相互作用导致采油过程中储层内有机质的严重分异;稠油各组分分异主要取决于其极性(吸附性)及其在储层内形成氢键的能力或与砂体矿物的润湿性;在特定条件下,分子质量大小和分子的热运动能力也是影响稠油组分分异行为的重要因素。
汪双清沈斌孙玮琳
关键词:稠油开采油砂化学组成分子质量黏度
棒状薄层色谱法(TLC-FID)预测储层稠油粘度被引量:2
2011年
介绍了一种利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联用技术(TLC-FID)预测储层中稠油粘度的方法,方便、快捷、经济。该方法包括3个步骤:首先,在工作区块内选取代表性稠油样品,用柱色谱制备出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组分,标定各组分在TLC-FID上的相对峰面积—质量校正系数;在此基础上,对一定数量稠油样品进行粘度测定和TLC-FID分析,建立工作区内稠油粘度与TLC-FID数据之间的指数数学关系;最后,测定待预测油层油砂抽提物的TLC-FID数据,通过所建立的数学关系计算其粘度。文中基于我国某油田特定区块的27个稠油样品,对该油田一口单井的152个油砂样品进行了应用研究,建立了该井的储层稠油粘度剖面,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汪双清孙玮琳沈斌王蕾
关键词:稠油族组成油砂
烃源岩氯仿沥青的加速溶剂萃取和传统萃取方法的对比被引量:1
2012年
对于加速溶剂萃取方法(ASE)与索氏抽提、超声波萃取、微波萃取、振荡萃取等传统提取方法在烃源岩样品中可溶有机质的萃取效果方面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ASE对于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的萃取效果与传统萃取方法有较好的可比性。与传统方法相比,ASE测定烃源岩氯仿沥青"A"的重现性更好,所得氯仿沥青"A"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为2.6%;对于饱和烃和芳香烃组分的回收率优于其它方法,有利于对于饱和烃与芳烃的后续分子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此外,ASE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萃取时间短,消耗溶剂少,是一种便捷和环保的萃取方式。
龚迎莉汪双清孙玮琳沈斌
关键词:加速溶剂萃取烃源岩
海底表层沉积物中苯系物含量对海域油气指示作用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国内外研究表明钻井岩心和海底沉积物样品中单环芳烃(BTEX)指标异常与油气藏直接相关并具有高分辨、高精度特征,是有价值的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指标;但由于较深沉积物样品的采集与检测技术成本较高,限制了BTEX指标在海域油气化探工作中的推广应用。本文利用渤海北部辽东湾海域浅海的表层沉积物,通过热解析与气相色谱技术方法对其苯系物含量的特征开展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油气藏和生油凹陷上方的苯系物含量总体高于凹陷外样品,尤其是对二甲苯和间二甲苯均表现出明显差异,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苯系物含量对生烃凹陷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本文证实了利用表层沉积物中BTEX含量预测含油气前景区的有效性,热解析气相色谱检测苯系物含量方便快捷,减小了采样成本和分析成本,显示该技术方法在海域油气化探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对苯系物含量异常点的分析表明,在沿岸及张性断裂上方BTEX含量出现异常高值,显示人类活动以及断裂构造对表层沉积物中的苯系物含量有明显影响,因此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地质特征和其他化探指标综合分析,以降低单一化探指标的多解性。
秦婧汪双清孙玮琳杨佳佳沈斌
关键词:苯系物沉积物油气化探
辽河超稠油的化学组成特征及其致黏因素探讨被引量:9
2010年
基于对辽河油田2个超稠油化学组成的系统剖析,研究了辽河油田超稠油的致黏因素,以及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稠油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辽河盆地曙光油田超稠油具有成熟度低,胶质、沥青质含量特别高,低相对分子质量组分特别少,并且遭受过严重生物降解等特征。胶质和沥青质的总质量分数接近70%,尤其是沥青质质量分数在40%以上,明显高于国内一般稠油。气相色谱可检测物的总质量分数在饱和烃、芳烃馏分中低于22%,在酸性非烃和中性非烃馏分中分别低于15%和1%。饱和烃中正构烷烃及支链、直链烷烃接近消耗殆尽,GC-MS检测到的几乎全部是孕甾烷、重排甾烷和降藿烷系列化合物。低成熟度和强烈的次生降解作用是其形成的石油地球化学条件,极高含量的大分子组分和极性非烃组分是其具有高黏度的化学组成基础。
汪双清沈斌林壬子
关键词:超稠油化学组成黏度地球化学
羌塘盆地主要中生代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位于青藏高原的羌塘盆地是我国陆上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具有较好勘探前景的含油气盆地,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地质条件,对于羌塘盆地的油气勘探还存在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地质科学问题和技术方法问题。本文通过对164块采自羌塘盆地中生代主要...
沈斌
关键词:羌塘盆地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干酪根
文献传递
生油岩中有机质加速溶剂萃取和索氏萃取方法对比被引量:8
2009年
文章报道通过与传统的索氏萃取方法的对比,对于加速溶剂萃取(ASE 200)技术用于烃源岩可溶有机质萃取的实验方法研究结果。利用东北地区的1个泥岩样品,探讨了分散度、温度、压力对加速溶剂萃取技术的影响,确定最优化的萃取条件参数:分散度为8∶3、温度110℃、萃取压力10.3 MPa。进行方法的重现性实验,萃取结果具有很好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2.6%。回收率达到了90%以上。采用吐哈盆地的东深1井的1个油页岩样品,从抽提的有机质、饱和烃和芳香烃组分的量上对加速溶剂萃取与传统索氏萃取进行了方法比较。采用6个样品进一步对饱和烃和芳香烃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对比,加速溶剂萃取的烷烃、萜类、甾烷、芳烃等系列化合物的相对丰度、色谱-质谱特征、有机地化参数指标结果均与经典的索氏萃取的结果相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加速溶剂萃取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及样品前处理。
龚迎莉孙玮琳汪双清沈斌
关键词:加速溶剂萃取生油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