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仁旺 作品数:60 被引量:291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农业科学 更多>>
能谱CT肺灌注血容量图对肺癌癌周组织灌注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采用能谱CT肺灌注血容量(lung perfused blood volume,LPBV)图像对肺癌组织癌周灌注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且均经病理确诊的30例肺癌患者行能谱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的延迟时间分别为25、55和140s。在平扫图像上测量肿瘤直径,在增强动脉期的LPBV图像上分别测量肺癌实质、癌周<3cm的肺组织及健侧对应区域内的肺组织的灌注碘基值。比较所有病例及周围型肺癌中癌周灌注与健侧肺灌注的差异性,比较不同肺癌分型(中心型与周围型)癌周灌注的差异性,并对癌周灌注与肿瘤大小、肿瘤实质灌注与肿瘤大小、肿瘤实质灌注与癌周灌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癌周肺灌注与健侧肺灌注分别为(0.74±0.56)和(1.20±0.53)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0,P<0.01;癌周灌注在中心型和周围型肺癌分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P=0.08;癌周灌注与肿瘤大小之间无相关性,r=-0.31,P=0.09;癌周灌注与肿瘤实质灌注存在相关性,r=0.42,P=0.02;肿瘤实质灌注与肿瘤大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57,P<0.01。结论:能谱CT的LPBV图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肺癌周围组织的灌注情况,对肺癌诊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李梦颖 浦仁旺 李智勇 葛莹 包如意 刘爱连关键词:能谱CT 血流灌注 灌注 压缩感知高倍数加速因子对3D NerveVIEW臂丛神经磁共振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索压缩感知技术(CS)高倍数加速因子(AF)对3D NerveVIEW臂丛神经MRI图像质量及扫描时间的影响。方法招募受检者24例[男10例,平均年龄(45.92±16.73)岁],其中17例健康受检者,7例臂丛损伤受检者。3.0 T MR行结合平行采样技术(SENSE)以及CS的臂丛神经3D NerveVIEW序列扫描,采用的AF分别为SENSE=2,CS=2、4、6、8、10、12。两观察者在原始图上划定感兴趣区(ROI)测量信号强度(SI)和标准差(SD),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四分法主观评分。组内相关系数(ICC)、Kappa检验两位观察者测量数据和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若一致性良好,选择高年资医师主观评分进行后续分析。使用Friedman检验不同AF之间SNR、CNR及主观评分的差异性。若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使用最小差异性检验(LSD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两位观察者测量数据和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ICC 0787~0.995,Kappa 0.778~0.882)。不同AF之间SNR、CNR和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CS=8时,左右侧神经干SNR较常规SENSE=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CS=10时,左右侧神经干CNR,左右侧神经根SNR、CNR及主观评分较SENSE=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CS的臂丛神经3D NerveVIEW序列随着AF的增加,扫描时间逐渐降低。CS=6对比SENSE=2,在确保图像质量前提下,扫描时间缩短64.31%,临床推荐使用CS=6行臂丛神经3D NerveVIEW序列扫描。 张浩南 浦仁旺 宋清伟 张楠 宋宇 王楠 张子敬关键词:臂丛神经 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 压缩感知对腰骶丛神经3D-T_(2)^(*)-FFE磁共振成像的价值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索压缩感知技术(CS)加速因子(AF)对腰骶丛神经3D-T_(2)^(*)-FFE磁共振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志愿者21例[男10例,平均年龄(45.00±13.85)岁]。3.0T MR结合平行采样技术(SENSE)以及CS的腰骶丛神经3D-T_(2)^(*)-FFE序列扫描,采用的AF分别为SENSE AF=2、CS AF=2、3、4、5、6。由两名观察者在原始图上划定感兴趣区测量信号强度(SI)和噪声强度(SD),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对图像质量进行四分法主观评分。组内相关系数(ICC)、Kappa检验两观察者测量数据和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若一致性良好,选择高年资医师主观评分进行后续分析。使用Friedman检验不同AF之间SNR、CNR及主观评分的差异性。若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则使用最小差异性检验(LSD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两名观察者测量数据和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ICC:0.841~0.998,Kappa:0.774~0.915)。不同AF之间SNR、CNR和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ENSE 2相比,当CS=2时,多个节段神经节、神经干主观评分及客观评分增高(P<0.05);CS=3时,其主观与客观评估增高(P<0.05)或相仿;CS≥4时,多节段神经节、神经干主观评分明显降低(P<0.05),SNR、CNR也下降(P<0.05)。结论腰骶丛神经3D-T_(2)^(*)-FFE序列随着AF的增加,扫描时间逐渐降低。CS AF=3对比SENSE AF=2,在确保图像质量前提下,扫描时间缩短43.11%。临床推荐使用CS=3行腰骶丛神经3D-T_(2)^(*)-FFE序列扫描。 刘娜 张浩南 宋清伟 苗延巍 浦仁旺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 初探压缩感知高倍数加速因子对颈动脉3D-TOF-MRA的影响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索压缩感知(CS)技术高倍数加速因子对颈动脉3D-TOF-MRA序列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22例[男15例,平均(54.41±18.18)岁],3.0T MR行颈动脉3D-TOF扫描,以传统的SENSE=1.6为A组,分别设CS=4、6、8为B、C、D组。扫描时间分别是258 s、206 s、138 s、106 s。在颈动脉分叉以下3个层面的两侧血管以及胸锁乳突肌勾画感兴趣区,测量其信号强度(SI)和噪声强度(SD),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在相同3个层面测量两侧颈总动脉最大径与最小径。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用四分法对四组重建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Wilcoxon检验两侧SNR、CNR的差异性,若无差异,选择左侧进行下一步的检验。使用Kappa检验两观察者评分的一致性,若一致性良好,选择高年资医师主观评分进行后续分析。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4组SNR、CNR、两侧颈总动脉最大径、最小径以及主观评分的差异性。若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4组测量数据两侧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观察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P=0.880)。4组的SNR、CNR、两侧颈总动脉最大径和最小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组与B、C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颈动脉3D-TOF序列随着加速因子CS的增加,扫描时间逐渐降低。CS=6对比SENSE=1.6,在确保图像质量前提下,扫描时间降低了46.51%,临床推荐使用CS=6行颈部3D-TOF序列扫描。 张浩南 宋清伟 王家正 刘爱连 张楠 宋宇 浦仁旺关键词:颈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压缩感知 能谱CT成像多个测量参数分析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能谱CT扫描所测量CT值与碘浓度之间的关系,测量未知成分混合物的衰减系数、混合物密度和有效原子序数。方法:采用GE公司标准定量分析体模,体模圆周上9个孔,共安装3个试管(ROI1,ROI2,ROI3),试管长度100 mm,外径25 mm,内径18 mm,其内装有不同浓度标准碘液,浓度依次为0.6 mg/m L、0.4 mg/m L、0.2 mg/m L。结果:能谱CT成像可以探讨多参数成像,可以获得CT单能量成像,混合能量图像、能谱曲线//有效原子序数、混合物的密度对临床诊断的多参数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结论:通过能谱CT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结合分析,可以测量多个成像参数。 盖立平 刘爱连 孙美玉 刘义军 孙芹敏 刘静红 鞠烨 浦仁旺 田士峰 李烨 丁晓东 王礼 王桂莲 孙福伯关键词:能谱成像 碘含量 头部不同头围受检者CT低剂量扫描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头围受检者CT低剂量扫描参数的优化方法,以降低辐射剂量。方法对270例行颅脑扫描的患者按头围大小不同均分成Ⅰ、Ⅱ、Ⅲ3个组,每组再按扫描层面不同随机均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患者行常规280mA扫描后,经患者同意,分别以240mA、200mA、160mA、120mA对每个亚组的特定层面进行扫描,同时在图像上测量SD值,由3位医师进行双盲法阅片,使用5分制评分,综合评分结果计算出不同头围、不同剂量下5等级的图像数,并统计比较各组间图像质量评分,评价SD值及剂量指数(CTDI)的差异性。结果各等级图像数在3个组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Ⅰ组:120mA与其余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图像质量差;Ⅱ组:120 mA、160 mA与其余各组比较,图像质量差(P<0.001);Ⅲ组:120 mA、160 mA、200mA图像质量均差。质量差的图像评分均值均<3分,SD>4.5,不能达到诊断要求,与常规剂量280 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组160mA扫描最优,即保证图像质量同时剂量最低,较常规280mA剂量降低约42.3%;Ⅱ组200mA扫描最优,剂量降低约27.9%;Ⅲ组240mA扫描最优,剂量降低约14.3%。SD值≤4.5为宜。 李斌 刘义军 刘婷 浦仁旺关键词:16层螺旋CT 颅脑 中小体质指数患者腹部能谱CT血管成像双低扫描方案优化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腹部能谱CT血管成像双低扫描方案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疑腹部病变需行全腹血管CT成像BMI≤25的患者367例。首先按照首诊时间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根据体质指数(BMI)分成两个亚组,BMI≤22为实验1组或对照1组,22对照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CNR:实验1组、实验2组分别为(19.01±2.66)和(15.24±2.52),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12.42±2.68)和(10.24±2.22),实验1组>对照1组,实验2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OM:实验1组、实验2组分别为(69.72±29.75)和(33.44±8.87),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20.08±8.05)和(15.21±10.12),实验1组>对照1组,实验2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CTDIvol:实验1组、实验2组为(5.41±1.38)m Gy和(6.98±1.49)m Gy,对照1组、对照2组为(9.87±2.97)m Gy和(12.02±5.21)m Gy,实验1组较对照1组降低45.19%(4.46/9.87)、实验2组较对照2组降低41.93%(5.04/12.02)。实验组、对照组的碘对比剂浓度分别为270 mg I/m L和350 mg I/m L,实验组降低22.86%(80/350)。肾动脉血管评分:实验1组、实验2组分别为(4.61±0.47)和(4.22±0.59),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3.73±0.72)和(3.93±0.66),实验1组>对照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组与对照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针对中小体质指数患者,双低扫描方案腹部能谱CT血管成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辐射剂量和碘� 浦仁旺 李智勇 刘义军 刘静红 葛莹 刘爱连关键词:血管成像 体质指数 不同扫描条件对单源双能CT水-碘浓度值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单源双能CT的不同扫描条件对水浓度值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使用单源双能CT(GE Discovery HD750)选取不同的扫描参数进行有序组合对标准水模进行扫描,扫描参数包括:管电流:260、275、360、375、550、600、630、640m A;转速:0.5、0.6、0.7、0.8、0.9、1.0 s/r;扫描野:腹部large和medium;重建层厚/间距:5mm、5mm、1.25mm、1.25mm;螺距:1.375mm和0.984mm。共扫描552组数据,利用GSI general MD analysis软件后处理生成水-碘图像,测量每个序列的中间层面图像中心区水浓度值(ROI=600±30mm2)。采用Matlab 7.11.0软件中的stepwise函数对测量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得5个不同扫描参数对水-碘浓度值影响的大小。结果:转速、电流、扫描野、螺距4个因素对水-碘浓度值的变化有显著影响(P<0.05),重建层厚对水-碘浓度值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353)。结论:不同扫描条件对单源双能CT的水-碘浓度值有影响,其中转速、电流、扫描野、螺距对水碘浓度值的影响较为显著,重建层厚对水-碘浓度值无明显影响。 王逸敏 刘爱连 刘静红 刘博佳 孙美玉 刘义军 浦仁旺 李烨 陈安良能谱CT成像中测量位置与校正系数的关系 被引量:2 2016年 背景:能谱CT成像研究中,扫描参数的选择是大多数研究者容易考虑的,而针对测量位置对成像的影响往往被忽略。实际测量发现不同的测量位置对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通过大量数据的测量和数学模型可以对测量位置带来的结果差异进行校正,结果与真实数据吻合度较高。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不同测量位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优化校正系数。方法:采用GE公司标准水模,5个扫描参数有序组合,测量552组数据。测量方法分为大小两个测量范围,分别为ROI1和ROI2。水模上选取中心、上北、下南、左西、右东10个测量点测量CT值。归类筛选相同测量序列的ROI1和ROI2测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概率统计分析法,校正位置系数,建立校正函数,绘制实验模拟曲线。结果与结论:(1)能谱CT水模成像ROI1方法测量好于ROI2方法测量;(2)不同的扫描序列测量结果不同。相同的扫描序列,不同的测量位置对测量结果有显著影响,且不同位置影响效果不同;(3)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统计分析法可以获得不同位置的校正函数;(4)结果提示,通过能谱CT扫描参数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结合分析,可以校正位置系数,优化测量结果。 盖立平 刘爱连 刘义军 孙美玉 刘静红 浦仁旺 孙敏芹 丁晓东 王礼关键词: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能谱成像 水模 低管电压结合自适应统计性迭代算法对腹部CT平扫图像的影响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评价低管电压结合自适应统计性迭代算法对腹部CT平扫图像的影响。方法:77例BMI<22 kg/m2的腹部CT平扫患者采用管电压80 k Vp、自动管电流(噪声指数14)、50%ASIR重建,为实验组;56例BMI<22 kg/m2的腹部平扫CT患者采用管电压120 k Vp、自动管电流(噪声指数10)、FBP重建,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图像肝脏和脾脏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记录CT剂量指数,两名高年资诊断医师采用盲法对两组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两名医师的一致性评估采用Kappa检验。结果:实验组肝脏和脾脏的噪声分别为(14.99±1.95)HU、(14.62±2.17)HU,SNR分别为3.76±0.65、4.07±0.71,CNR分别为2.37±0.61、7.32±0.55,CT剂量指数(CTDIVOL)为(6.89±0.39)m Gy,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4.50±0.51;对照组肝脏和脾脏的噪声分别为(27.1±6.42)HU、(27.11±6.4)HU,SNR分别为2.39±0.99、2.14±0.69,CNR分别为3.07±0.50、6.19±0.39,CTDIVOL为(11.03±6.44)m Gy,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4.21±0.46。独立样本t检验中肝脏和脾脏的CNR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0.67、1.61,P值为0.51、0.11);两组图像肝脏噪声、脾脏的噪声、肝脏的SNR、脾脏的SNR、CT剂量指数、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68、11.18、9.52、12.57、10.02、3.51,P值均<0.05)。结论:在腹部CT平扫中针对BMI<22 kg/m2的患者采用低管电压结合自适应统计性迭代算法,不但可以降低辐射剂量,而且还可提高图像质量。 浦仁旺 刘义军 刘静红 卢绪论 王诗瑜 刘爱连关键词:腹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