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柳依 作品数:18 被引量:60 H指数:5 供职机构: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金属学及工艺 理学 更多>>
水热法制备Ni/CeO_(2)-Al_(2)O_(3)及催化乙炔选择性加氢 被引量:1 2024年 首先,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CeO_(2)质量分数(x%)的xCeO_(2)-Al_(2)O_(3)载体;然后,采用初湿浸渍法制备了Ni质量分数为2%的Ni/xCeO_(2)-Al_(2)O_(3),以乙炔选择性加氢制乙烯反应为探针反应,结合XRD、SEM、H_(2)-TPR、BET、XPS、NH_(3)-TPD、TG评价了Ni/xCeO_(2)-Al_(2)O_(3)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i/5CeO_(2)-Al_(2)O_(3)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在280℃下,乙炔转化率为99.7%,乙烯选择性为94.9%。Ni/5CeO_(2)-Al_(2)O_(3)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164.2 m^(2)/g)和孔径(7.2 nm),适当的氧空位含量〔9.2%,即Ce^(3+)峰面积/(Ce^(3+)峰面积+Ce^(4+)峰面积),下同〕。CeO_(2)的添加减弱了Ni/Al的强相互作用,减少了惰性NiAl2O4尖晶石相的生成,有效提升了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在30 h的反应时间内,乙炔转化率降至90.0%,原因在于反应过程中造成的炭沉积降低了Ni/5CeO_(2)-Al_(2)O_(3)的比表面积(151.5 m^(2)/g)和孔径(6.6 nm)。 王颖侠 潘柳依 苏涛 李冬 牛梦龙 李稳宏关键词:乙炔加氢 轻质环油(LCO)选择性加氢生产高附加值的芳烃产品 被引量:4 2021年 以Mo-Co/Al_(2)O_(3)为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轻质环油选择性加氢,生产单环芳烃,研究反应温度、压力、空速和氢油比对多环芳烃的饱和率以及单环芳烃选择性的影响,确定最优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在温度300℃,压力6 MPa,空速1 h^(-1),氢油比800时,多环芳烃饱和率为81.87%,单环芳烃的选择性为74.8%。 佛扬 淡勇 杨东元 潘柳依 李稳宏关键词:多环芳烃 选择性加氢 咪唑啉缓蚀剂合成工艺优化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15 2015年 以油酸、二乙烯三胺为原料,氧化钙为脱水剂,氯化苄为季铵化试剂,经酰胺化-环化、季铵化合成了新型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并对其吸附过程进行了研究。响应面法优化了油酸与二乙烯三胺摩尔比、环化时间和环化温度等合成关键工艺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和可见光吸收光谱法分析产品结构,以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法评价缓蚀效果。以0.05mol油酸为基准,氧化钙0.10mol,氯化苄0.06mol,季铵化时间2.5h,季铵化温度55℃条件下,优化结果为:n(油酸)∶n(二乙烯三胺)为1∶1.18,环化温度162.8℃,环化时间5.55h;在50℃缓蚀剂浓度200mg/L、15%盐酸溶液中缓蚀率可达94%;该缓蚀剂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为自发放热过程,50℃下吸附平衡常数为1.0277×105L/mol,吉布斯自由能为-41.75k J/mol,吸附热能为-54.07k J/mol,熵值为-38.11J/(K·mol),属于以化学吸附为主的过程。与同类合成工艺相比较,环化温度明显降低,产物具有优异的缓蚀性能。 李学坤 李稳宏 潘柳依 孙智慧关键词:咪唑啉 季铵盐 缓蚀剂 性能评价 天然气集输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布局优化 被引量:1 2013年 埋地的天然气输送管道由于穿越各种类型的土壤、河流、湖泊,腐蚀成为其安全运行的最大隐患。鄂尔多斯某天然气集输管网阴极保护系统是随着气田的发展逐年建设的,采用防腐蚀涂料和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的技术对管线进行保护。为了对系统的运行现状进行评价和完善优化,以现运行数据为基础,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符合现状的模型;利用该模型提出了阴极保护的优化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估,模拟结果显示管线保护效果良好。 雷宝刚 范铮 乔玉龙 朱永红 李振龙 潘柳依 李稳宏关键词:ANSYS 有限元分析 阴极保护 集输管道 Fe掺杂对Ni-Fe/Al_(2)O_(3)催化CO_(2)甲烷化性能的影响 2025年 以纳米Al_(2)O_(3)为载体、Ni(NO_(3))_(2)•6H_(2)O为镍盐前体、Fe(NO_(3))_(3)•9H_(2)O为铁盐前体,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前驱体,再经H_(2)还原制备了Fe掺杂的Ni基催化剂(Ni-Fe/Al_(2)O_(3))。采用SEM、EDS、XRD、XPS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固定床评价了Ni-Fe/Al_(2)O_(3)催化CO_(2)甲烷化的性能,探究了Fe与Ni的协同作用及Fe掺杂对CO_(2)甲烷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掺杂Fe的Ni/Al_(2)O_(3)相比,以n(Ni)∶n(Fe)=9∶1制备的Ni-Fe/Al_(2)O_(3)(金属负载量约为Al_(2)O_(3)物质的量的20%)具有更优异的CO_(2)甲烷化催化性能,在375℃下,CO_(2)转化率达到84.2%,CH4选择性达到83.5%。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Fe的引入稀释了Ni-Fe表面并改变了Ni的电子性质,Ni-Fe/Al_(2)O_(3)表面不仅增强了对CO_(2)的吸附,提高了CO_(2)的活化程度,而且使H_(2)的解离更容易,有利于加氢反应的进行;此外,Fe的引入改变了CO_(2)的反应途径,使反应向CH4生成方向进行,具体路径为:CO_(2)*→HCOO*→HCOOH*→H_(2)COOH*→H_(2)CO*→H_(3)CO*→CH_(4)*。 覃毅 潘柳依 卢晨阳 王颖侠 牛梦龙 李冬关键词:甲烷化 双金属催化剂 密度泛函理论 低温煤焦油加氢催化剂优选以及产物分布规律 被引量:1 2017年 以γ-Al_2O_3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4种不同镍钨质量比的Ni-W/γ-Al_2O_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催化剂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在30 m L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小于360℃低温煤焦油馏分油进行加氢实验,筛选出加氢效果较好的催化剂,并考察了加氢工艺条件对加氢产物分布情况及杂原子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不利于油品轻质化且会降低噻吩类有机含硫物的脱除速率,但是有利于脱除难脱除的多环含氮物;高压可以抑制裂化反应和脱氢反应,增加汽柴油的收率,同时有利于提高多环含氮物的加氢饱和反应速率,进而提高脱氮率;低空速下进行加氢反应有利于杂原子脱除和油品轻质化。 雷雄 潘柳依 潘柳依 张轩 李冬 张轩 李稳宏关键词:催化剂 低温煤焦油 加氢工艺 固体酸催化合成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2017年 以1,6-己二醇和丙烯酸为原料,采用自制的固体超强酸SO2-4/Ti O2-Sn O2为催化剂,考察了工艺过程各参数(酸醇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加氢脱氧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催化合成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GC/MS、核磁、FT-IR表征以及物化性质进行了检测。最佳的酯化反应条件为:酸醇摩尔比3.5∶1,催化剂加入量质量分数为5%,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130℃,在此条件下,HDDA的平均收率可达91.8%,产品纯度很高且与精细标准品理化性质基本一致。 王小静 马晓轩 王军峰 潘柳依 刘俊霞 雷雄 李稳宏关键词:1,6-己二醇 丙烯酸 正交试验法 ANSYS有限元法在管道阴极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4年 施加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的管道会产生杂散电流,土壤复杂环境下其对周围管道的影响难以通过试验进行研究。为此,建立了ANSYS有限元模型,对某采气厂阴极保护管道进行了仿真模拟计算,研究了管道敷设垂直间距、阳极地床与管道垂直距离、防护涂层电阻率等对管道电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吻合良好,可为该厂管网阴极保护布局及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潘柳依 雷宝刚 范铮 李稳宏关键词:ANSYS 有限元法 轻循环油制备单环芳烃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以轻循环油(LCO)为原料,在NiMoP/Al_(2)O_(3)催化剂,反应压力6 MPa,体积空速1.0 h^(-1),氢油比600条件下,探索单管、双管反应器中反应温度和空速对LCO加氢结果影响。结果表明,加氢效果双管反应器明显优于单管反应器,在第一反应器中采用1.0 h^(-1)低空速,有利于维持较高单环芳烃选择性,在第二反应器中采用3.0 h^(-1)高空速,有利于多环芳烃饱和率的提高,在300℃条件下,单环芳烃选择性达到71.4%,单环芳烃收率达51.4%,多环饱和率达83.4%。 魏子东 淡勇 杨东元 潘柳依 王军峰 孙育斌 刘俊霞 李稳宏关键词:加氢饱和 低温煤焦油加氢制备清洁燃料油品中试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在4段固定床中试试验装置上,采用催化剂级配技术进行了为期400 h的低温煤焦油加氢制备清洁燃料油品中试试验,同时结合催化剂表征结果,研究了温度和空速对轻质油品收率及杂原子脱除率的影响,考察了中间产物、最终产物、汽油和柴油的性质和化学组成,此外研究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整个反应体系的质量平衡。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空速和升高温度可使得加氢产物中汽油和柴油的收率分别达到33.5%和64.2%,硫氮含量均低于10μg/g;整个反应过程油品是被逐步轻质化,同时加氢产物以直链烷烃、单环烷烃(CA)、烷基四氢萘和茚类化合物为主;汽油产品除了辛烷值之外,其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柴油基本达标;整个反应系统所使用催化剂均匀良好的稳定性,且在物料平衡的入方和出方之间存在约1.32%的可接受误差。 崔文岗 李冬 李冬 潘柳依 樊安 潘柳依关键词:低温煤焦油 加氢 中试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