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 作品数:107 被引量:234H指数:8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降糖方案对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 目的比较应用胰岛素泵(CSII)和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初诊的1型糖尿病患儿21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n=10)和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组(MDI组,n=11...
- 王丹杨玉芝许丽娟仲恒孙晓明张秀兰冯琨李贤厚
- 文献传递
- 口服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不同剂型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的疗效比较
- 目的 探讨口服药物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口服药物治疗失效,糖尿病病程>1年且≤10年,血糖控制不佳的...
- 王丹段滨红刘余向朝峰王旭萍
- 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血浆Ghrelin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冯琨王丹江红杨玉芝
- 关键词:GHRELIN糖调节受损血浆生长激素内源性配体
-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 杨玉芝韩长雪杜馥曼王丹卫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后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实验样本,通过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0,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和治疗组(n=30,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FBG、2hPG均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是少于对照组,两组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可对血糖水平、感染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余王旭萍王丹杜馥曼段滨红
- 关键词: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糖尿病
- 病历书写规范与护理病案书写
- 一份完整、规范的护理病案能够全面地、客观地反映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治、护理的全过程以及病情的转归,它不仅是衡量护理质量水平的标准,更是医疗事故与纠纷处理的重要依据,具有一定的证据效力。在我院迎接三甲评审过程中,按照新版《病历...
- 李阳关东威逄金明马崴王丹
- 关键词:护理
- 文献传递
- 浅谈门诊外科换药的体会被引量:1
- 2010年
- 王斐王丹宋磊
- 关键词:外科换药
- 深静脉穿刺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在急诊急救中迅速创建有效的静脉通道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美国ARROW双腔中心静脉穿刺导管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补液。结果在急诊急救中确保了快速静脉用药,大大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及时、有效地进行深静脉穿刺,既可对补液量进行监测,也能应用于长期输液的病人。
- 王斐王丹宋磊井苏楠
- 关键词:深静脉穿刺急诊急救抢救效果
- 不同的洋地黄类药物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自噬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不同的洋地黄类药物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BC-PAP的自噬调控作用。方法将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BC-PAP分为空白对照组、洋地黄毒苷组、地高辛组,应用CCK-8方法测定细胞活性,并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电镜观察细胞内自噬小体的形成。结果洋地黄毒苷、地高辛均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BC-PAP细胞的生长。洋地黄毒苷的IC50浓度为0.25μmol/L,而地高辛的IC50浓度为5μmol/L。结论洋地黄毒苷、地高辛可增强甲状腺癌细胞自噬,洋地黄毒苷诱自噬的作用更强。
- 马金玲王丹段滨红邹宁王亦薇杜馥曼刘余赵凌斐仲恒卞丙凤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自噬地高辛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及微血管病变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HbAlC达标患者中的相互影响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40~66岁。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A组,n=30,男14例,女16例,年龄(50±11)岁],糖尿病肾病组[B组,n=38,男20例,女18例,年龄(52±10)岁]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C组,n=32,男18例,女14例,年龄(53±13)岁]。另以同期于黑龙江省医院进行体检的25名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Con组,n=25,男12例,女13例,年龄(48±9)岁]。人院前糖尿病患者均使用药物治疗。所有参试者均测定空腹血糖浓度(FPG)、总胆固醇(TC)、甘油i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餐后2h血糖浓度(2hPG)、24h尿微量白蛋白(24h尿ALB)和HbAlc。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连续监测血糖3d,计算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和曲线下面积(AU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清中VEGF和PDGF—BB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GF.BB、VEGF相关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B组PDGF—BB水平高于A组和Con组[分别为(53±12)、(31±6)、(26±4)μg/ml,F=9.56,P〈0.05];C组VEGF水平高于A组和Con组[分别为(217±57)、(105±12)、(74±10)μg/ml,F=8.13,P〈0.05]。
- 冯琨许丽娟杨玉芝刘余王丹刘兰兰韩长雪
- 关键词:血糖波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