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锋
-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64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防治及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自2007-01—2012-10诊治的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32例分别采用敞开换药、病灶清除一期闭合伤口,结合灌洗引流、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18例取出内固定装置,14例保留原内固定物。结果本组均获得平均18(12~48)个月随访。所有伤口均愈合,骨折愈合27例,骨折部分愈合1例,4例髋臼粉碎性骨折断端部分骨质吸收二期行髋关节置换术。8例髂骨翼骨折术后感染者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其中5例经清创及负压吸引后治愈,2例经清创及内固定装置取出后伤口愈合;1例因髂骨翼缺血导致骨坏死,经内固定取出及去除部分坏死骨后伤口愈合。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置入位置及术后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减少骨盆骨折术后感染、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袁举贾玉俊缪力连坡王哲锋伦保国陈长青
- 关键词:骨盆骨折术后感染清创负压引流
- 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病因探讨(附2例报告)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通过2例报道提示脊髓损伤区域脊髓残端或神经根刺激是诱发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病因之一。[方法]脊柱骨折伴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后,致脊髓损伤残端刺激或神经根刺激诱发中枢性疼痛各1例,根据文献报道,探讨与分析其致病因素与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相关联系,结合手术中的观察、术中脊髓残端及神经根的诱发电位检测结果以及术后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手术去除脊髓残端及神经根刺激物后中枢性疼痛消失。[结论]脊髓损伤区域脊髓残端或神经根刺激是诱发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病因之一,两者有其密切的相关性。
- 陈长青陈蕊伦保国贾玉俊陈瑞琦缪力王哲锋
- 关键词: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脊髓刺激
- 两种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40例效果比较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与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术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40例AO分类C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平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解剖型钢板组)及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术(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组),对比研究两组疗效。结果①与解剖型钢板组比较,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复位质量:复位质量优者解剖型钢板组占35%,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组占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腕关节功能评定:功能评定优者解剖型钢板组占40%,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组占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很多方面优于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推荐在AO分类C型桡骨远端骨折中使用。
- 陈长青陈蕊伦保国贾玉俊陈瑞琦缪力王哲锋
- 关键词: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解剖型钢板外固定架
- 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22例治疗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分析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采取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背侧神经终末支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9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2例陈旧性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脱位患者,术前病程28d~1.2年,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腕部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结果]术后随访24~72个月,腕关节腕掌屈、背伸活动度平均72°,尺桡偏平均35°,健侧为68°±8°;侧握力为(26±8)kg,健侧握力为(45±10)kg;疼痛值为28;腕关节功能评分为72,腕关节X线片显示:未见骨关节炎表现;满意率90%。[结论]本术式是用于治疗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引起腕部功能障碍和腕部疼痛的有效手段。
- 贾玉俊伦保国陈长青王润成缪力王哲锋梁学袁举
- 关键词:腕关节近排腕骨切除术去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