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忱

王忱

作品数:26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乳腺
  • 14篇乳腺癌
  • 14篇腺癌
  • 10篇细胞
  • 6篇化疗
  • 5篇顺铂
  • 5篇肿瘤
  • 5篇紫杉
  • 5篇小细胞
  • 5篇非小细胞
  • 5篇肺癌
  • 4篇预后
  • 4篇转移性乳腺
  • 4篇转移性乳腺癌
  • 4篇紫杉醇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血管
  • 3篇药物

机构

  • 25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市肿瘤医...

作者

  • 26篇王忱
  • 22篇佟仲生
  • 17篇李淑芬
  • 12篇何丽宏
  • 11篇史业辉
  • 11篇郝春芳
  • 9篇汪旭
  • 6篇赵晓辉
  • 4篇郝希山
  • 4篇史玉荣
  • 3篇多健
  • 3篇巴一
  • 3篇张丽
  • 2篇王晓蕊
  • 2篇任宝柱
  • 2篇任丽
  • 2篇陈瑛
  • 2篇任秀宝
  • 2篇崔林
  • 2篇牛瑞芳

传媒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华乳腺病杂...
  • 2篇第四届中国肿...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天津中医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产托烷司琼治疗由顺铂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国产托烷司琼治疗由顺铂(DDP)引起的消化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对72例接受含顺铂的联合化疗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止吐方案:国产托烷司琼5mg,静滴,第1~5天,欧必亭5mg,静滴,第1~5天。结果:国产托烷司琼控制急性呕吐(第1~3天)的有效率分别为96.9%(63/65)、89.2%(58/65)、81.5%(53/65),欧必亭控制急性呕吐(第1~3天)的有效率分别为96.9%(63/65)、90.8%(59/65)、83.1%(54/6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国产托烷司琼控制第4~5天呕吐的有效率分别为73.8%、81.5%,欧必亭控制第4~5天呕吐的有效率分别是80.0%、83.1%,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未见头痛、腹部不适及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结论:国产托烷司琼与欧必亭治疗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所致的恶心、呕吐,均取得相似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可作为预防含有顺铂联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一线治疗。
佟仲生刘基巍高亚杰南克俊李淑芬汪旭何丽红王忱
关键词:托烷司琼顺铂消化道反应
艾迪注射液合并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王忱王毓敏谢广茹
关键词:艾迪注射液化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高危乳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随访5年结果
目的:观察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方案和标准剂量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术后生存期的影响。方法:人组为1998—2001年于我院经手术确诊为原发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大于4枚伴ER(-)或局部晚期,或淋巴结超过1...
佟仲生任秀宝李淑芬任宝柱汪旭曹水王忱何丽宏戴荣增张乃宁史业辉郝春芳巴一郝希山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大剂量化疗
文献传递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的高危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联合大剂量化疗(HDCT)的高危乳腺癌患者在移植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以期为医务工作者选择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0~2003年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并接受ASCT联合HDCT的61例女性高危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46岁,作为病例组;用随机数字表法在320个普通健康人群中选取50例35~65岁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第三版(EORTC QLQ-C30 version 3.0)作为问卷调查表。病例组选取5个时间点在患者返院复查时填写调查表,对照组经得同意后填写调查表,根据各个条目得分情况进行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法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体上患者在ASCT结束后3个月生活质量最差,此后逐渐恢复接近健康人水平,但很多方面仍与健康人相比存在明显差别。躯体功能在ASCT前后无显著性差别,但ASCT后5年的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患者的情绪功能在ASCT后3个月时较ASCT前明显降低(P=0.000),虽然ASCT后3年较ASCT前显著升高(P=0.000),但ASCT后5年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患者疲劳症状在ASCT后3个月比ASCT前显著增加(P=0.000),而随着时间推移有所缓解,ASCT后5年此症状才出现明显减轻,但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病例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在ASCT后3个月最明显,此后逐渐缓解,ASCT后3年明显改观,ASCT后5年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4)。病例组患者疼痛症状在ASCT前后一直存在,ASCT后5年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病例组患者经济困难在ASCT前与ASCT后3个月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ASCT后5年有所缓解,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仍存在较为严重的经济问题(P=0.005)。结论 ASCT后患者普遍存�
张丽佟仲生李淑芬任秀宝任宝柱汪旭曹水王忱何丽宏
关键词:生活质量乳腺肿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E1、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re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NSCLC组织中APE1、VEGF的表达情况,血管内皮特异标记物CD34标记并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APE1、VEGF与MVD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PE1、VEGF在NSCLC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8.2%和64.1%。APE1表达与吸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表达则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VD值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APE1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计数分别呈正相关(P<0.05)。APE1、VEGF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PE1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SCLC组织中APE1表达与VEGF表达存在相关性,APE1过表达可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并与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
沈春燕穆海玉王忱多健佟仲生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预后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10年
王忱赵晓辉佟仲生
关键词:抗血管生成药物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5
2009年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本院收治的1264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其中24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频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曲线比较用Log-Rank检验。结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占总患者数的19.46%(246/1264)。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比较,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小于35岁的患者所占比例大[8.54%(21/246),Z=-3.58,P=0.000],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多[8.13%(20/246),χ2=5.98,P=0.014],肿瘤直径≥5cm者多[11.79%(29/246),Z=-2.70,P=0.007],腋窝淋巴结阳性者多[58.13%(143/246),χ2=6.16,P=0.013],组织学分级较高,Ⅲ级占20.73%(51/246,χ2=13.55,P=0.000)。其复发、转移发生率高,占20.33%(50/246,χ2=8.70,P=0.003)。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9.67%(196/246)、89.84%(221/246),均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χ2=8.70,P=0.003;χ2=15.07,P=0.000),其中骨、肺、脑、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P<0.050)。亚组分析中,三阴组5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HR(+)HER-2(-)组(χ2=7.55,P=0.006),且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HR(+)HER-2(-)及HR(-)HER-2(+)组(χ2=15.31,P=0.000;χ2=5.77,P=0.016)。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乳腺癌亚型,复发、转移发生率高,临床预后差。
赵晓辉郝春芳王忱何丽宏史业辉李淑芬佟仲生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血清CA15-3和CEA对转移性乳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分析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及化疗后随访期间血清CA15-3和CEA的变化情况,探讨二者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治疗期间每2个周期以及随访期间每3月检测血清CA15-3和CEA,并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化疗疗效,分析血清标志物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疗效部分缓解(PR)的患者CA15-3及CEA在化疗期间明显降低(P<0.05);疾病稳定(SD)<1年组CA15-3和CEA出现明显升高,而SD≥1年组CA15-3在治疗第4周期时出现降低(P<0.05)。疾病进展(PD)患者血清CA15-3及CEA在治疗期间出现明显升高(P<0.05)。再次PD组患者CA15-3在进展前3月与进展时均有明显升高(P<0.05);CEA则在进展时出现有意义的升高。分析CA15-3升高组、CEA升高组、CA15-3及CEA同时升高组无进展生存情况,发现CA15-3和CEA同时升高组无进展生存率最低,肿瘤复发进展最快。结论CA15-3与CEA明显升高多可提示转移性乳腺癌化疗期间或随访期间的疾病进展,若出现明显降低则可能预示化疗疗效较好,二者同时检测,其结果较单一标志物准确度高。
张丽佟仲生郝春芳何丽宏王忱李淑芬史业辉
关键词:肿瘤标记癌胚抗原
骨胶原代谢指标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特异性溶骨性骨代谢指标-血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羧基末端肽(serum type I 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sICTP)、尿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氨基末端肽(urinary nitrogen—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uNTx)和尿吡啶酚(urinary pyridinoline crosslinks,uPYD)诊断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2例乳腺癌患者的sICTP、uNTx和uPYD水平,并计算此三项指标诊断骨转移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以核素全身骨扫描为标准,并以CT、X线、MRI等影像学方法确诊,将72例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浓度的差别,并根据骨痛程度及骨转移范围分为亚组比较其在不同组间浓度差别。结果骨转移组患者sICTP、uNTx和uPYD浓度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0.05);三项指标之间显著相关(r〉0.5,P〈0.05)。sICTP、uNTx和uPYD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80.56%、72.00%与80.56%(P〈0.05),特异度为97.22%、83.33%和80.56%(P〈0.05);各项指标水平在不同骨痛程度及骨转移范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浓度水平升高和发生骨转移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溶骨性骨代谢指标sICTP、uNTx和uPYD浓度的测定对于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与骨转移临床表现的关系对肿瘤骨转移的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
佟仲生王晓蕊王忱陈瑛任丽崔林李淑芬
关键词:骨肿瘤生物学标记
三阴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三阴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1264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三阴乳腺癌患者占患者...
赵晓辉郝春芳王忱何丽宏史业辉李淑芬佟仲生
关键词:乳腺癌三阴预后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