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云
- 作品数:12 被引量:13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不同数码相机和图像处理方法的高寒草地植被盖度估算的比较被引量:23
- 2014年
- 植被盖度的准确估算对于土壤侵蚀、地-气交换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数码照相法是地面植被盖度估算工作中最普遍和有效的方法,但是目前缺少高效和准确处理数码照片获取植被盖度的方法。本研究选取疏勒河上游不同类型高寒草地,采用多光谱相机(绿、红和近红外,ADC)、改装多光谱相机(蓝、绿和近红外,XNite)和普通相机(蓝、绿和红,COMMON)获取植被盖度数码照片。以WinCAM商业软件获取的植被盖度为基准值,对比分析了本研究开发的数码照片处理系统(Digital Photos Processing System,DPPS)和L*a*b*色彩空间法的估算效果和效率。结果表明,1)XNite和普通相机的估算精度高于ADC,而普通相机在价格和分辨率方面的优势使其更适合于高寒草地植被盖度估算研究;2)DPPS系统比L*a*b*色彩空间法更精确、更灵活。本研究开发的DPPS系统以及廉价的普通相机能够用来高效和准确地获取高寒草地植被盖度。
- 任世龙宜树华陈建军秦彧王晓云
- 关键词:植被盖度数码相机高寒草地多光谱相机
- 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_2通量观测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采用涡动相关技术对2009,2010和2011年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观测和分析表明,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6月、7月和8月为CO2的强吸收期,4月、5月和10月为CO2的强释放期。计算得到3年的CO2净吸收量分别为134.5,151.3和194.4g CO2/m2,平均吸收量为160.0g CO2/m2,在区域起着碳汇的作用。生长季节,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t ecosystem CO2exchange,NEE)与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以及地表长波辐射呈负相关,气温在0~7℃范围内NEE随气温增加线性减小,当温度大于7℃时,NEE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非生长季节,NEE与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以及地表长波辐射呈正相关。当地表反射率在0.2左右,NEE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当反射率超过0.3时,NEE接近最大值,并保持稳定。
- 吴灏叶柏生吴锦奎李曼秦甲王晓云王杰
- 关键词:高寒草甸气象因子
- 疏勒河上游高寒草地植被盖度反演及精度评价被引量:15
- 2014年
- 植被盖度是生态系统和水土保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利用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1B)影像和野外实测数据分析了疏勒河上游植被盖度随生长季的变化特征,建立了不同数据组合的植被盖度反演模型,并对其反演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实测植被盖度在整个生长季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在生长季中期大部分样地有一定的波动;实测植被盖度与相应时间段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但是随着生长季的推移其关系发生改变;对比单最大值合成(Maximum Value Composite,MVC)法、单日法和双MVC法反演结果发现:双MVC法反演精度最高,且最接近真实值。因此,利用遥感资料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演高寒草地植被盖度具有可行性,但必须有充分的地面验证工作作为基础。
- 陈建军宜树华任世龙秦彧王晓云
- 关键词:植被盖度生长季NDVI遥感反演
- 疏勒河源区高寒草地景观对地形因子和冻土类型的响应被引量:12
- 2014年
- 基于我国环境小卫星的多光谱数据,结合野外实测数据,得到疏勒河源区的植被覆盖度图,并结合地形因子和多年冻土数据分析植被覆盖度对地形因子和多年冻土的响应.结果表明:疏勒河源区整体植被覆盖度低,区域内植被覆盖度差异性大、离散程度高,冰川、积雪、裸岩石砾地、裸地等非植被景观是疏勒河源区最主要的景观类型;坡度、坡向是限制植被分布的主要因子,坡度越小,平均植被覆盖度越大,随坡向由无坡向、阴坡、半阴(阳)坡到阳坡平均植被覆盖度不断减少;不同冻土类型区植被覆盖度差异性显著,极稳定型、稳定型、亚稳定型、过渡型、不稳定型、季节型冻土区平均植被覆盖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亚稳定型冻土区域的植被覆盖度最高.
- 陈建军宜树华秦彧王晓云
-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地形因子
- 新冠病毒变异株RBD二聚体mRNA疫苗广谱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是导致新冠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原体.2019年末至今,SARS-CoV-2在全球范围流行,氨基酸突变累积产生多种具有较高传播力或较强免疫逃逸能力的变异株.目前广泛使用的COVID-19疫苗大多基于SARS-CoV-2原型株(prototype,PT)进行免疫原设计.这些疫苗针对早期变异株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然而面对后续出现的Omicron系列变异株,以原型株为免疫原的疫苗保护效力显著下降,特别是在面对免疫逃逸极强的BF.7、BQ.1.1、CH.1.1、XBB及XBB.1.5等变异株时,难以激发较高水平特异性中和抗体.因此,亟须研发针对多种SARS-CoV-2变异株产生高效中和抗体的新一代广谱疫苗.本研究基于SARS-CoV-2受体结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重复串联二聚体的构型,设计了6种包含Delta RBD以及BA.1、BA.2和BA.5等Omicron亚型RBD的串联二聚体mRNA疫苗,并对其表达情况及免疫原性进行了系统性评价.同时,还验证了在两针灭活疫苗基础上以mRNA疫苗作为加强针的序贯免疫效果.假病毒中和数据显示,Delta-BA.2(DO2)与Delta-BA.5(DO5)RBD二聚体疫苗表现出较优的免疫原性,且两者诱导的中和抗体分别针对BA.2之前和BA.5之后出现的变异株有较好的中和活性,表现出一定的互补趋势.因此,我们设计了DO2和DO5混合免疫的策略,实现了对二者优势的互补,进一步扩宽了疫苗中和抗体谱.在三剂免疫的结果中,DO5及DO2+DO5免疫可产生针对CH.1.1、XBB及XBB.1.5的高水平中和抗体.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分支变异株中和抗体谱的变化规律,并为广谱COVID-19疫苗设计提供了参考.
- 赵旭吴鑫凯杜沛陈茜马雪慧胡世雄吴春丽杨惠婷马任义李爽孔天翔李睿琦冯英浩王晓云荣笑雨郑安琪陆剑高福王奇慧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综述
- 多年冻土和高寒草地各占青藏高原的1/2和2/3左右。气候变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多年冻土退化,其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有着怎么样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报告综述了过去十年以来这方面研究的进展,包括样地尺度、流域尺度以及高原尺度...
- 宜树华秦彧王晓云陈建军周兆叶任世龙
- 关键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高寒草地
- 增温对疏勒河上游流域高寒草地物候期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2012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在疏勒河上游流域高寒草地上开展的增温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在原生草地、退化草地还是翻耕草地样方内,增温罩的存在大大提前了草地的返青期,同时增温使得退化和翻耕草地上的植被花期也有所提前;从涡动观测结果来看,2011年的生长旺盛期和达到最大值的日期较2010年提前了15 d左右;2011年枯黄期较2010年稍有提前.
- 王晓云宜树华秦彧吴灏陈建军
- 关键词:增温物候期
- 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下垫面湍流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利用2011年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长季(5-9月)的近地层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近地层三维风速标准差统计特征及近地层能量交换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无量纲化三维风速标准差与稳定度的关系满足Monin-Obukhov相似理论;在近中性条件下,高寒草甸下垫面无量纲化三维风速标准差近似表现为一常数,即σu/u*=3.50,σv/u*=3.30,σw/u*=0.96;通过最小二乘法(OLS)的回归直线,5-9月强制通过原点的OLS回归斜率分别为0.76,0.72,0.75,0.73和0.73;能量平衡比率(EBR)月平均值分别为0.90,0.85,0.86,0.88和0.93;能量闭合度白天大于夜间,EBR从早晨到下午呈增加趋势,并在日出和日落时段变化较为剧烈。在生长季节研究区净辐射主要消耗于潜热即研究区的蒸散,其次是陆地与大气间的感热交换,最后是地表热通量。
- 吴灏叶柏生吴锦奎陈建忠周兆叶高明杰王晓云王杰
- 关键词:湍流特征能量平衡
- 青藏高原鼠兔和鼢鼠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初步研究
- 由于青藏高原生态脆弱性,青藏高原鼠兔和鼢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实验室样品分析为主要手段,分析了黄河源区,疏勒河源区等地鼠洞和鼠丘对土壤水分和土壤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鼠洞和鼠丘...
- 陈建军宜树华秦王晓云
- 关键词:土壤硬度
- TRMM数据应用于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估算的适宜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USLE/RUSLE模型的模拟精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个土壤侵蚀因子的准确估算,降雨侵蚀力因子R作为其最重要的因子之一,由于降雨实测资料不足而使其计算精度存在偏差。TRMM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降雨数据估算,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文中基于2008~2009年TRMM 3B42数据集,采用已有计算方法,对我国2008~2009年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进行了估算。并根据2008年实测降雨量以及已有研究成果对估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1)基于TRMM数据的降雨量估算值与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很好地反映降水变化过程,但与实测值之间仍存在一定偏差。2)2008年各月降雨量估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Nash-Sutcliffe系数E与均方根误差RMSE表现出相反的季节变化。3)多年平均R值与2008年和2009降雨侵蚀力估算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76,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4)由于数据本身的局限性,TRMM数据对某些地区某些时段的降雨侵蚀力估计值普遍偏高。
- 王晓云史明昌胡影宜树华
- 关键词:TRMM降雨量降雨侵蚀力适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