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辉
- 作品数:103 被引量:738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军后勤科研计划课题“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海军总医院住院的43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分为未出血组(372例)和出血组(63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症状、合并疾病、胃镜下表现等进行比较,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男性比例(87.3%)、吸烟者比例(36.5%)、服用NSAIDs或抗血小板聚集药者比例(42.9%)明显高于未出血组(69.1%、25.5%、26.6%)。症状方面,出血组出现恶心(36.5%)、呕吐(36.5%)和少食(60.3%)的概率高,未出血组出现腹痛(78.8%)、腹胀(46.8%)、反酸(62.6%)的概率高。合并疾病方面,出血组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25.4%)高于未出血组(13.7%)。镜下表现方面,出血组溃疡平均直径[(0.6±0.2)cm]、活动期比例(98.4%)大于未出血组[(0.4±0.2)cm、63.2%];出血组患者Forrest分级为Ⅱc级、Ⅲ级的比例(14.3%、50.8%)小于未出血组(24.5%、7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腹痛症状是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保护因素,心血管疾病、上消化道出血史、少食症状则是危险因素。结论关注性别、吸烟、NSAIDs或抗血小板聚集药、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并注意辨别临床症状和镜下表现,对防治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有重要意义。
- 罗哲付山峰闫志辉王晓辉于兰钱欢欢汪莹崔立红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功能性消化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8例,均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在心理疏导基础上根据治疗个体化原则选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早晨、中午各服1片,连续治疗28 d。根据症状积分变化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药对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
- 王晓辉崔立红刘瑾红
- 关键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功能性消化不良焦虑抑郁
- C反应蛋白酶联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13
- 2004年
- 采用高纯度的C反应蛋白 (CRP)免疫兔 ,获取高效价的CRP抗体。提取抗血清中IgG ,包被酶标板。用生物素标记CRP抗原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 ,建立CRP的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LIA)。用ELISA测定正常人 80名 ,心梗患者 4 3例和重症监护室 (ICU )病人 39例的血清CRP水平 ,发现心梗患者(2 7.2 1± 38.6 7μg/mL)明显高于正常人 (0 .5 7± 2 .99μg/mL) (P <0 .0 5 ) ;ICU病人 (117.4 8± 97.0 5 μg/mL)明显高于正常人及心梗患者 (P <0 .0 0 1和P <0 .0 1)。用CLIA检测正常人 6 8名 ,结果为 0 .77± 3.2 9μg/mL。随机收集病人血清样品 73份 ,分别用免疫比浊法、ELISA和CLIA检测 ,经统计三种方法高度相关。结果提示 :ELISA和CLIA是一种简便、灵敏和特异的CRP测定方法 ,可用于人血清中CRP的测定。
- 薛辉颜光涛张凯林季王录焕郝秀华张晓娟王晓辉
- 关键词:C反应蛋白酶联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重症监护室
- 瘦素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外周血TNF-α和IL-10表达及小肠局部病理损伤的影响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对于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9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11组:假手术组(sham)、肠缺血45min再灌注15min组(I45R15)、I45R30、I45R60、I45R180、I45R360、和相应时间点的leptin(0.2mg/kg)治疗组,每组9只。检测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并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肠缺血再灌注组血清中TNF-α随着时间变化显著升高,IL-10水平也高于假手术组(P<0.05),病理显示肠道明显损伤;与肠缺血再灌注组相比,Lep-tin治疗后血清中的TNF-α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小肠组织损伤明显减轻(P<0.05)。结论:Leptin可通过下调血清中TNF-α、上调IL-10水平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肠道的局部损伤。
- 王晓辉王录焕薛辉邓子辉颜光涛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瘦素肠黏膜
- 营养支持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作用探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作用。方法应用NRS2002对2014年2月-2017年1月就诊于我科的1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将有营养风险的54例(36.5%)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营养支持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营养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营养学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上臂围(26.1±3.8)mm vs(24.2±5.5)mm、肱三头肌皮褶厚度(13.0±4.4)mm vs(11.4±5.1)mm、手握力(34.1±3.3)kg vs(31.6±3.1)kg、白蛋白(41.5±4.1)g/L vs(38.8±4.2)g/L、前白蛋白(198.3±4.3)mg/L vs(179.9±5.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及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 于兰崔立红荣加浦江王晓辉王少鑫黄泽平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营养风险营养支持
-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引起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生的病因。方法对248例GERD患者进行人口症状学调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和内镜检查,GERD组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糜烂性食管炎(EE)组、Barrett食管组,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结果 GERD组的年龄、体质指数(BMI)、饮酒量和HP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RD不同组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组合并胆汁反流占39.2%,明显高于NERD组的26.5%(P<0.05)。结论 GERD发病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HP感染不增加GERD的发病和食管炎损伤程度,胆汁反流与食管炎的病变程度有关。
- 王少鑫崔立红浦江于兰王晓辉付山峰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糜烂性食管炎幽门螺杆菌
- 胃黏膜异位64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胃黏膜异位(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HGM)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011—2013年于我院行胃镜检查提示并经病理确诊的HGM 64例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GM检出率为0.57%,男女比为2.37∶1,年龄(49.83±12.79)岁。食管HGM 32例内窥镜下均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橘红色区域,与周围食管鳞状上皮分界清晰;幽门螺杆菌(Hp)感染6例(18.8%)。十二指肠HGM 32例全部位于十二指肠球部,镜下可表现为单发类圆形基底部无蒂的息肉样隆起;Hp感染1例(3.1%)。根据是否存在胃腺体分为1和2型,1型较多见,其中食管HGM中1型25例(78.1%),十二指肠HGM中1型23例(71.9%)。食管HGM和十二指肠HGM中均有1例2型患者出现肠上皮化生。结论 HGM检出率较低,临床行内镜检查时要足够重视,对可疑部位应行病理活检明确其性质。
- 刘新尧王晓辉闫志辉李超崔立红
- 关键词:胃黏膜异位
- 结直肠癌及肠道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2
- 2017年
-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海军总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为早期结直肠癌,B组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组为早期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每组50例。分别于就诊时、术后(外科手术或肠镜下手术)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并分析各组肠道菌群失调危险因素。结果 3组在不同时间段肠镜活检样本中双歧杆菌(Bdb)和肠杆菌(EMB)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相同时间点,3组间肠镜活检样本中Bdb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术后1个月时3组间肠镜活检样本中EMB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异常、服药史均为3组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P<0.05,P<0.01)。此外年龄亦为B组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中Bdb减少更为突出,进一步佐证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 闫志辉崔立红浦江王晓辉王少鑫于兰李文君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腺瘤性息肉菌群失调
- 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及内皮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内皮素(ET)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0例正常健康人和6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ADM和ET水平。结果正常组ADM和ET水平分别为(46.64±3.55)ng/L和(6.35±2.72)ng/L,乙肝肝硬化组分别为(82.64±5.57)ng/L和(61.78±15.64)ng/L,肝硬化组血浆ADM和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1)。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浆ADM和ET水平增高,可能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ADM水平增高可能因抑制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释放而对维持肝硬化患者机体血液循环的自身调节是一种有益的保护作用。
- 刘超群浦江付山峰李欣李辉王晓辉崔立红
- 关键词:肾上腺髓质素内皮素肝硬化
- 干扰素β-1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脊髓中趋化因子MCP-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研究干扰素(IFN)β-1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从趋化因子角度探讨IFNβ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机制。方法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多肽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注射免疫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干预组(n=12)在免疫当天至免疫后第16天隔日一次皮下注射10000单位IFNβ-1b,对照组(n=12)则同时予1mL PBS皮下注射。比较两组EAE小鼠的临床表现,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比较两组EAE脊髓中MCP-1表达及MCP-1mRNA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FNβ-1b干预组小鼠发病明显延迟,症状明显减轻,同时脊髓中MCP-1的表达及MCP-1mRNA的水平显著下调。结论IFNβ-1b可抑制EAE小鼠CNS中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MS的机制之一。
- 徐全刚王晓辉任晓暾黄德晖吴卫平
-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多发性硬化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